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新媒體營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媒體營銷(Newmedia Marketing)

目錄

新媒體營銷的涵義

  在web2.0帶來巨大革新的年代,營銷思維也帶來巨大改變,體驗性(experience)、溝通性(communicate)、差異性(variation)、創造性(creativity)、關聯性(relation),互聯網已經進入新媒體傳播2.0時代。 並且出現了網路雜誌博客TAGSNSRSSWIKI等這些新興的媒體。

新媒體營銷的內容

網路雜誌營銷

  網路雜誌在經過多年的沉浮,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表現形式上均趨於成熟,終於在2005年爆發,成為了2005年WEB2.0概念炒作中新出現的焦點媒體之一,吸引了眾多企業眼球。以VIKA網路雜誌平臺為例,在從2005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們所發行的過百種網路雜誌,憑藉著精彩的內容、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全新的閱讀感受、準確及時的雜誌派發,聚集了700多萬的用戶,並仍處於不斷增長中。這樣龐大的用戶量和人氣指數自然不會為尋找商機的企業所忽視,網路雜誌成為了他們看中的新的營銷渠道。他們將通過與VIKA等這樣的網路雜誌平臺合作,將自身及客戶品牌、形象、產品和服務等進行全方位推廣。而各個網路雜誌平臺也藉此為各個企業提供了獨具的營銷推廣服務,品牌企業專刊、雜誌內頁廣告等是主要的形式。

  品牌企業專刊

  由網路雜誌平臺專門為企業製作的雜誌,依托雜誌平臺的用戶量和人氣,通過發行下載的形式進行企業的宣傳和推廣。如VIKA平臺的《豹之舞》雜誌,便是為高端汽車品牌捷豹量身定製的一本企業品牌專刊,刊名錶現捷豹汽車靈動高貴的身姿,內容涵蓋企業背景介紹、捷豹最新車型推薦、企業動態報道、時尚車迷生活方式等方面,寓企業產品資訊於時尚感性筆觸,結合多媒體手段,更顯炫目迷人。對於企業專刊,象VIKA這樣的平臺都建立了專門的部門或小組,力求通過從策劃、編輯到發行一站式的精心製作,為企業提供最具效果的營銷服務。

雜誌內頁廣告

  即通過在熱門雜誌中加入企業廣告的形式,實現廣告信息在雜誌用戶中的傳播。

  除此之外,目前各個網路雜誌平臺仍然在不斷對網路雜誌進行挖掘,如DIY雜誌、社區服務等,力求提供更多的營銷服務,挖掘出網路雜誌更大的營銷價值。網路雜誌營銷,已經為眾多企業所關註,網路雜誌商機無限!

博客營銷

  博客,同樣經過了多年的推廣,在WEB2.0到來後也迅速升溫,包括搜狐新浪雅虎、和訊、博客網、Blogbus、Donews、中國博客網等眾多門戶、專業網站都提供各具特色的博客服務系統,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的個人博客,由此誕生了聚集了不少人氣的個人博客網站,也引出了新的網路營銷方式——博客營銷。

  博客營銷作為新的網路營銷方式,所依托的依然是瀏覽量和人氣指數。而博客營銷不同的是,因為博客是用戶自身主動的行為,博客群體在討論一個話題時會吸引來其他博客的參與,信息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這種討論又比較容易形成更加強大的影響力,使傳播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目前,新浪上最火的著名電影演員兼導演徐靜蕾的博客,瀏覽量突破了千萬,而且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堅持訪問徐靜蕾的博客。據傳已經有企業聯繫徐靜蕾,想在她的博客上進行廣告運作。而之前,和迅網則已經開先河在著名IT人士洪波的個人博客上投放了廣告。博客的這種發展狀況顯示,大眾化、平民化和極高的人氣給博客帶來的營銷商機已經顯露,博客走出了商業化的第一步。

  網路雜誌和博客營銷是WEB2.0下誕生的新媒體的代表,而以他們為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已經走出了商業化的步伐,他們所獨具的營銷模式,已經顯露出來無限的商機。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讓其尚無法實現更快的飛躍。而在新媒體的不斷挖掘和完善下,新媒體營銷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夠在互聯網商業大潮中形成和構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商業和營銷空間。

新媒體營銷的優勢

  由於技術不斷革新,在媒體領域里總有很多爭論,每種媒體都爭著說自己是最有效的廣告媒介

互聯網

  互聯網已經成為營銷者的必爭之地。互聯網已經從電腦迷的專用工具轉變為營銷者的創意舞臺。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表明,全美國超過80%的電腦已經與互聯網相聯。

組合

  互聯網如何與其他媒體合作以達到最佳的效果,是營銷者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2004年夏天,Yuhmiin Chang和Esther Thorson在《廣告期刊》(Journal of Advertising)發表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他們比較了不同媒體組合的效果,其中包括電視的單獨運用、互聯網的單獨運用以及電視與互聯網的聯合運用。此項研究發現,電視與互聯網聯合運用的效果最好,其優勢主要表現為:

  1.在消費者中贏得更多的關註;

  2.廣告傳遞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費者相信;

