榜單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榜單經濟也叫排行榜經濟
目錄 |
榜單經濟是指由排行版催生的榜單相關經濟鏈條,榜單的一端是制榜人,從行業協會、學會到公關咨詢公司,排行榜的“含金量”大相徑庭;榜單的另一端是企業或者其它,從直接向上榜企業收費到出售廣告、冠名權給與排行榜無關的企業,排行榜經濟展示出巨大利潤的誘惑。
榜單經濟的實質是信息的公平與公開。權威性、媒體推廣和商業化運作是排行榜模式的共同元素。
每個排行榜都強調自己的權威性,無論是實質的還是錶面上的權威性。咨詢公司用來顯示權威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標榜制榜的機構。國內消費者有個心理,覺得國外機構做的排行可靠,而國外的咨詢機構很多,所以咨詢公司就聯合國外咨詢機構一起做,冠名為“全球第幾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某國際品牌實驗室”。權威性能否實現商業價值則取決於推廣和商業化運作的程度。
早期榜單經濟的經營模式是咨詢公司在制榜前招募資金,用企業的錢來做排行榜。例如:打電話逐一通知選定的企業,表示以某某協會的名義要做一個排行榜,讓企業交一些費用,然後將證書發給企業。
但現在這種模式已經被淘汰,而是採取利用排行榜的品牌來銷售廣告權。比做排行榜時,雜誌廣告全部被昂貴的旅游目的地、豪華汽車、高檔手錶、藝術品收藏、豪宅、游艇、高端葡萄酒和白酒等占用,這些品牌不一定都上榜,卻都為排行榜貢獻了巨額廣告費。
錦上添花式的榜單經濟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市場,是人們對於榜單消費的巨大需求造成的。
第一,排行榜中有先有後,這極大地豐富了民眾日常聊天的話題內容。特別是關於財富的排行榜,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嘴,調侃一下。
第二,排行榜是一個側面,能間接反映出目前的經濟態勢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拿富豪榜來說,造富最多的行業一般能引發社會的關註,造富最快的個人一定程度上也為後來者樹立了標桿。
第三,排行榜在社交媒體的傳播語境下,能籠絡大批的網友一起討論或吐槽,這一過程中創造的巨大流量,降低了榜單經濟變現的難度,也使越來越多的制榜人涌現。
- 胡潤百富榜
胡潤百富榜強調“榜單的藝術在於人們對一份公正的財富榜單有需求”這樣的時髦觀點。以“胡潤百富榜”為圓心,胡潤在對新的領域進行著排行,諸如發佈了慈善榜、藝術榜、創業領袖榜等。
2017年“胡潤百富榜”的發佈會後,上榜人、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在社交媒體直指“胡潤排行榜”為“抽風榜”;支付寶公眾號也第一時間發佈文章《我是陳亮,我真的沒有34個億》對榜單進行了回應。
即便如此,榜單經濟中往往沒有輸家,即制榜人藉助上榜人炒熱話題,上榜人也依靠制榜人的權威度往自家招牌上貼金。
另外,做出商業品牌以後,等待時機變現,乃至發展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也很值得玩味。今年,在打造企業資源供應鏈方面,胡潤就與深圳某培訓類企業合作,試圖打造商學院模式的企業家培訓課程。
- 福布斯百強企業
《福布斯》的榜單在規模上就和《財富》不同,其每年會發佈《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與《財富》只選取營業收入進行評價不同,《福布斯》的評價指標非常全面。
其收錄了根據營收、利潤、資產和市值這四大指標評出的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實力的上市公司,榜單使用的是綜合評分。
在此基礎上,《福布斯》賦予四項指標相同的權重,然後計算每家公司的總點數,再得出公司的綜合排名。
《福布斯》的排名雖然綜合考慮了4方面的因素,客觀性更強;被選的4項指標中利潤和營收顯著相關,但4指標又被主觀地被賦予相同權重,使得企業排名順序常常充滿爭議。
1900年,米其林兄弟去參加了個萬國博覽會,回去後就做了本以旅游為主題的冊子《米其林指南》。但漸漸冊子的走向偏離了航道,二十六年過後米其林指南開始評星級餐廳,後來成為了行業權威的餐廳認證。
2002年英國著名餐飲雜誌《Restaurant》弄了個小成本業內評選——“世界best50佳”,本沒有想著能做得很大,後來隨著影響力的擴散,“50佳”脫離了雜誌成為獨立且專業的第三方評選機構,被業界賦予了個美稱——美食屆的奧斯卡。
2017年大眾點評推出了全國Top50餐廳的《必吃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