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心理護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心理護理[1]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發現有礙於病人康復的心理問題,運用心理學的理論作指導,通過護士的語言、表情、態度、姿態和行為等,去影響或改變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使之有利於疾病轉歸和康復的一種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的意義[2]

  1.學習心理學並應用於護理是醫學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由於醫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更豐富了“身體健康”這個詞的涵義。所謂的“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在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樣就給我們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一個護士不僅要懂得醫療護理技術,還必須具有心理學知識。所以學好心理學並應用於臨床是每個護理工作者的責任

  2.病人是軀體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統一體

  心與身,精神與軀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許多疾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原發性高血壓,長期精神緊張,思想有壓力可以引起此病。同樣,在疾病的過程中病人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要想為病人服務得好,就必須瞭解病人的心理活動,並依據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採取恰當的醫療和護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滿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可以促進良好的生理狀態,良好的生理狀態又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身心之間的良好迴圈,促進病程向健康方向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醫療和護理質量。因此,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作用於患者心理活動,可改善其身心狀態,達到預防疾病、促進養生、增進健康的目的。

心理護理的特點[3]

  1.廣泛性

  心理護理的範圍很廣,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的每個階段,每樣事物和任何護理操作,都包含著心理護理的內容,它隨時都會在患者心理上產生影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動無時不在護士及醫師的影響下產生作用。

  2.個體性與深刻性

  心理護理的個體性即根據患者的特點,掌握每例患者的需要(物質的和精神的),並給予恰當的幫助。軀體疾病過程中患者不可避免會出現情緒反應,而情緒變化又由於每例患者對同類事物的認識不同而表現各異,心理護理是在觀察疾病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瞭解在疾病發展中所表現的認知、情緒、行為反應的個體特征,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措施。心理護理的深刻性在於患者的心理活動常令人難以理解,必須通過外顯的行為予以判斷,而人們有時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從外顯的行為來探究心理活動比較困難,因為由表及裡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其難度較之軀體護理大得多,因此心理護理具有深刻的意義。

  3.複雜性

  心理護理是複雜的影響過程,它的目標是讓患者在認知、情感、行為上發生變化,因此患者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護士的責任是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心理護理是協調和促進的過程。

  4.心身統一性與心理能動性

  人是心理和軀體的複合體,從疾病的因果關係講,心理因素可引起軀體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反過來軀體疾病可促其產生不同的心理現象,二者相互迴圈影響。同時,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是一個主觀能動的過程,做好心理護理可使患者得到安撫和激勵,在情緒上由焦慮、不安變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變得堅強,在治療態度上由被動變為主動,其結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

  5.不可測量性與技術無止境性

  心理護量依靠護理人員的信念、意志、力量而發揮作用,從而給患者以實際的感受,因此它是不可測量、無價的。同時心理護理的內容十分豐富,其技術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它的知識和技術是無止境的。只有掌握了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治療和心理衛生等多方面理論與技術才能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6.前瞻性

  許多觀察和研究表明,心理護理措施開始得越早,效果越好,通過早期的預防性評估,收集資料,分析有關信息,便能預測患者潛在的心理問題,有效預防較嚴重的疾病引起的情緒或生理方面的併發症。因此,心理護理具有前瞻性。

心理護理的方法[3]

  1.一般性心理問題對所有患者都適宜,所有護理人員都應瞭解、掌握

  首先,要建立病友間的良性交往,可以讓康復期患者向剛人院的同類患者講述自己治愈疾病的感受和體驗,可起到醫護人員難以起到的積極作用。其次,要爭取家屬、親友和同事的支持與配合,創造良好的醫療休養環境,充實患者的休養生活,滿足他們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時要將心理護理寓於基礎護理中,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儘力為患者排憂解難。

  2.根據心理生理學的理論做好心理護理

  首先,儘量設法減少和緩解患者外因刺激,改變不良個性,提高應對挫折能力,每個患者對不良刺激的易感性、承受力和抵抗力不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其次,幫助患者重塑良好的行為,糾正不良行為模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適應環境。患者患病後臨床癥狀輕重不一,表現繁多,其中很多與患者錯誤的認識評價導致的繼發性障礙有關,提高患者的認識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某些臨床癥狀。最後要註意調節、控制、疏導、宣泄患者的消極情緒,情緒因素是心理因素的主要部分,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中起重要作用,心理護理就是設法調整患者的情緒,通過優化情緒來維持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和神經免疫功能的平衡與協調,促使病情的好轉。

  3.重視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

  多用安慰、支持、鼓勵、積極暗示、果斷、明確的解答等治療性語言,避免用諷刺、嘲弄、刺激、消極、暗示、猶豫、粗暴、含糊其辭的解答等傷害性語言,同時重視語調、表情、姿勢、動作、態度等非語詞性溝通技巧。

心理護理的發展與展望[4]

  100多年前,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指出:“護理工作的對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塊、木頭和紙片,而是有熱血和生命的人類”。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臨床患者心理干預開始相對較早,早在1974年,Rboinsno提出了一種新的臨床科學稱為聯絡精神治療學,它提倡關註非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動力作用。同時由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民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增加了其積極尋求心理干預的主動性。2O世紀6O年代的護理理論革命之後,護理領域涌現了一批偉大的護理理論學家,他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護理理論模式作為其工作中的理論信念,包括心理干預,其中Roy的適應理論和Jhonsno的行為系統模式、等都為臨床心理護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2O世紀8O年代國內有關心理護理的研究學者提出:應當建立和研究護理心理學。護理診斷協會1998年制定的144個護理診斷中有61個涉及心理活動的概念,還有一些護理診斷既屬於生理方面又屬於心理方面。199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心理學》,將護理心理學歸為醫學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1996年正式命名為《護理心理學》並被列為“九五”國家重點教材,由此護理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0多年來,國內對心理護理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心理護理的意義、概念等方面,對心理護理的研究卻有了長足的進展。

  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有重要意義。心理護理實施範疇滲透到了臨床護理的各個角落,而且還從心理和疾病本身,擴展到病人家屬、社區、預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等多方面。心理護理程式的整個過程是動態連續的整體系統反饋,而不是機械地劃分為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而進行階段性的操作。各環節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病人的心理問題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也是動態變化的。如何掌握心理護理的知識和技術,完善整體護理體系,提高臨床護理質量,預防現代人心理問題的發生,需要廣大的護理工作者不斷研究,以促進理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第七章 護理倫理.醫學倫理學.廣州醫科大學精品課程
  2. 張俠.臨床心理護理的意義及現狀探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5)
  3. 3.0 3.1 王福軍.試論心理護理的特點及臨床應用[J].職業技術,2012(3)
  4. 劉雪梅,孟紅旗.心理護理的進展[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理護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