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经济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榜单经济也叫排行榜经济
目录 |
榜单经济是指由排行版催生的榜单相关经济链条,榜单的一端是制榜人,从行业协会、学会到公关咨询公司,排行榜的“含金量”大相径庭;榜单的另一端是企业或者其它,从直接向上榜企业收费到出售广告、冠名权给与排行榜无关的企业,排行榜经济展示出巨大利润的诱惑。
榜单经济的实质是信息的公平与公开。权威性、媒体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是排行榜模式的共同元素。
每个排行榜都强调自己的权威性,无论是实质的还是表面上的权威性。咨询公司用来显示权威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标榜制榜的机构。国内消费者有个心理,觉得国外机构做的排行可靠,而国外的咨询机构很多,所以咨询公司就联合国外咨询机构一起做,冠名为“全球第几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某国际品牌实验室”。权威性能否实现商业价值则取决于推广和商业化运作的程度。
早期榜单经济的经营模式是咨询公司在制榜前招募资金,用企业的钱来做排行榜。例如:打电话逐一通知选定的企业,表示以某某协会的名义要做一个排行榜,让企业交一些费用,然后将证书发给企业。
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被淘汰,而是采取利用排行榜的品牌来销售广告权。比做排行榜时,杂志广告全部被昂贵的旅游目的地、豪华汽车、高档手表、艺术品收藏、豪宅、游艇、高端葡萄酒和白酒等占用,这些品牌不一定都上榜,却都为排行榜贡献了巨额广告费。
锦上添花式的榜单经济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市场,是人们对于榜单消费的巨大需求造成的。
第一,排行榜中有先有后,这极大地丰富了民众日常聊天的话题内容。特别是关于财富的排行榜,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一嘴,调侃一下。
第二,排行榜是一个侧面,能间接反映出目前的经济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拿富豪榜来说,造富最多的行业一般能引发社会的关注,造富最快的个人一定程度上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
第三,排行榜在社交媒体的传播语境下,能笼络大批的网友一起讨论或吐槽,这一过程中创造的巨大流量,降低了榜单经济变现的难度,也使越来越多的制榜人涌现。
-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强调“榜单的艺术在于人们对一份公正的财富榜单有需求”这样的时髦观点。以“胡润百富榜”为圆心,胡润在对新的领域进行着排行,诸如发布了慈善榜、艺术榜、创业领袖榜等。
2017年“胡润百富榜”的发布会后,上榜人、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在社交媒体直指“胡润排行榜”为“抽风榜”;支付宝公众号也第一时间发布文章《我是陈亮,我真的没有34个亿》对榜单进行了回应。
即便如此,榜单经济中往往没有输家,即制榜人借助上榜人炒热话题,上榜人也依靠制榜人的权威度往自家招牌上贴金。
另外,做出商业品牌以后,等待时机变现,乃至发展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也很值得玩味。今年,在打造企业资源供应链方面,胡润就与深圳某培训类企业合作,试图打造商学院模式的企业家培训课程。
- 福布斯百强企业
《福布斯》的榜单在规模上就和《财富》不同,其每年会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与《财富》只选取营业收入进行评价不同,《福布斯》的评价指标非常全面。
其收录了根据营收、利润、资产和市值这四大指标评出的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榜单使用的是综合评分。
在此基础上,《福布斯》赋予四项指标相同的权重,然后计算每家公司的总点数,再得出公司的综合排名。
《福布斯》的排名虽然综合考虑了4方面的因素,客观性更强;被选的4项指标中利润和营收显著相关,但4指标又被主观地被赋予相同权重,使得企业排名顺序常常充满争议。
1900年,米其林兄弟去参加了个万国博览会,回去后就做了本以旅游为主题的册子《米其林指南》。但渐渐册子的走向偏离了航道,二十六年过后米其林指南开始评星级餐厅,后来成为了行业权威的餐厅认证。
2002年英国著名餐饮杂志《Restaurant》弄了个小成本业内评选——“世界best50佳”,本没有想着能做得很大,后来随着影响力的扩散,“50佳”脱离了杂志成为独立且专业的第三方评选机构,被业界赋予了个美称——美食届的奥斯卡。
2017年大众点评推出了全国Top50餐厅的《必吃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