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多元文化護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多元文化護理(Multicultural Nursing)

目錄

什麼是多元文化護理[1]

  多元文化護理是指在不同文化亞文化條件下的關於護理行為、健康與疾病價值觀念、信仰和行為模式的比較研究與分析,旨在建立一種科學的人文體系,從而提供既有文化特異性,又適於普遍文化條件的護理服務。

實施多元文化護理的必要性[2]

  (1)實施多元文化護理是護理多元文化特征的內在要求:文化對人的思維和行為傾向有巨大的支配力,而且文化本身具有著較大的慣性,不容易改變,同時又對外部強加的影響會表現出巨大而頑強的抵抗力。雷林格曾指出,護理中的“文化強加”現象,即人們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信仰以及行為方式強加於另一文化的個體、家庭或群體。護理人員如果把這種心理應用於患者,那麼就會引起患者的抵觸情緒,從而影響護患之間的溝通以及護患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

  (3)實施多元文化護理是開展整體護理、確保患者文化安全性的內在要求:在護士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過程中,不瞭解或不尊重患者的文化傳統,語言或行為方式不當,勢必會給患者造成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傷害,這就違背了整體護理與文化安全性的原則。因此,研究新時期的護理文化,發展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勢在必行,同時也是社會多元文化發展所向、醫葯模式轉變的必然結果。所以,護理教育者有責任使護理人才從走上崗位起,就對多元文化護理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為今後擔負高質量的護理,採用歷史、哲學、人文、社會及行為的干預措施,為護理工作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多元文化護理的特征[3]

  1.護理學科理論體系的多元化

  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為理論基礎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隨著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研究對象也從單純的生物人轉向心身整體的社會人;護理學科理論體系不僅包含自然科學,還包含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內容,並且各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護理學理論體系涉及面廣,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並且隨社會需求的改變呈動態變化。

  2.護理服務對象的多元化

  當今世界正處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各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護理服務對象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民族;可能是健康人,也可能是患者;可能處在生命過程的不同階段。正是由於這些差異的存在,會導致其對生命和健康的不同認知,對疾病與死亡的不同理解,對疾病癥狀的不同描述,對情感與悲傷的不同表現形式等。因而,決定了他們對護理服務的不同需求,要求護理服務提供者必須因人而異地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多元文化護理服務。

  3.護理職能任務的多元化

  新的健康觀和新的醫學模式的提出,促進了多元文化護理的開展,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單純的疾病護理轉向全面的心身整體護理 ;從前僅限於醫療衛生機構需求的單一的護士角色擴展為醫院、社區、家庭綜合性服務角色,護士的工作場所發生了變化,從醫院內擴展到醫院外,走進社區和家庭;護理的職能範疇不僅包括治療、預防、康復、保健,還涉及教育管理協調和研究等,形成了多元化的護理職能任務。

  4.護士角色的多元化

  隨著護士職能範圍的不斷擴大以及護理內涵的不斷豐富,護士角色的多元化特征將變得越來越明顯,護士由以往單純的疾病照護者的角色轉變為適應和滿足服務對象身心各方面需求的多重角色。護士擔負著健康照護者、健康促進者、護理計劃者、護理研究者、綜合管理者、整體協調者、教育咨詢者、康復指導者、心理疏導者等多重角色。

  5.護理工作方式的多元化

  護理工作方式是指護理人員在對服務對象進行護理時所採用的工作模式,又稱護理分工方式。目前臨床上較常採用的主要有個案護理、功能制護理、成組(小組)護理、責任制護理及整體(綜合)護理等。這幾種護理工作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在臨床實踐中,可依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服務對象的需求及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恰當選擇並靈活運用。

多元文化護理的價值[3]

  1.關註服務對象的心理需求

  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對心理需求的滿足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背景給人以適宜的生活方式、處世方式和思維方式,並形成了相同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心理需求,一旦這種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人就會產生心身狀態的失衡。多元文化護理更加關註人的心理需求,以期通過人的心理需求的滿足促進其恢復健康。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有助於護理服務提供者在護理實踐中更多地關註服務對象的文化背景,尊重其文化差異,滿足其心理需求。

