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Credit Transm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目录

什么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会影响到银行资产变化,使银行的贷款供给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到实际的经济水平。由于银行体系承担着组织资金融通的任务,所以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及模型[1]

  大量研究发现,信息非对称性和市场摩擦问题的存在对信贷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了影响,引致企业外部筹资资金成本内部筹资机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种资金成本之间的差距成为信贷机制产生的重要原因。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因为银行无法清晰地辨别出信誉较差的借贷者,所以名义利率无法成为调控信贷市场均衡机制的有效工具。在一般情形下,银行收益(π)是债券利息支付率(d)、贷款利率(iL)、存款利率(iD)、贷款额(L)、银行日常开支(c)的函数,因此银行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π = [(1 − d)(1 + iL) − (1 + iD)]Lc ………………(1)

  在上述银行的收益函数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上升,信誉较好的借款者因为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而退出信贷市场,从而增加了银行贷款投资组合的风险,出现了逆向选择现象;另一方面,在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下,愿意贷款的借贷者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从而出现了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当贷款利率上升时,由于贷款投资组合的风险加大,银行预期收益并不会出现确定性的稳定增长,因为可能出现:\frac{\partial d}{\partial i_L}>0,从而导致预期收益显著下降。即使信贷市场不存在显著的信贷配给行为,信贷分配的变化对实际经济也具有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存在,银行可能放弃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以调节贷款供给和贷款需求之间的平衡,一种替代方法是提高对贷款者最低资格的限制,进而出现对借款者实行信贷配给。信贷配给的出现产生了信贷市场流动性约束,从而可能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

  在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中,假设资产选择模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资产:货币债券,由于假设这两种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企业或者经济个体需要在这两种资产之间做出选择,并且将银行贷款和其它形式的信贷作为债券的完全代替品。Bemanke和Blinder(1988)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资产选择模式,并且首先提出了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Bemanake和Blinder(1988)提出的银行信贷渠道模型是对传统IS-LM模型的扩展。在含有信贷传导渠道的模型中,资产形式可以分为货币、债券和贷款三种,此时债券和贷款不是完全替代的,这样就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中更为清晰地甄别出信贷市场,并且可以分析信贷渠道在传导货币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假设将银行部门引入到IS-LM模型当中,其中银行持有的资产包括债券(B)、贷款(L)和超额准备金(G)。银行的资产负债方程表示为:

  B + L + G = (1 − σ)D ………………(2)

  其中,σ法定准备金率,D是居民存款。

  因为银行所提供的贷款额与其所持有的存款额、贷款利率及债券利率相关,所以银行的贷款供给函数为:

  Ls = L(Bi,Li)(1 − σ)D ………………(3)

  其中,Bi为债券利率,Li为贷款利率。

  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筹资的过程中,通常是在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受到当时的经济状况的影响,所以贷款需求函数为:

  LD = L(Bi,Li,Y) ………………(4)

  其中,r为经济收入。

  当贷款需求与贷款供给相等时,信贷市场就达到了均衡:

  L(Bi,Li)(1σ)D = L(Bi,Li,Y) ………………(5)

  在IS-LM模型中,商品市场IS曲线的表述为:

  Y = Y(Bi,Li) ………………(6)

  在LM描述的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是银行准备金总额只与货币乘数m的函数,Ms=mR。货币需求为Md=Md(Bi,Y)。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的方程为mR=Md(Bi,Y)。将货币市场均衡、信贷市场均衡以及IS等式相关联,就可以得出CC关系式(commodity and credit):

  Y = Y(Bi,Li(Bi,Y,R)) ………………(7)

