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心理护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心理护理[1]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现有碍于病人康复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态度、姿态和行为等,去影响或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转归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的意义[2]

  1.学习心理学并应用于护理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更丰富了“身体健康”这个词的涵义。所谓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样就给我们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个护士不仅要懂得医疗护理技术,还必须具有心理学知识。所以学好心理学并应用于临床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2.病人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

  心与身,精神与躯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许多疾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思想有压力可以引起此病。同样,在疾病的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要想为病人服务得好,就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生理状态又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促进病程向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作用于患者心理活动,可改善其身心状态,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养生、增进健康的目的。

心理护理的特点[3]

  1.广泛性

  心理护理的范围很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阶段,每样事物和任何护理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都会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影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动无时不在护士及医师的影响下产生作用。

  2.个体性与深刻性

  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即根据患者的特点,掌握每例患者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躯体疾病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反应,而情绪变化又由于每例患者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不同而表现各异,心理护理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深刻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常令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因为由表及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其难度较之躯体护理大得多,因此心理护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3.复杂性

  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影响过程,它的目标是让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发生变化,因此患者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护士的责任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心理护理是协调和促进的过程。

  4.心身统一性与心理能动性

  人是心理和躯体的复合体,从疾病的因果关系讲,心理因素可引起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可促其产生不同的心理现象,二者相互循环影响。同时,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其结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5.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

  心理护量依靠护理人员的信念、意志、力量而发挥作用,从而给患者以实际的感受,因此它是不可测量、无价的。同时心理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技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无止境的。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6.前瞻性

  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措施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通过早期的预防性评估,收集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便能预测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因此,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

心理护理的方法[3]

  1.一般性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都适宜,所有护理人员都应了解、掌握

  首先,要建立病友间的良性交往,可以让康复期患者向刚人院的同类患者讲述自己治愈疾病的感受和体验,可起到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要争取家属、亲友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创造良好的医疗休养环境,充实患者的休养生活,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要将心理护理寓于基础护理中,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

  2.根据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做好心理护理

  首先,尽量设法减少和缓解患者外因刺激,改变不良个性,提高应对挫折能力,每个患者对不良刺激的易感性、承受力和抵抗力不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其次,帮助患者重塑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模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环境。患者患病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表现繁多,其中很多与患者错误的认识评价导致的继发性障碍有关,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某些临床症状。最后要注意调节、控制、疏导、宣泄患者的消极情绪,情绪因素是心理因素的主要部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就是设法调整患者的情绪,通过优化情绪来维持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促使病情的好转。

  3.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多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避免用讽刺、嘲弄、刺激、消极、暗示、犹豫、粗暴、含糊其辞的解答等伤害性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

心理护理的发展与展望[4]

  100多年前,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指出:“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临床患者心理干预开始相对较早,早在1974年,Rboinsno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科学称为联络精神治疗学,它提倡关注非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动力作用。同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民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增加了其积极寻求心理干预的主动性。2O世纪6O年代的护理理论革命之后,护理领域涌现了一批伟大的护理理论学家,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护理理论模式作为其工作中的理论信念,包括心理干预,其中Roy的适应理论和Jhonsno的行为系统模式、等都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2O世纪8O年代国内有关心理护理的研究学者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护理诊断协会1998年制定的144个护理诊断中有61个涉及心理活动的概念,还有一些护理诊断既属于生理方面又属于心理方面。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心理学》,将护理心理学归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996年正式命名为《护理心理学》并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由此护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多年来,国内对心理护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护理的意义、概念等方面,对心理护理的研究却有了长足的进展。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实施范畴渗透到了临床护理的各个角落,而且还从心理和疾病本身,扩展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心理护理程序的整个过程是动态连续的整体系统反馈,而不是机械地划分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而进行阶段性的操作。各环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病人的心理问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也是动态变化的。如何掌握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技术,完善整体护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现代人心理问题的发生,需要广大的护理工作者不断研究,以促进理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七章 护理伦理.医学伦理学.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
  2. 张侠.临床心理护理的意义及现状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5)
  3. 3.0 3.1 王福军.试论心理护理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职业技术,2012(3)
  4. 刘雪梅,孟红旗.心理护理的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心理护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