  2.註重護理文化內涵的拓展

  多元文化護理的目標在於拓展護理的文化內涵,使護理專業理論、護理觀念、護理計劃和護理日常活動實踐都以文化為基礎,用文化來指導護理方法的改進,使其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多元文化護理體現了護理的文化內涵向更深、更廣程度的拓展,同時也將多種文化滲透到護理工作中,對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護理,以促進其早日康復。將多元文化和護理專業聯繫起來,有利於形成多元文化護理方法,標志著護理專業對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3.尊重患者的文化差異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護理的服務對象多元化特征日趨明顯。服務對象的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生經歷、價值觀、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生命與健康的不同認識,對疾病與死亡的不同理解,對悲傷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對護理的不同需求。多元文化護理註重從文化和文化差異的角度來認識服務對象,理解造成服務對象精神生活差異的根源,進而尊重服務對象的文化差異,滿足其不同的護理服務需求。

  5.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多元文化護理的價值最終體現在服務對象身上。由於護患雙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知識、感覺、情感,對健康與疾病的看法及生活經驗不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相互的感覺和期望,併進一步影響彼此間的溝通和由此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多元文化護理的功效是把方便讓給患者、把實惠送給患者、把溫磬留給患者,從而促進患者儘快康復,縮短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符合患者文化需求的護理服務能消除患者的孤獨感,縮小與患者文化模式的差距。

多元文化護理的意義[3]

  1.有利於轉變護理服務理念

  現代醫學文明正在從著眼於局部的“治病”向關註整體的“醫人”過渡,進而實現從身體到人性的文化跨越,醫院各項醫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核心,把以人為本、關愛生命作為護理服務的根本宗旨,並從管理機制規章制度、硬體設施和服務措施等多方面賦予人性化的關懷。臨床調查結果也證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更渴望得到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已成為醫學文明和現代醫院的重要標誌,而多元文化護理有助於我們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2.豐富護理教育與培訓內容

  當今的護理教育已不再是單純的醫療輔助性教育,而是將治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有機結合起來,對護理人才培養標準、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多元文化護理給護理教育和培訓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必須將多元文化護理思想融入護理教育中,轉變護理教育模式、修訂教學大綱、調整課程設置、制訂新的教學目標和評估考核標準,營造護理實訓的人文環境,按照新的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對護士知識結構的要求加強護理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

  3.促進護患關係和諧融洽

  要做好護理服務工作,作為護理服務提供者必須從多元文化護理觀念出發,註重對不同民族文化習俗的研究,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多元文化護理一方面強調充分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護士角色向多元化轉變。護理職能範疇的擴大及護理內涵的不斷豐富,能使患者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到護理服務的親情和溫暖,正確面對自己的病情,並願意主動與護士溝通交流,促進護患關係更加和諧融洽。

  4.推動整體護理向縱深發展

  整體護理是護理工作的最新模式,充分賦予護理以生物、社會、精神文化的內涵。整體護理強調一切以患者為中心,關註患者的基本需要,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要求。整體護理本身具有多元文化的要素,而多元文化又能促進整體護理更具人文關懷。依據多元文化護理的思想,護士不僅要註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掌握多元文化護理知識和技能,評估和診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護理需求,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於推動整體護理的發展,必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護理是社會進步和護理學科發展的產物。開展多元文化護理,要求護理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我,與國際護理接軌,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

參考文獻

  1. 吳慧瓊,張慧敏.我國多元文化護理的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3(2)
  2. 劉兢,玄英哲.多元文化護理的必要性與要求[J].吉林醫學,2011(31)
  3. 3.0 3.1 3.2 計惠民,白小嘉,張媛.多元文化護理基礎理論概述[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多元文化護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215.136.* 在 2015年9月23日 08:01 發表

好複雜

回複評論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7日 09:55 發表

58.215.136.* 在 2015年9月23日 08:01 發表

好複雜

人本來就複雜啊,努力學習護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