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兩個輿論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兩個輿論場(Two Public Opinion Fields)

目錄

什麼是兩個輿論場[1]

  兩個輿論場即黨報、國家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組成的官方輿論場(也就是主流輿論場);另一個是以互聯網為主幹構成的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也稱非主流輿論場或草根輿論場)。這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大,表明社會輿論越統一,輿論環境越和諧,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越強,反之,越弱。如果兩個輿論場根本不能重疊,主流媒體就有喪失輿論影響力的危險。

  兩個輿論場既有區別,又有融合。它們的區別在於:

  (1)發展速度不平衡。

  (2)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不一。

  (3)關註對象、主題不同。

  (4)信息的真實度不同。它們的融合體現在以公共利益為導向,堅持理性對話,實施有效互動。

兩個輿論場的互通

  官方輿論場長期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而喪失公信力,民間輿論場因意見得不到支持認可、訴求得不到回應保障而缺失理性,兩個輿論場一直脫節的話則會阻礙社會發展。打通兩個輿論場,一方面能彌補兩個輿論場的缺陷,另一方面能讓公眾全面地接受信息,減少社會認知偏差。具體做法有以下三點:

  1、密切聯繫群眾、引發情感共鳴

  反映人民群眾心聲,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因此,統治階級的“主流輿論場”同草根階級的“民間輿論場”之間的立場也應該是一致的。主流媒體應自覺地遵循“三貼近”的新聞原則,用“接地氣兒”的話語傳達黨和政府聲音,不斷增強宣傳的有效性、感染力和針對性。遵循新聞價值規律,堅持開展“走轉改”的新聞路線,併在實踐中尋找“群眾”的共鳴點。

  2、密切關註群眾、及時回應質疑

  主流媒體需及時關註群眾所反映的問題,面對公眾質疑給予及時回應。民間輿論場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傳播,可以廣泛而隨意的傳遞信息,並迅速蔓延。官方輿論場代表著“主流意識形態”,在應對中顯得被動而弱勢。儘管如此,主流媒體可以通過對民間輿論的收集與分析,密切關註民間輿論發展的動態,瞭解“民意”,讓議程設置網路輿情進行互動,從而有針對性地回應公眾質疑,對民間輿論場實施重點有效地引導,消解群眾的不滿情緒,扭轉僵局,化被動為主動。

  3、以“共同利益”為先導。

  所謂“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儘管新聞事業掌握在階級手中,但“共同利益”的契合,必然統一節拍,奏出時代的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各個階層的利益訴求不均。“共同利益”為兩個輿論場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整個社會輿論場中,各種輿論不能否定或偏離這一根本利益。當主流媒體拿出“利為民所謀”的勇氣,所謂的那些“民間輿論場”中的非理性、消極的部分自然會被糾正和淹沒,而“官方輿論場”中正面的、高尚的部分自然會被民間話語推崇、認可。

兩個輿論場的負面影響

  以傳統媒體為載體的官方輿論場和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民間輿論場的割裂,呈現出自說自話甚至互相矛盾的傳播狀態。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輿論趨同而造成的輿論震蕩,但卻對社會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外部效應。

  1、媒體交流斷裂

  輿論撕裂導致官方媒體與自媒體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議程設置缺乏有機聯繫,各自畫地為牢導致媒體輿論監督職能弱化,甚至面對統一議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論調。如,2010年發生的“藥家鑫案”,活躍於微博和論壇等網路媒體的公眾,堅持認為藥家鑫的行為是故意殺人,毫無疑問應該伏法;而某些傳統媒體則以電視節目的形式解析其行為屬於過激殺人,並通過介紹藥家鑫的日常生活為他進行人格背書。

  兩個輿論場的割裂造成了積極和消極的二元對立,迫於階級利益和受眾需求,其各自的傳播行為與現有的傳播軌道背道而馳,進而加劇了社會碎片化意見的形成。

  2、大眾行為分化

  社會大眾囿於活動範圍和註意力資源的限制,無法對外部環境和眾多社會事物保持有效接觸,對於無法直接體驗、超出其感知範圍的議題,大眾只能依賴新聞媒介來瞭解、認知和做出反應。

  顯然,兩個輿論場的對立,導致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呈現出不同的社會情境,塑造了具有明顯差異的意見環境。大眾對於不斷分化的輿論環境進行選擇性接觸和認知,導致了較大範圍內社會大眾行為的分化。社會成員為避免遭受孤立,將會對統一輿論場中的話語群體進行更為冒進的認同和複製,加劇了群體極化的傾向。

  輿論場的割裂阻塞了社會信息交流,左右了社會成員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導致了社會成員之間的不斷割裂和信息缺失,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3、事態發展多變

  網路社會是現實社會的映射,是現實人際關係在網際間的重新組合,以網路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儘管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但其輿論議題根植於社會現實。網路輿論與主流媒體輿論有重合部分,兩者重合交匯的部分越多,社會輿論環境越和諧,越有利於輿論引導

  但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場的撕裂使得官方與民間的聲音無法形成合力,甚至互相拆臺,輿論力量內耗和衝突,民眾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更加逼仄,致使事態進展遲滯,輿論熱點交錯雜亂,民眾意見彌散和分解,難以形成有效的輿論合力。

兩個輿論場的割裂表現

  兩個輿論場的存在初期,更多是官方輿論與民間輿論的爭奪和衝突。民眾對自身利益的表達使得網路成為他們新的泄憤場所,兩個輿論場之間呈現各自為政的分裂之勢。其主要表現在態度立場和敘事方式兩個方面。

  1、態度立場上: “官方”重主流 “民間”偏個人

  黨報、國家電視臺、國家通訊社等“官方輿論場”積極從正面建構議題,將信息傳遞建立在正面的視角之上,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和社會風尚的提倡者。尤其是在未進駐市場之前,更是強調自身的宣傳功能、發揮輿論引導作用。雖然傳播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但一些官方媒體仍秉持既有的新聞傳播理念,並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微博等自媒體則帶有強烈的“平民化”色彩。“郭美美事件”、“甬溫動車事故”等熱點事件中,“民間”輿論場都是先在微博上醞釀成形並得以大範圍的傳播。微博中“草根”群體占據著絕對的數量優勢。由於不需要藉助傳統媒體這一中介,更有可能反映出個人的真實感受和意見態度。並且圍繞互聯網形成的民間輿論場則以個體為切入,喜好從負面解構議題,以揭露和抨擊的筆法迎合大眾的“反叛”心理。

  2、敘事方式上: “官方”較巨集大 “民間”更靈活

  受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國官方媒體代表的官方輿論場強調巨集大敘事,這種表達因內容空洞、不易接受而備受詬病。比如,有媒體在評論雷鋒精神中用“跨越時代”、“大力弘揚”、“道德豐碑”等辭彙。這無形中在與受眾的溝通中樹立了一道“情感屏障”。

  網路空間的語言形式則更為靈活。以微博來說,140字的字數限制使得用戶在語言編排組織上,不需要用複雜的語言陳述事實或者採取修辭手法來表達心情,更不需要考慮完整的邏輯,其隻言片語“語錄體”的即時表述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習慣。言簡意賅的遣詞造句幾乎不會給他人帶來閱讀障礙。圖、文、音視頻的結合,又極大豐富了內容的展現方式。

參考文獻

  1. 楊琴,江凌.新聞內參,是打通兩個輿論場的有力武器[J].媒體時代,20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兩個輿論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