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收入差距(income differential)
目录 |
什么是收入差距[1]
收入差距是指以高低收入水平差别或占有收入比重的不同而表示的差距,它是与收入均等相对应的概念。
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或收入相对额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将总人口按人均收人高低分为若干几组,高、低组的收入额在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指标表示的居民高低收人水平差距。
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2]
一是建立企业工资共决机制、集体协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企业不违反最低工资规定,是否给职工涨工资是企业内部行为。国家可以从政策上对职工收入增长进行宣传引导,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不过,企业自主确定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者单方面决定,因为企业的利润是由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企业利润分配理当由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决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或称“工资共决”。
二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使垄断行业的工资福利水平回到合理的水平,要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垄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严格限制其利润率,同时合理规定其利润上缴比例,使垄断企业内部分配具有更为合理的基础。
三是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20.4%、25.7%、20%、21.9%、31.4%、19%、11.7%,都远远高于GDPl0%左右的增长率。这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是日渐下降的。2009年,我国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仅为11%,而最高的德国2006年达到56.7%,法国达到42.1%,美国达到35.24%。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他们对于已失去劳动力的老弱群体给予了较为充足的照顾。而我国,因为还不富裕,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只能保证维持基本的生存与温饱。支出高、保障低,加大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直接导致了居民紧缩消费、加大储蓄的力度。
在经济学中,收入差距是一个流量概念,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不同的劳动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之间,由于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效益以及国家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同,从而形成收入的多与少的差距。在内容上讲收人差距包括不同居民之间因劳动报酬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兼职收入、工资外收入(单位自设的资金、劳务费等)、转移性收入、资本剥削收入、偷税逃税的收入、权钱交易的收入等八个方面的收入状况不同而形成的差距。它是一定时期个人劳动成果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与其所参与的经济活动及其效益密切相关,主要属于经济问题。个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不同劳动者的质量差异;是否拥有生产要素及生产要素的质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某些现行的经营者年薪制的规定;历史的和政策的因素等。
为更好地理解收入差距概念,我们有必要认识另一个概念——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实际占有财富的多与少之间的差距,一般可定义为:某一时点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由于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从而形成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多与少之间的差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常用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来表示。前者包括现金、存款、有价证券、个人拥有的企业、土地和住房等固定资产以及家庭贵重生活用品、交通和通信工具等;后者包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它还通过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身体健康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反映,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关系的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概念。从定义上看,收入差距是一个流量概念,财富差距则是一个存量概念,两个概念无论性质上还是范围上都存在显著的区别,所属研究领域也不尽相同,研究中需加以认真区分。但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转化为财富差距,财富差距的增值则是当期收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