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ology / Medico Psychology)
目錄 |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學科。醫學是研究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的規律;醫學心理學則是研究醫學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的規律。它們都是以人做為研究和服務的對象。
醫學心理學兼有心理學和醫學的特點,它研究和解決人類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一切心理問題。其任務是將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醫療實踐,探討和解決醫學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並通過對醫療實際課題的探討推動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
醫學心理學也是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學的理論研究、臨床實踐、人材培訓以及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提示有關心身密切相關的觀點,提供合理的治療方法和保健措施。
醫學心理學的歷史可以溯源於古代心身關係的辯證認識。在中國古代的醫學和哲學論著中,包含著許多如“心主神明”、“形神相印”等思想。在秦漢之際的中國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早已闡明瞭外感於“六淫”和內動於“七情”的相輔相成與協同作用的思想,在治療和預防上主張“治神入手”、“治神為本”、“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等觀點。在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等人的著作中,也有不少有關精神與軀體相互作用以及強調心理治療和醫患關係等問題的論述。
1852年德國醫學家、哲學家洛採編寫了歷史上第一部以《醫學心理學》命名的專著,它標志著現代醫學心理學的興起。洛採繼承和發展了費希納關於心身一致的思想,著重論述了健康、疾病與“心理生活”的關係。1887年,馮特在其《醫學物理學手冊》中討論了運用實驗方法研究人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後來,馮特的學生卡特爾和威特默將其學說傳入美國,並使之迅速發展。
1896年威特默在賓州大學建立了第一所以治療“問題兒童”為主的心理診療所,並首先採用臨床心理學一詞。此後在世界上出現了許多對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如謝切諾夫,弗洛伊德、巴甫洛夫、沃爾夫、坎農、澤利厄等。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資訊理論向各學科的滲透以及行為科學的發展,醫學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現代醫學心理學強調從整體上認識和掌握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主張把人看作是自然機體與社會實體相統一的存在物,是物質運動與精神活動相結合的統一體。
人的心理和行為都與個人的遺傳素質、發展成長和外界影響、教育訓練分不開,人的個人經歷則是一個與群體交往的互動過程。因此,必須從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認識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安排治療與保健措施,明確一切疾病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表現出心理過程與生理過程的相互作用。
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健康人的心理生理活動與外界環境須保持和諧、統一;各種心理活動過程及應對行為之間應保持協調、平衡;其人格特征在全部行為中要能表現得恰當和連貫。
在醫療實際中,醫學心理學強調心理與生理互相作用的觀點,吸取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指導並改善診斷,治療、護理、預防、保健等環節,指導和改進醫學教育、醫療管理等工作。
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它涉及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即從新生命的形成孕育,至娶幼兒的早期培養訓練以及少年與青年時期的心身教育與行為指導,從各個年齡階段的心身保健直到老年期的康樂長壽等等。它還涉及健康與疾病的相互轉化過程,從病因分析、疾病診斷、治療護理到康復、預防保健、咨詢,等等。
醫學心理學主要探討心理因素引起軀體疾病的中介機制;腦組織損傷、內分泌失調或軀體疾患造成心理變異的分析和心理診斷;人格特征在罹患各種疾病以及康復過程中的作用;心理治療的合理安排和療效訐定;各年齡階段上的心理衛生的推廣和探討;心理護理和心理咨詢的實施;醫學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協調和合作。
隨著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應用於醫學各分科的需要擴大,醫學心理學逐漸形成了一些分支,例如,重點用於精神病方面的有變態心理學;用於神經病學的有臨床神經心理學;用於預防醫學的有健康心理學;用於護理工作的有護理心理學;以及最新發展用於小兒科的兒科心理學等。
臨床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中發展得最早、從業人數最多的一個分支。有些人把它看成是醫學心理學的同義語。它研究診斷、治療、護理和預防等醫療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並對有精神障礙或心身疾病的患者進行心理的咨詢指導和行為矯正的治療。
在一些國家裡,臨床心理學的工作範圍和從業人員都在不斷擴大,不只包括醫療單位、心理衛生中心、兒童指導機構,而且正在深入到學校、工廠、職業訓練部門和居民社區等非醫療領域。
中國曆史上關於心身相關、心身保健等豐富的思想遺產為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20世紀20年代,科學的心理學傳入中國後,1922年創辦的第一種心理學雜誌上刊出變態心理方面的論述;1936年建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並由其組織編寫了有關醫學心理學的書籍。新中國成立後,在治療神經衰弱症的實踐中,開展了以心理治療為主的綜合快速療法,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在醫學領域,醫學心理學隨著醫學本身的發展也進一步專門化。西方文獻和醫學心理學書籍出現了很多專門術語,諸如臨床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臨床健康心理、健康與疾病的社會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等。在以醫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命名的書籍中,其內容所涉及的方面基本一致,但各有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醫學心理學本身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理論體係為大家所接受,因此學者皆根據各自的見解和經驗闡述醫學心理學的內容;二是學者的專業訓練不同,研究重點和工作範圍不一樣。心理學出身的醫學心理學工作者、醫學出身的精神病學工作者以及未曾受過上述兩種專業訓練而又從事醫學臨床診斷、治療和心理衛生工作的其他人員,在闡述疾病和健康的問題時,其著眼點都各有側重。在他們的著作中,章節標題和所敘述的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我國醫學心理學工作者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國外的有關著作和他們的學說後,對醫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三者的關係作瞭如下敘述:
第一、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和解決整個醫學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它從總體上闡述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規律,以及它所引起的軀體生理、生化過程的機理、提出對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學觀點和醫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它還敘述醫學心理學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第二、臨床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都是醫學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二者區別在於:前者重視臨床各科疾病的心理學問題,並著重介紹心理測驗和心理治療的方法;後者則重點闡述精神病的心理學問題,並較多地從理論和心理變態上進行分析。
醫學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有:
一、臨床心理
二、變態心理
三、神經心理
四、護理心理
五、健康心理
六、醫學心理學其他領域:藥物與心理、缺陷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