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區域均衡發展理論

均衡發展理論(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目錄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的概述

  均衡發展理論主要認為經濟是有比例相互制約和支持發展的。新古典區域均衡發展理論是區域均衡理論的代表之一,是建立在自動平衡傾向的新古典假設基礎的。因為根據該理論,市場機制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人們普遍堅信,只要在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價格機制競爭機制會促使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

  這一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嚴格假設條件之上的。這些假設條件包括:(1)生產中有資本和勞動力兩種要素,並且可以相互替代;(2)完全的市場競爭模型;(3)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並且是無成本的;(4)區域規模報酬不變和技術條件一定;(5)發達地區資本密集度高,資本邊際收益率低;不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度高,工資低。

  該理論認為,區域經濟增長取決於資本、勞動力和技術3個要素的投入狀況,而各個要素的報酬取決於其邊際生產力。在自由市場競爭機制下,生產要素為實現其最高邊際報酬率而流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勞動力與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將導致區域發展的均衡。因此,儘管各區域存在著要素稟賦和發展程度的差異,由於勞動力總是從低工資的欠發達地區向高工資的發達地區流動,以取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同理,資本從高工資的發達地區向低工資的欠發達地區流動,以取得更多的資本收益。要素的自由流動,最後將導致各要素收益平均化,從而達到各地區經濟平衡增長的結果。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的內容

  1. 賴賓斯坦的臨界最小努力命題論。主張發展中國家應努力使經濟達到一定水平,衝破低水平均衡狀態,以取得長期的持續增長。不發達經濟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並存,如果經濟發展的努力達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於臨界規模,那就不能剋服發展障礙,衝破低水平均衡狀態。為使一國經濟取得長期持續增長,就必須在一定時期受到大於臨界最小規模的增長刺激。

  2. 納爾森的低水平陷阱理論:以馬爾薩斯理論為基礎,說明發展中國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覆輪迴的現象。不發達經濟的痼疾表現為人均實際收入處於僅夠糊口或接近於維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儲蓄和投資受到極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國民收入來提高儲蓄和投資,又通常導致人口增長,從而又將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狀態中,這是不發達經濟難以逾越的一個陷阱。在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須使人均收入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率。

  3. 羅森斯坦·羅丹的大推進理論。主張發展中國家在投資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規模持續作用於各產業,從而衝破其發展的瓶頸。此論在發展中國家較有市場,原因在於它的三個“不可分性”的理論基礎即社會分攤資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儲蓄供給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經濟效果具有更能說服人的證據。

  4. 納克斯的貧困惡性迴圈理論納克斯的平衡增長理論。資本缺乏是阻礙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由投資誘力不足和儲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這兩個問題的產生又是由於資本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存在惡性迴圈:但貧困惡性迴圈並非一成不變,平衡增長可以擺脫惡性迴圈,是擴大市場容量和造成投資誘力的一種必須的方法。

  上述理論應用在區域經濟中就形成了區域均衡發展理論,它不僅強調部門或產業間的平衡發展、同步發展,而且強調區域間或區域內部的平衡(同步)發展,即空間的均衡化。認為隨著生產要素的區際流動,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將趨於收斂(平衡),因此主張在區域內均衡佈局生產力,空間上均衡投資,各產業均衡發展,齊頭併進,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理論的缺陷

  均衡發展理論的缺陷之一在於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即對於一般區域特別是不發達區域來說,不可能具備推動所有產業和區域均衡發展的資本和其他資源,在經濟發展初期很難做到均衡發展。缺陷之二,忽略了規模效應技術進步因素,似乎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供求關係就能決定勞動和資本的流動,就能決定工資報酬率和資本收益率的高低。但事實上,市場力量的作用通常趨向增加而不是減少區域差異。發達區域由於具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和更大的市場,必然對資本和勞動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而產生極化效應,形成規模經濟,雖然也有發達區域向周圍區域的擴展效應,但在完全市場中,極化效應往往超過擴展效應,使區際差異加大。另外,技術條件不同也會使資本收益率大不相同,此時的資本要素流動會造成不發達區域資本要素更加稀缺,經濟發展更加困難。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顯然是從理性觀念出發,採用靜態分析方法,把問題過分簡單化了,與發展中國家的客觀現實距離太大,無法解釋現實的經濟增長過程,無法為區域發展問題找到出路。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非均衡發展理論對發展中國家更有合理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新古典主義區域均衡發展理論的述評

  新古典主義區域均衡發展理論提出以後,在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區域開發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對工業化過程中片面強調工業化,忽視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的傾向有所影響;強調均衡的、大規模投資和有效配置稀缺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場機制的局限性,實行巨集觀經濟計劃的必要性,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和區域開發提供了一種理論模式,產生了一些積極的作用。

  該理論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嚴格的邏輯體繫結構,認為經濟發展動力來源於“報酬遞減”、“比較優勢”等,然而該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與現實相去甚遠的假設條件之上的。不但把技術進步視作外生因素,沒有納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丟掉了區域(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征,即剋服空間距離會發生運輸費用。所有這一切,都與新古典主義所講的前提條件相抵觸。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Angle Roh,Cabbage,Dan,Vulture,Yixi,东风,KAER,连晓雾,y桑,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均衡發展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