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消費者剩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也稱消費者盈餘

目錄

什麼是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的概念,是紐約大學教授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來的。消費者剩餘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重要指標,被廣泛地作為一種分析工具來應用。產業的社會福利等於消費者剩餘加上生產者剩餘之和,或者等於總消費效用與生產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內在規模經濟引進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場考慮最適度邊際利潤而社會考慮消費者剩餘的結論。一般認為, 消費者剩餘最大的條件是邊際效用等於邊際支出。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又稱為消費者的凈收益,是指買者的支付意願減去買者的實際支付量。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簡單地說,就是買者賣者都希望從市場活動中獲得收益

  消費者總剩餘可以用需求曲線下方,價格線上方和價格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表示。如圖以OQ代表商品數量,OP代表商品價格,PQ代表需求曲線,則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時所獲得的消費者剩餘為圖中的灰色面積。

  消费者剩余

  由上圖可見:

  第一,如果價格上升,則消費者剩餘下降,反之,如果價格下降,則消費者剩餘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線是平的,則消費者剩餘為0。

  比如一場電影的票價為20元,可消費者對它的價值是50元,那麼消費者剩餘則是30元。如果想尊重買者的偏好,那麼消費者剩餘不失為經濟福利的一種好的衡量標準。

  消費者剩餘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訴我們每一個消費者:我們的付出總是少於我們的所獲。我們總是在交易當中獲取額外的利益,我們社會的總福利總是在交易當中不斷增長。

  消費者剩餘的計算公式

  消費者剩餘=買者的評價-買者的實際支付

消費者剩餘的基本內涵

  消費者剩餘源於遞減的邊際效用。更確切地說,它表現為一種物品的總效用與其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人們之所以能夠享受“消費者剩餘”,並從他們各自的購買行為中獲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對所購買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單位,即從第一單位到最後一單位,支付了相同的價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後一單位的價格。 然而,“邊際效用 遞減規律.告訴我們:對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給人們帶來的滿足感就不同,因而人們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也就不同。隨著人們對同一物品占有數量的增加,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即每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效用是遞減的.但總效用是增加的,當總效用達到極大值時,邊際效用趨於零;當超過極大值繼續消費時邊際效用為負,從而總效用開始下降。由於商品的價格是由最後一單位商品的效用決定的,而最後一單位商品的效用低於它之前的每一單位商品的效用(事實上每一個處於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於位於它前面的商品的效用,或者說前面的每一單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於最後一單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們在他們的購買行為中,就可以從前面的每一單位中享受到效用剩餘。

  如果以貨幣為效用衡量尺度來說明一個人對水的消費,比如說水的價格是每加侖1美元(在供給等於需求的前提下,最後一單位水,第8加侖水的效用決定水的價格)就可以得到水的需求曲線。

  因為第一加侖的水非常有用,能夠消除極度的饑渴,消費者願意為它支付9美元(即消費者價格是9美元)。但是這一加侖水的真實代價只不過是水的市場價格1美元,於是,消費者就從中得到了相當於8美元(9美元-1美元)的“消費者剩餘”。假如第2加侖的水對消費者來說值8美元,但水的成本依然為1美元,於是消 費者又從第2加侖的水的購買中獲得了相當於7美元(8美元-1美元)的“消費者剩餘”。如此推論下去,直到第9加侖的水,它對消費者來說只值50美分,從而消費者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消費者剩餘”為負,從理論上來說,消費者是不會購買這一加侖的水的,而在第8加侖水上,消費者達到了均衡(消費者購買了全部 “消費者剩餘”)。

  從消費者對水的購買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消費者為購買8加侖的水只支付了8美元,但消費者從8加侖水的購買中卻得到了價值44美元(9美元+8美元+ 7美元+6美元+5美元+4美元+3美元+2美元)的總效用。這樣,消費者也就得到了超過其支付額36美元的“消費者剩餘”。由於在購買行為中,消費者總是按照最後一單位的價格支付全部單位的價格,因此他們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餘。然而,“消費者剩餘”作為一種額外的效用,僅只是一種心理感覺。如上分析,這並非消費者真的得到了36美元的現鈔,而是得到了價值36美元的福利感或滿足感。然而正是這種滿足感或福利感,對消費者來說,如同亞當斯密所說的 “看不見的手一樣”,左右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而影響著市場上的需求

  事實上,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在現實的買賣行為中都存在兩種價格。一種是由收入和偏好決定的消費者價格,另一種則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市場價格。前者遵循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而後者則遵循著供求規律;前者之和體現了消費者獲得的效用之和的總量(對同一物品的購買),後者則體現了消費為獲得一定的效用總量 所實際支付的貨幣總量。消費者價格與市場價格之差,就是體現消費者滿足感或福利感的“消費者剩餘”。因此,當消費者以低於消費者價格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時,心裡會很舒服,有一種划算的感覺,甚至有一種占了便宜的竊喜。當這種便宜感很大、很強烈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完全可能再繼續下去,直至購買到這種 “便宜感”減弱、消失為止。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對價格變得便宜的商品自然多買的原因所在。反之,當一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結果使其大呼上當或感到吃虧時, 那一定是失去了“消費者剩餘”,從而失去了一種滿足感或福利感,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切切實實地失去了可以計算的有形的貨幣收人。當我們明白了消費者價格 和市場價格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就可以解釋虛假廣告和不法商家雇佣“托”來害人的“原理”——通過誇大商品的效用或人為製造緊缺感,提高消費者價格,從而增加購買者的“消費剩餘感”,誘發人們的購買行為。

