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新聞價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價值

  新聞價值是指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即事實本 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

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1]

  第一,客觀性。新聞的客觀性要素是新聞存在的基本條件。新聞如果失真失實就不成其為新聞,也就沒有新聞價值了。在新聞價值諸要素中,客觀實在性是最重要的不變要素。一切新聞的產生和存在,首先要確認構成這一新聞的內容是否具有客觀實在性。

  第二,新鮮性。新鮮性是新聞存在的標誌,新聞如果不新鮮,也就不成其為新聞了,當然也就不存在新聞價值了。在新聞價值諸要素中,新鮮性也是重要的不變要素。一切新聞都必須新鮮,這是受眾需要新聞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重要性。新聞的重要性是指事實信息內容的重要程度。事實信息內容越重要,新聞價值越大。判定某一事實信息內容重要與否的標準,主要看其政治與社會意義的大小及其對社會與公眾產生的影響程度。影響程度越大,政治和社會意義越大,新聞價值也就越大。一般說。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係越大,對群眾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越具有指導性的事實信息,政治和社會意義越大,新聞價值也越大。新聞媒介應當抓住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這些往往具有較大的新聞價值。

  第四,顯著性。事實信息中的人物、地點和事件中的知名度越是顯著、越是突出,新聞價值也越大。一個普通群眾很難成為新聞人物,而政府官員、大企業家、歌星、影星、社會名流的言行舉止則往往會成新聞;一國之都、歷史名城、古跡勝地也往往是出新聞的地方。新聞媒介應關註具有顯著性的人物和事件,抓住其具有新意的內容及時予以報道。

  第五,趣味性。新聞的趣味性指事實信息內容對受眾產生的興趣程度。越是受眾感興趣的事實信息,新聞價值越大。大多數受眾對新奇、反常、變態、帶人情味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如:人間奇聞,世人軼事,自然怪象對涉及人世間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兒女情長帶有人情昧的事情,人們也會從心底產生興趣。近年來,社會新聞在媒體報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受到群眾的歡迎。這是新聞傳播適應群眾情趣需要的一種驗證。趣味性還可使新聞內容的表現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一些嚴肅的政治、經濟新聞同樣可以表現得妙趣橫生。

  我們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新聞價值的判斷和選擇中格外註重重要性,註重新聞事實所具有的政治與社會意義。有關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制訂和實施的新聞;有關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的新聞: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的新聞;有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熱點新聞等,都是新聞媒介和新聞工作者應努力捕捉和報道的內容。

  一件事實信息作為新聞。其價值的最終實現的程度,受到許多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新聞採編者的政治理論水平、職業道德水平、新聞敏感性、採寫能力、編輯技巧和知識水準及敬業精神,以及新聞傳播工作者製作和傳輸新聞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新聞價值實現的程度。因此,新聞採編人員只有具備以上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使那些潛在於事實信息中新聞價值得以充分實現。而一切新聞機構也須積極改善新聞傳播的技術條件,更新設備,同時,還要努力提高傳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儘可能減少新聞價值實現過程中的損耗,使新聞充分實現其價值。

新聞價值的系統觀[2]

  應當說,系統性是新聞價值的一種本質特征。正因如此,才使人們對它進行科學認識時發生困難。以往人們對這種新聞價值的系統性並沒有足夠的認識,他們往往只是抓住了新聞價值生成過程的某一環節或方面就試圖概括新聞價值的本質,而沒有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新聞價值的系統結構。

  關於新聞價值的完整概念,我們可以從如下三方面加以把握:

  1.新聞事實。人們之所以需要新聞,就是要通過新聞的接收和利用,來減少或消除自己對周圍世界最新變動狀態的不確定性。這種相關性使人們對這一新變動的認知成為必要。這是新聞價值的系統結構中最基本的客觀性因素,沒有它,新聞價值就無從發生。但是,事實的價值並不等同於關於這一事實的新聞價值。首先,新聞價值指的是關於某一事件的信息對於滿足人們認知世界變動狀況的需要的價值,而不是事實本身對於人們的實際影響,即實際價值。其次,新聞事實不會自動跑去滿足人們的新聞需要而成為新聞價值關係中的對象性客體,它必須經過某些中介及信息形態的轉換才能達到受傳者。因此,新聞事實的價值因素對於滿足受傳者新聞需要的價值意義是潛態的,有待於人們的發掘和利用。

  2 傳播者。傳播者在新聞事實與受傳者之間的中介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正是由於傳播者的能動性工作,使新聞事實由自在信息狀態經過積極的揚棄獲得了新質,轉變為自為的新聞信息狀態。傳播者“化入”新聞作品的化入型新聞信息以其傳真性、時效性,為滿足人們的新聞需要提供了現實可能。然而,新聞信息的接收是無法強迫的。新聞信息之所以流向受傳者,與受傳者新聞需要相偶合,全在於受傳者對新聞信息的選擇性接收和選擇性理解的能動性“化出”。而傳播者為使自己的傳播目的得以有效實現,就必須在“化入”新聞信息時充分考慮到受傳者對新聞信息的“化出”,以它來規定自己的傳播行為。所謂新聞價值的選擇標準,正是傳播者基於對實踐中新聞價值效應的能動反映。既然是一種反映,就存在著主觀背離客觀的可能性。這樣,化人型新聞信息既有可能被“化人”也有可能不被“化出”。換言之傳播者“化人”到新聞作品中的新聞信息,仍不能直接成為滿足受傳者新聞需要的對象性客體。可見,化人型新聞信息的價值功能只是“寄態”的。

  3.受傳者。受傳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認知結構的接收機制,對新聞作品所提供的化人型新聞信息作積極的揚棄,成為實際滿足其新聞需要的“為我之物”。

  綜上所述,新聞價值生成的內在根據是新聞事實的價值素質、傳播者對新聞的選擇、受傳者對新聞的接收三者的內在結構的有機對應、偶合和同一。如果說,化人型新聞信息是新聞事實價值素質的內在結構與傳播者新聞選擇的內在結構的偶合和同一的產物的話,那麼,化出型新聞信息就是新聞作品的價值結構與受傳者新聞接收的內在結構偶合和同一的產物。如此看來,對於新聞價值的種種見解都可以在這個複雜偶合的系統結構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但他們卻都只是揭示了新聞價值本質的某一局部或側面,而不是新聞價值本質的完整表述。

  認識了新聞價值系統性特點,將有助於我們自覺地運用聯繫的、動態的和反饋的觀點來考察新聞價值現象。我們應當把各新聞價值的要素還原到固有的網路結構中加以認識,而不應把它們從複雜的聯繫中切割出來孤立地加以考察,更不能以偏概全,把新聞價值系統的整體功能歸結為某一局部所產生的單一功能。認識新聞價值的本質時要引入環境因素和時間因素。在時空條件的運動和差異中,把握歧異百出的新聞價值現象。

  總之,新聞價值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要揭開新聞價值之迷應該引入關係範圍、時空因素和反饋觀點。當然,對新聞價值本質的把握僅僅停留在受傳者新聞接收系統與新聞作品的價值素質系統之間的偶合與同一的認識水準上是不夠的。要切實有效地把握新聞價值的本質及規律,就必須詳盡地探究主客體雙方的傳通關係是通過哪些相關因素和中介因素建立起來的,既根據新聞價值系統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對新聞作品的價值素質系統和受傳者新聞接收系統的偶合關係進行具體的動態考察。

參考文獻

  1. 王超.淺議新聞價值的構成及選擇要求[J].活力,2004(6)
  2. 黃力.淺談新聞價值的本質[J].理論觀察,2005(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價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