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健康行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

目錄

什麼是健康行為[1]

  健康行為是指人們為了增強體質、維持與促進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從事的各種活動。它是個體在軀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均處於良好狀態下的行為表現。

健康行為的內容[1]

  健康行為主要有4類:

  ①日常健康行為:如合理營養、充足的睡眠、積極休息、適量運動、講究個人衛生、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等;

  ②保健行為,如定期體檢、接受預防接種、有病主動求醫、積極配合醫療護理、遵循醫囑等;

  ③預防性行為:避免導致健康損傷的環境和事件,如避免環境中危害物質的侵入,系安全帶預防車禍對健康地損傷,安全的性行為等;

  ④改變危害健康的行為,如戒煙、戒酒、戒毒、戒賭等。

健康行為的表現[1]

  健康行為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形成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二是放棄或減少危害健康的行為,如戒煙、戒酒等。

健康行為的建立[2]

  1.生活節奏有規律

  由於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負荷加重,隨之而來的是容易發生疲勞;可以認為疲勞是目前和下一個世紀危害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1994年上海地區科技人員的平均死亡年齡(67歲)比壘市各類職業人群早死3.26歲,其中15.6%發生在35~54歲的早死年齡段。分析其原因是複雜的,其中的一條是生活節奏不規律,經常不同斷地工作,極易產生疲勞;生活節奏要有規律是預防和消除疲勞的一個重要方法,除了飲食起居外,不論多忙,一定要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學會交替使用人體各部分,培養一項業餘愛好,周末娛樂半天,更重要的是少熬夜,要牢記健康的體魄來自睡眠,投有睡眠就沒有健康。

  2.營養要全面均衡

  任何一種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索,因此合理的膳食必須由多種食品組成。(1)控制總熱量,每餐以八分飽為度,一日總熱量控制在30千卡/公斤;(2)減少動物脂肪和甜食的攝人,增加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富含鉀鎂的食物,一般保證每天攝人蔬菜500克左右;(3)多進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魚類食物中含豐富的w-3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脂、降粘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4)減少鈉鹽的攝人量,WHO建議每天鈉鹽攝人6克左右,目前我國平均攝人量為1O~13克/日,減少鈉鹽攝人量可直接減少高血壓的患病率。

  3.有規律體育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名言.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適量運動,是預防和消腺疲勞,保證健康長壽的另一個要素。體育鍛煉對中老年格外重要,中老年人好靜不好動.是導致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發生的危險因素。因此,中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與營養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貴在堅持.重在適度,正確的態度是把體育鍛煉作為一日的必修課。至於體育鍛煉的項目不必強求.可因人而異,步行、登樓、體操、慢跑、太極拳、練功十八法等不必硬性規定,但有一條必須記住,就是運動量要適度,一般鍛煉完畢,微微出汗,冬天全身暖和.但不覺得心慌氣急為度。多年來開展有規律體育鍛煉的結果,是美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了25%;堅持適量的體育鍛煉一般都能使慢性病患者較早恢復工作能力

  4.養成健康習慣

  除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勤理髮、勤洗澡、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等一般衛生習慣外,還要自覺養成不吸煙、少飲酒、多嚼茶等良好的健康習慣。吸煙是引起很多疾病的元凶,全世界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多達250萬人:吸煙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戒煙可使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自覺葬成不吸煙的習慣,不僅有益於健康,而且也是一種公共衛生觀念的體現。酒中主成分是乙醇,適量飲用可促進迴圈,擴張血管,解除疲勞,但每扶宜少量,啤酒半瓶,葡萄酒黃酒100克為宜,不主張飲白酒,禁止高度酒。茶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有降脂、防癌、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因此,飲茶是一種良好的健康習慣;但是,茶雖好,飯後半小時內少飲茶,否則會影響鐵和鈣等營養素的吸收。

  講究心理衛生,做好自莪心理調整,也是健康行為的重要一環。A型行為具有快節奏、高效率和競爭性強等特征,對現代社會有良性促進作用。但是,面對激烈的競爭,A型人易發生惱火(Aggravation),激動(Irritation)、發怒(Anger)和不耐煩(Impatience),Friedman稱之為AIAI反應,這些反應構成了對健康的不利成分,A型行為需要矯正的就是這些AIAI反應。經過系統的矯正訓練後.已證實有75%的A型人是可以成功地完成這一轉變的。Bracketx對心梗病人隨訪4.5年後發現,A型行為是發生心臟性猝死的危險因素,矯正AIAI反應使猝死的危險性減少1/3。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王健,馬軍,王翔著.第三章健康行為.健康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楊菊賢.健康行為的建立[J].醫學與哲學,200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健康行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