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兩稅並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兩稅並軌

  兩稅並軌,即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統一成一部所得稅法。在稅率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兩稅並軌的實質差別

  主要是稅前扣除標準不同,優惠條例不同。

  前者比如員工工資扣除標準不一致等,內資企業只能按計稅工資扣除,而外資企業可以據實扣除,這一差異為外資帶來了用人成本上的優勢。後者包括四方面:

  一是納稅義務的起始日不一樣。

  內資企業是從企業登記之日起納稅,外資企業是從盈利之日起納稅,而工資據實扣除的規定也在客觀上給外資延後盈利提供了一個機會。

  二是稅率差異。

  內資企業在任何地方的稅率都是33%,而外資企業在特區稅率是15%,在沿海14個開放城市是24%。

  三是特殊行業優惠差異。

  生產型外商企業如果投資基礎設施產業,經營期10年以上,經審批可享受在“二免三減半”的基礎上再延長5年減半征收的特殊優惠,而內資企業不具有。

  四是再投資退稅待遇。

  外商如果將利潤就地轉為投資,可享受退稅,而內資則基本不享受這項優惠政策。

  再結合其他產業性政策等因素。

  在其他產業性政策中,外資企業實際稅負在11%左右,而內資企業的實際稅負在22%~24%之間。

  內外資企業適用兩套稅法,全球鮮見,也不符合WTO國民待遇原則。二者之間的差異直接帶來了內外資企業實際稅負的不公平,影響了內資企業的發展。在中國已進入WTO後過渡期的情形下,兩法合併顯得異常迫切。

  定好稅制改革“從認身份的普惠制”向“認經營行為的特惠制”轉變的基調,兩法合併也會遵循這個原則。兩法合併後所保留的稅收優惠因此也應該向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產業等傾斜。比如寫在信產部藍皮書里的軟體、晶元、納米新材料能源工程等7大行業就可以作為稅收優惠的行業參考,逐步推進。

  這樣的產業性稅收優惠,正是適應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轉型的迫切需求,可以讓更多的資本從低端製造流向高端製造,以推動我國產業的升級換代。而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對兩法合併又提出了一個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即通過制定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抑制繼續引進高耗能、污染嚴重等產業,促進環保節能等產業的發展。

  兩法合併不能僅看作是稅負高啊、低調整不同集團利益的問題,還應看作是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戰略轉變。不屬於優惠行業的外資企業,未來如果投資政府鼓勵領域,則不會受到影響。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可能就會退出中國市場。這與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目標一致。值得期待的是,兩稅合併將在客觀上推動中國產業的變革。

兩稅並軌的發展歷程

  2004年12月7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宣佈,合併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將是2005年的稅制改革4大工作重點之一,一場圍繞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並軌的辯論隨即展開。

  2005年1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54家在華跨國公司聯合向國務院法制辦提交了一份報告,要求“取消對外資企業優惠政策應有一個5到10年的過渡期 ” 。

  2005年1月12日,金人慶在“2005 年全國財政學會年會”上表示,“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拖了。”

  2005年1月16日,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上,中國財政部常務副部長樓繼偉解釋了兩稅合一草案的主要內容。

  2005年1月17日,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岩在演講中,著力強調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拉動作用。

  2005年1月24日,兩會尚未召開之際,來自商務部外資研究院的消息稱,“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方案將不會在今年審議,所以明年不可能實施。”

  2005年7月12日,在同日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則提出,現階段中國相對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資源又短缺,在沒有相對穩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況下,應該繼續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005年11月16日,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的最新表態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的草案尚未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兩稅並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