  3.消費者更加認同廣告產品。

廣告

  2005年6月,Nigel Hollis 在《廣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回顧了在過去的10年間互聯網廣告如何建立品牌。Hollis指出,消費者上網的目的極大地影響著他們對於互聯網廣告的關註度以及反應,而這種影響又會隨著消費者處於不同的購買階段而改變。例如,消費者可能處於打算購買、正在購買、已經購買或者沒有購買打算這四種情況。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品牌不同程度的感知也會影響他們對廣告的關註和反應。

  Hollis在綜合考慮了多方面的試驗以及研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互聯網廣告和傳統的廣告媒體一樣可以建立品牌資產

1.態度

  互聯網與其他營銷手段之間的影響非常強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營銷傳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費者在訪問某品牌網站後將更傾向於對該品牌產生正面聯想。

2.信任度

  為了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學術界進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產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討了互聯網環境下的品牌信任度問題。他指出,在互聯網情況下,並不是所有的傳統信任建設策略都能發揮作用。網路安全、個人隱私、品牌名稱、口碑、消費者上網經驗以及廣告信息質量,這些因素都對建立品牌信任度產生極大的影響,也只有當這六個因素同時具備時,才能夠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3.互動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當今熱點與廣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發表文章,研究網站的互動程度對消費者理解網站內容的影響。經過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動程度越有利於消費者理解網站的內容。

4.娛樂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動營銷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發表文章,考察了網站上娛樂和互動內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娛樂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將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回憶度。此外,網站越有趣,消費者再次訪問的機會也就越大。

手機

  正當互聯網通過電腦不斷延伸的同時,手機也逐漸成為營銷者建立品牌資產的一項重要工具。

  Fareena Sultan 和 Andrew Rohm 在2005年秋季版的《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發表文章指出,手機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營銷媒介。手機營銷已經逐漸被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公司採用,如麥當勞可口可樂沃爾沃MTV阿迪達斯。根據他們的研究,手機營銷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擁有較高的互動性,同時不受地域的限制。

  在2005年2月出版的《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上有一篇由Herbjorn Nysveen, Per Pedersen, Helge Thorbjornsen 和 Pierre Berthon發表的文章,描述了手機營銷的發展。這些學者以三個品牌作為對象,考察了手機營銷對這三個品牌產生的影響。通過試驗,他們發現,當營銷策略組合中加入了手機營銷後,品牌的滿意度以及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關係都得到了提高──前提是營銷者慎用手機營銷策略。

電子游戲

  手機不僅可以傳遞信息,還可以下載和播放歌曲,甚至還可以用來玩游戲。電子游戲及其設備正逐漸成為營銷者建立客戶關係的一個重要載體。在營銷界,無論是電影、音樂錄影帶還是電子游戲,植入式廣告越來越盛行。有人預測,到2010年,單是植入式廣告就能為整個廣告行業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

  學術界也在嘗試著理解電子游戲所產生的影響。Lars-Peter Schneider 和 T. Bettina Cornwell在2005年版《國際廣告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發表文章,回顧了在電子游戲中植入品牌名稱、標誌以及產品的例子。他們發現,在電子游戲中除了大而搶眼的廣告橫幅能夠吸引游戲者的關註,從而提高他們對品牌的回憶之外,一些規格雖小但造型精美的廣告橫幅同樣能夠深深地植入游戲者的腦海中。除此以外,他們還發現,越有經驗的游戲迷越能夠回憶起在游戲中植入的品牌。

  Dan Grigorovici 和 Corina Constantin 在2004年秋季版《互動廣告期刊》上發表文章,也是研究電子游戲中的植入廣告。他們發現,游戲中的廣告越具有暗示性和互動性,越能使消費者與廣告中的品牌融合,但游戲者對品牌的回憶程度很低。然而,一旦他們回憶起來,則通常會表現出較高的品牌偏好

  儘管現在有很多關於新媒體的研究,我們仍然希望學術界能夠在新媒體研究方面再貢獻一點力量,尤其是新媒體對品牌建設的研究。

新媒體營銷和傳統營銷的區別

  (廣告以及公關)追求的是所謂的“覆蓋量”(或者叫到達率,Reach),在報刊雜誌上就是發行量,在電視廣播上就是收視(聽)率,在網站上,便是訪問量。將廣告或者公關文章載入到覆蓋量高的媒體上,便可以達到較多的註意。這個模式我稱之為:登高一呼式的傳播模型。這種傳播方式本質上屬於宣傳模式(propaganda),基本上傳播路徑是單向的。缺點很明顯:很難探測受眾看到廣告後有何反應。一方面,廣告代理公司遞交了厚厚的媒體覆蓋量報告的數字以證明這個廣告被很多人看到,一方面商業公司短期內的銷量是否提升來決定這個廣告是否達到了目的。但平心而論,一場營銷行為和短期銷量之間究竟有何關係,至今並沒有答案。

  基於新媒體的營銷模式,則是將propaganda向involvement(參與度)改變。新媒體營銷藉助於新媒體中的受眾廣泛且深入的信息發佈,達到讓他們卷入具體的營銷活動中。比如說,利用博客所完成的話題討論:請博客作者們就某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從而擴大商業公司想要推廣的主題或品牌的影響範圍。

  總體來說,新媒體營銷是在特定產品的概念訴求的基礎上,對消費者進行心理引導的營銷推廣方式。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媒體營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