  CC曲线既反映了商品市场的情况,又包含了信贷市场的信息。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存在说明,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一方面LM曲线向左移,从而利率上升,产出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贷款随之下降,CC曲线(代表商品信用市场同时出清)也相应向左移,导致产出的进一步下降。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不畅的原因[2]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金融主体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灵。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中央银行和企业、居民的中介,在存款货币扩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有得到商业银行的积极响应,并以信贷投放等形式加以贯彻,才能达到货币供给增加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信号反应迟钝,致使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中传导受阻,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率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缺乏动力贷款。一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差距过大。2006年8月,一年存款利率为 2.25%,同期贷款利率为5.76%,对个人贷款还可以上浮10%,银行只拿出不到一半存款放贷便足可支付存款利息;二是准备金存款利率过高,截至 2006年7月底,商业银行准备金方面,总准备金余额一般在2.3万亿左右。按照1.89%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以及1.62%的超额准备金率,央行的年利息开销在300亿元上下,各大商业银行均可坐享这部分收益。据社科院一研究人员的初步推算,仅工商银行每年的准备金利息收入便可高达50亿元以上。准备金存款利率过高,使金融机构放贷的惰性较强,往往将居民、企事业单位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吃利息

  (2)过度强调风险防范,致使基层商业银行活力不足,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灵。一是严格的风险管理制约了基层行的信贷扩张能力。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完善了信贷管理体制,但责任约束过度,其弱化了基层信贷人员的信贷扩张潜力及政策的传导效果。二是管理体制滞后,削弱了基层行自主经营决策能力,导致基层商业银行活力不足。作为实行一级法人高度集中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均制定了各自的信贷政策,将信贷重点投向资金流动性强、经营效益好、银行收息率高的优势重点企业,忽视了一大批有一定市场潜力且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造成信贷投向集中。

  (3)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客观上压抑了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数字,中国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4.54万亿元,为贷款余额的 7.5%。为此,商业银行对贷款条件等信贷制度作出严格规定,对放款进行严格约束,但在促进贷款、调动贷款积极性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4)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转轨还没完成,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传统的运作模式与市场化模式相摩擦,大大消耗了银行系统的能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信号在银行系统内衰减。目前仍然是直接的行政指令管理与间接管理并行,有些指导性的管理会演变为指令性的管理,从而也削弱了银行的活力,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上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市场信号与政策信号的不一致,并引起银行行为的紊乱和预期效果失误,最终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受影响。

  2.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货币政策传导的客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经济主体,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部门,而且取决于企业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风险和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持续低迷,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使用效果差,这些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也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3.居民个人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积极。分析其原因为: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超前消费意识不浓;受收入水平限制,居民消费难以扩大;受社会保障体制影响,居民储蓄意愿仍然较强;受消费环境制约,目前尚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受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影响,消费信贷难以全面拓展;受改革不透明影响,居民的预期与货币政策意图相悖,信贷难以全面拓展;受改革不透明影响,居民的预期与货币政策意图相悖。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储蓄存款近三年分流的主要去向是股市、国债外汇资产等三方面,而增加消费的并不多。

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应采取的措施[2]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把利润目标的实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现最佳利润目标的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此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外部约束。在剥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撤销少数难以救助的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监管当局的协调协作

  2.推进企业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企业是货币政策的最终作用对象,他们对货币政策反应的敏感性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预算约束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能否发挥效应。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效益低下,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下游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支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应尽快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信用观念,引入竞争机制成本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投资主体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是疏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的关键。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与经营实力较小,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方面向银行提供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能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建立多层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设计为由地(市)、省、国家三级机构分层次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业务以地市为主,再担保业务以省、国家为主。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和发展前景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创新的各类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均可列入担保范围。在建立担保机制的同时,也要保证担保基金的充足和稳定,基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基金会员交纳会费、向社会公众法人单位募集资金、发行债券等多元化渠道筹资。

  4.大力开展消费信贷,改善公众的预期,为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一方面应着力缩小收入差距,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比重,加大投资工具的宣传力度,提高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应加快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等多项制度的改革,引导居民的消费预期。只有努力改善消费和投资环境,通过发展对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扩大居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深度,鼓励金融创新,才能改变居民金融资产过度集中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增强对利率反应的敏感性,使货币政策产生预期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惠杰.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J]
  2. 2.0 2.1 崔秀荣.从微观主体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鲈鱼,Vulture,Dan,泡芙小姐,wasd,Yixi,连晓雾,Gaoshan2013,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