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慈善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慈善文化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價值觀。弘揚慈善文化所要達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會造成濃郁的“人文關懷”的氛圍,減少衝突,調和矛盾,使社會呈現一種穩定和諧的狀態。

慈善文化的結合

  我們在建構慈善文化價值理念的同時,要從社會發展的大視野中把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與各種文化的碰撞與磨合中凝聚共識,整合資源,提高公信力,推動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弘揚慈善文化發展慈善事業理應成為兩者的重要載體。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為我們建設慈善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慈善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慈善文化應該為塑造人性德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出貢獻。營造“以人為本”“助人為樂”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境是慈善文化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

  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其中許多優秀的成分,至今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如何應對這把“雙刃劍”,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舊的道德傳統已不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道德體系尚未成型,這中間的“斷層”如何銜接?慈善文化應該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構建新的道德體系做更多的事情。“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啟迪,我們要做的實在太多。

  與企業文化相結合

  我國現代慈善事業離開了企業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企業的成功得益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離開了質量和品牌也是不可想象的。慈善機構準市場化策略告訴我們,慈善文化必須積極主動地溶入企業文化,慈善機構要與企業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係”,強化服務意識,努力為企業參與慈善事業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要積極倡導“公益營銷”,利用公益平臺,推動企業“品牌”的發展。要當好企業的“公益”顧問,使企業參與慈善事業視為一項有良好經濟效益的社會投資。使企業為善不僅是“最樂”,並且是“好生意經”。要通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培養企業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慈善機構與企業達到雙贏,並逐步培育一支慈善家隊伍。

  社區文化相結合

  要加快發展慈善事業,光靠幾個機構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人文關懷的重心在基層。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使慈善事業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凸現。社區的原則是以人為本、互助互利、奉獻愛心,民主自治。社區文化的核心是“志願和奉獻”,慈善文化與社區文化的結合,對於改善社區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這樣說,建設一個現代新型社區離不開慈善公益事業,慈善公益事業在基層社區建設中大有可為。

  與消費文化相結合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加入WTO全方位開放市場,國外知名品牌大舉涌入,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中產階層和高消費群體。當我們看到一些人花千元、萬元買盒化裝品買款新衣的時候,慈善機構也在為籌募百元千元去救助一個失學的學生,一個殘疾人,而四處奔走。這中間難道沒有我們應該感悟的東西嗎?消費時尚和公益時尚這原本是社會發展的表現,我們應該在消費時代到來的時候,使慈善文化滲透到這個廣闊的領域中去,推動慈善文化與消費文化的結合,使富人更多關註窮人,使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得到和諧的統一,使公益時尚與消費時尚一齊引領時尚的潮流。

  與傳播文化相結合

  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現代傳媒的作用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它改變著我們的觀念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慈善事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媒體的推波助瀾。慈善機構與媒體合作開展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策劃和組織各種形式的救助活動,呼喚社會公平營造“人文關懷”輿論環境等,都對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樣,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對於豐富傳播文化,提升媒體品牌也起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慈善公益類的報刊雜誌逐年增多就是一個例證,慈善文化與傳播文化的結合已顯得越來越緊密。

  與宗教文化相結合

  慈善不是宗教,慈善文化也不是宗教文化。但是,不論何種宗教,都有棄惡揚善,救苦救難的思想內容。在中國,不少佛教機構扶貧濟困“普渡眾生”的善心義舉,為配合政府的社會保障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臺灣佛教慈濟會多年來在內地開展賑災救助工作,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開展的各項扶貧濟困活動,浙江普陀山佛教協會創辦的孤兒學校等都彰顯“慈悲濟世”的情懷,佛教機構參與慈善事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當我們看到大批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無私捐獻的時候,他們祈求的是平安幸福,健康長壽。他們得到的回報除了精神的撫慰和對未來希冀,是不是應該引導他們更多地溶入現實生活,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精神化為愛心行動,使慈善文化與佛教文化有機結合,把慈愛的光和熱奉獻給社會。

  與博彩文化相結合

  博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彩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屬於現代社會的博彩業並由此而產生的博彩文化在中國內地的歷史並不長,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正式發行的只有福利彩票、體育彩票,除此以外,有的企業營銷和競技評獎中多少帶有點博彩的成份。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博彩業是籌集慈善資金的重要來源,它對於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幫助弱勢群體,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不能把博彩業與賭博簡單地混為一談,從而制約了博彩業的發展,導致大量慈善資源的流失。我們應該對博彩業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利和弊兩方面做出科學的評估,從疏導、發展、規範入手,推動博彩業的發展,為我國的慈善事業籌募更多的善款。

  精英文化相結合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導致優勝劣汰,競爭導致人才輩出。科、教、文、衛、體是精英薈萃之地。精英人物尤其是文藝界的精英人物是公眾人物,人們在敬佩精英們驕人業績的同時,也更多地關註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公益形象,這是公眾人物所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正因為公眾人物的社會感召力,所以慈善事業離不開精英人物的參與。精英人物也應該成為慈善事業的形象大使回報社會。在中國,精英人物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尚未形成濃郁的氛圍,除了媒體經常可以看到的濮存昕、蔣雯麗作為“預防艾滋病形象大使”時有亮相外,其它的乏善可陳。而不時聽到的演藝界精英人物參與慈善義演拿高額報酬卻成為“爆料”而遭公眾唾罵。在中國,慈善文化與精英文化的結合做得很不夠,精英人物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慈善機構要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兩者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中國的精英文化應該為創建和諧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與公職人員從業文化相結合

  我國的公職人員隊伍龐大,人才匯聚。一方面公職人員依法行使公權,為社會服務,是他們應盡的職責。同時,公職人員的責任感和純潔性,對社會風氣又有著直接的影響。公職人員不僅要“以人為本”,善待納稅人。公職人員更要率先垂範,積极參与慈善公益事業,做扶貧濟困的帶頭人。我國慈善事業十年的發展證明:一個地方的慈善事業發展的快不快,與政府的推動和公職人員的垂範有著密切的關係。假設一個地方管理混亂,腐敗案件不斷,社會環境惡劣,要去發展慈善事業,那是不可想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善文化應該成為構建公職人員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溶貫於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影響和帶動社會。

  綜上所述,慈善文化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現象,它滲透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中,需要我們去潛心研究、發現和領悟。但是作為一個慈善機構來說,它的生存與發展首要的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高效地調動社會資源,樹立“品牌”形象,這就要優先考慮做好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傳播文化結合這篇大文章,建立互動機制和伙伴關係,形成競爭和參與的能力

慈善文化的推進

  慈善文化包涵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環境歸根到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當前來說,慈善機構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全社會和整個市場環境當作我們的工作平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把慈善事業的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的慈善意識,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範,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伙伴關係”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準市場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係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係,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慈善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