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價格成本是指同種商品和服務的所有經營者生產經營或提供重要商品或服務的社會平均合理費用支出。
它主要包括:直接成本費用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間接費用所組成的完全成本。
國家計委發佈的《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成本監審暫行辦法》規定,凡列入中央政府定價目錄中的商品和服務、列入地方政府定價目錄中的商品和服務、依法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商品和服務,要實行價格成本監審。按照《暫行辦法》,四類費用不得列入價格成本:
(1)經營者非持續、非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不合理費用;
(2)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的費用;
(3)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不得計入成本的費用;
(4)經營者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其他不合理費用。
據瞭解,成本監審實行目錄管理,列入成本監審目錄的商品和服務,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依據實際情況確定,並對外公佈。
一個公司的成本和競爭對手比起來是否具有競爭力,是表明該公司的業務是強大還是脆弱的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信號。價格--成本比較在商品化產品的行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種行業中各個廠商給購買者提供的價值是完全一樣的,價格競爭通常是最主要的市場因素,從而低成本公司占據上風。即便是在這樣一些行業中:存在產品差別化、競爭四的中心除了產品價格之外還有產品的其他屬性,行業中的競爭廠商也必須使其產品的價格協調起來,並且確保任何一點成本的增加都能夠創造購買者重視的價值,而不是讓購買者認為產品的價格“離譜”。
行業中的競爭廠商在為其終端用戶提供產品時所承受的成本往往不盡相同。成本差異可能很小,也有可能產生重要的戰略競爭意義,成本差異可能來自於下列一些因素:
1, 從供應商那裡購買的原材料、零配件、能源及其他產品時所支付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2, 所應用的基礎技術以及工廠和設備的壽命不同。因為競爭廠商對工廠和關鍵設備的投資往往是在不同的時間進行的,所以他們的經營設施就會有某種程度的技術效率的差異,他們的固定成本如折舊、維修、財產稅以及保險也會不一樣。老一點的設備效率往往較低,但是,如果這些老設備的建造成本較低,或者購買的價格要便宜的話,他們同現代的設備比起來可能仍然具有成本競爭優勢。
3, 由於生產工廠的生產效率不一樣,學習及經驗曲線效應也不一樣,人員工資效率也不一樣,生產率不一樣,各個競爭廠商之間的生產成本也會不一樣。
4, 營銷成本、銷售和促銷費用、廣告費用、倉儲分銷成本以及管理費用也不一樣。
5, 入廠運輸成本和出廠運裝成本不一樣。
6, 前向渠道分銷成本不一樣(分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成本和結構,其中,這些成本和結構勢將產品促生產地轉到最終用戶手裡相關的)。
7, 通貨膨脹、外匯匯率和稅率的變動(對於全球性的行業來說這是常有的事,因為在這種行業中各個競爭廠商的經營往往在不同的國家,其所出的經濟條件和政府稅收政策不一樣)對競爭廠商所產生的影響不一樣。
如果一家公司要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它的成本必須同其他競爭對手的成本保持協調一致。只要與最直接的競爭公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別化,那麼存在某些成本差異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一家高成本廠商的成本超過其競爭對手的成本越多,那麼,它的市場地位就越容易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