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投資決策標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投資決策標準(Investment Decision Criteria)

目錄

投資決策標準

  投資決策標準是指那些引導個人、廠商和政府做出合理投資決策的規則。有這些正式規則的原因是,投資涉及比較未來有風險的收益和現在已經知道要付出的成本。時間、風險、還有傳統成本(如勞力),這些都是在做出理性投資決策之前應該考慮的內容。

投資決策標準的內容

  古典的投資問題只涉及一個人,是魯賓遜·克魯索(Rflbinsan Grusoe)式的經濟。在這個問題中克魯索必須決定他應該為了消費提供多少固定勞動力專用於收集椰子和其他食物,應該拿出多少時間專用於加工工具。克魯索拿出越多的時間用於投資(加工工具),他未來的狀況就會越好。但是,在現在的消費方面,他卻會情況更糟。假設克魯索是理性的,他會分配用於投資的勞動力的量處於某個點上,這個點就是從額外投資取得的他主觀評價的未來有風險的收益,恰好等於他主觀評價的可以犧牲的消費

  在多人經濟裡面,在完美和完全的資本市場中,理性投資決策可以在利率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獨立於個人對相對於現在付出未來風險收益所作的主觀評價。在某種意義上,不管投資者是個人、廠商還是政府,利率傳達給他們的信息需要未來有風險的收益與現在要付出的成本做比較。這就是所謂的分離法則。

  當經紀人費用和在證券交易中的證券交易稅這樣的交易成本不存在時,資本市場可以說是完美的。當資本市場包括了所有可能的金融有價證券時,可以說是完全的市場。真實世界里的資本市場,就算是在美國,也不是完美和完全的。從趨近完美和完全的美國國庫證券和大公司的普通股票,到離完美和完全還很遠的房地產市場和人力資本市場。同樣,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資本市場幾乎不存在。

  投資決策最普遍的一條規則是凈現價原則。在獨立的投資項目中,定義項目未來收益的現價值減去最初投資費用為項目的凈現價值。這條原則是說項目的凈現價值必須為正的。一個項目有正的凈現價值,是說它未來有風險的收益的現值超過了它的成本。現凈價值原則是一種特殊的成本收益檢驗。

  將未來現金收益轉化為現值的方法是將其乘以一個繫數。這個繫數是以要求收益率和取得收益的時間為基礎。要求收益率就是投資於有同等風險的有價證券應得的收益率。舉個例子來說,有100美元收益,並很確定能在一年之內獲得。因為有很高的確定性,所以適當的繫數應該由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決定。假如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是8%,那麼這個繫數就應該是1/(1+0.08),也就是0.9259。所以一年之內取得100美元的現值就是92.59美元。值得註意的是,未來收益的現值總是小於它的面值。實際上,取得收益的時間越長,它的現值就越少;未來的收益越多,它的風險也越大。

  第二個投資決策標準是內部收益率原則。一個投資計劃內部收益率是指未來收益的現值恰好等於最初投資費用時的收益率。這條原則規定應該選擇那些內部收益率大於要求收益率的投資計劃。

  在那些最初投資支出必然帶來正的現金流的“正常的”投資項目中,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價值原則上在數學上等價。請註意,如果一項投資項目的凈現價值為零,它的要求收益率就肯定是它的內部收益率。因為此時它的未來收益現值正好等於它最初的投資支出。

  在一些情形中,內部收益率原則和凈現價值間在數學上是等值的不成立。這些情形的共同點是將來收益會不斷變化。一個例子就是連續的正收益後跟著一個負收益,這樣為了使成本減少就只有終止投資。依照哲學家笛卡爾的“符號原則”,這樣的投資項目應該有多樣的內部收益率。這時,內部收益率原則就失去了原來的經濟意義。

  此外,面臨幾個互相排斥的投資項目時,受到青睞的應是凈現價值越高的項目,而不是內部收益率越高的項目。當比較不同規模的投資項目時,這條規律就非常明顯。一項利潤超出成本1%的100萬美元的投資相對於一項利潤超出成本10%的1000美元投資,意味著更多的錢,也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個投資決策標準是回收期。這條標準很簡單,就是比較收回最初投人成本的所需時間。如此簡單質朴的規則掩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只考慮了項目中很少的一部分數據。它的簡單會使人們把回收期準則作為優於電腦計算的判斷標準。既然利用現代電腦已經大幅度減少了運用複雜得多但準確得多的規則的成本,那麼這個回收期規則就應該認為是陳舊的了。

投資決策標準的應用

  最顯而易見的投資決策標準的應用是正式分析、批准資本支出的程式,如大多數的大公司正在實行的那樣。這些程式不僅詳細指出哪些投資決策標準被運用,也常常指導預測關鍵的易變的成本項目。調查目前實際的商業慣例做法顯示,人們越來越多的運用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價值標準,而不是相對容易但不準確的回收期標準。

  當投資支出受資本預算的限制時,人們常用到另一種決策標準。這種決策標準是由凈現價值標準變化而來,叫做可盈利指標。可盈利指標是投資計劃未來所得收益的現值與它最初投資費用的比值。如果有多個投資計劃,它們都有硬的現在凈價值,它們也都在資本預算之內。但是,資本預算不可能同時支持這麼多計劃,這時最佳的能夠選擇實現的計劃應該是有最高收益率計劃。

  理論上,凈現價值原則應該像適用於私人投資決策那樣適用於公共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例如水壩、灌溉和其他水利工程,運用成本效益分析則會涉及未來有風險的收益與現在付出成本的比較。在評估公共投資項目時會遇到的一個特殊的問題是如何定量未來收益。因為這些物品和服務的價格市場是無法提供的。另外,當用一個人工設置的低利率去證明應實行的最大項目數時,可能會遇到政治上的壓力。由於在公共投資中,運用凈現價值和其他類似標準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就可能用到建立在“要求”基礎上的主觀評判。

  這裡有內部收益率適用於債券股票市場的兩個特殊例子。第一個是收益,更確切地說,是債券到期收益。由於債券有市場價格(不管是高於還是低於票麵價值)、它承諾利息本金,收益代表了一個債券的內部收益率。

  第二個特殊的例子是普通股票市盈率。市盈率是普通股票市場價格除以公司每股收入。市盈率是收入價格比率的倒數。收入價格比率可以解釋為普通股票的內部收益率。當一個股票有搞得價格收入倍數,發行該股票的公司相應的有一個低的必需收益率。這是因為此時市場認為這個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有很好的利潤增長前景。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投資決策標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