影響消費者剩餘的主要因素

  1.壟斷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西方經濟學認為,壟斷導致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和技術上的低效率。壟斷使消費者剩餘向生產者剩餘轉移。處於壟斷地位的廠商作為謀求壟斷利潤的組織,必然造成較低產量和較高價格,使消費者剩餘減少,並造成社會性損失(即無謂損失)。哈伯格對壟斷引起的社會福利損失進行了測度,提出了“哈伯格三角形”。塔洛克認為“哈伯格三角”沒有全部包括壟斷引起的福利損失,並提出了“塔洛克方塊”。波斯納對“塔洛克方塊”進行了數學化處理和進行實證檢驗。

  2.政府規制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政府規制一般都有著維護公共利益的目標,但是因為每一項規制措施出台的背後都有多種力量的博弈,在實際過程中卻往往偏離這一目標。奧爾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團規模”理論。他認為,政府對某個產業的監管從設計到實施都首先從被監管對象的利益出發,並非從公共利益出發。斯蒂格勒提出“監管市場”理論,認為所有的監管制度同樣由需求和供給來決定,政府對產業的監管調控進程往往被少數存在利益相關性的廠商所左右。佩茲曼認為,產業部門比消費者更有積極性去影響政府決策。小的利益集團比大集團更容易組織,它們能比大集團表現出就某項規制政策的更強烈的偏好。由此,規制將傾向於保護小的利益集團,而以犧牲大團體的利益為代價。

  3.尋租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尋租與消費者剩餘之間有內在的聯繫。馮分析了“對人為剩餘的尋求”,這種剩餘包括兩個部分: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ParentePrescott研究發現,如果要素提供者共謀成為下游廠商的壟斷供給者,使得均衡產出是應用較落後的技術來實現較低的效率,將使得窮國相對更窮,而消除壟斷權力會使得相關行業的國內生產總值提高2倍以上。

  4.稅收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不合理的稅制會減少消費者剩餘。超額負擔問題是西方財政理論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經進行了論述。20世紀初,西方財稅理論界開始用馬歇爾的基數效用理論來分析超額負擔問題,從而形成了所謂的馬歇爾式超額負擔理論。其核心是以消費者剩餘理論為基礎,說明課稅扭曲了被課稅商品與其他商品的消費選擇,並由此造成超額負擔。哈伯格在《公司所得稅的歸宿》中提出了“三角形”超額負擔理論,併進行數理推導,得出了線上性需求曲線條件下測定超額負擔的計算公式。

  5.國際貿易關稅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一個國家不一定能真正從貿易中受益。如果消費者從國外廠商所生產的產品中得到的利益大於國內生產者所遭受的損失,即國內消費者剩餘的增加大於國內生產者剩餘的減少,那麼進行國際貿易就是有利的。進口稅變化對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和社會福利的損益都有影響。 BranderSpencer開創了戰略性進口貿易政策的研究。他們假設生產完全替代品的一個本國企業與一個外國企業在本國市場上進行古諾式競爭,則關稅一般會提高本國福利。

理解消費者剩餘應註意的問題

  在理解消費者剩餘時要註意兩點:

  第一,消費者剩餘並不是實際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種心理感覺。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者剩餘大。因為消費者對此類物品的效用評價高,願意付出的價格也高,但此類物品的市場價格一般並不高。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消費者剩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8.170.126.* 在 2010年12月5日 20:40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88.186.253.* 在 2010年12月16日 16:44 發表

恩 看中文的理解起來方便多了再做英語的題目比較好懂了,非常感謝

回複評論
125.37.100.* 在 2011年1月1日 11:44 發表

很好理解

回複評論
221.236.36.* 在 2011年1月17日 16:44 發表

有幫助,謝謝!

回複評論
58.254.135.* 在 2011年1月22日 13:14 發表

通過文章,消費者市場和銷售市場已經是相對立的了,一個通貨膨脹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如何為自己做主。

回複評論
1.170.133.* 在 2011年2月14日 16:54 發表

上學期學的沒那麼精 今天總算讓我全盤瞭解了 不過如果能把CS跟PS擺在一起 然後舉一些數學計算題會更好理解

回複評論
131.170.90.* 在 2011年4月7日 16:25 發表

非常有用!

看英文資料太吃力,看完中文的再看英文,理解力就好了很多!

回複評論
116.225.229.* 在 2011年4月11日 16:32 發表

很好呢……

回複評論
86.181.34.* 在 2011年4月16日 05:47 發表

很好的講解,很有用

回複評論
118.75.53.* 在 2011年4月28日 17:38 發表

很詳細,例子很好理解,謝謝!

回複評論
王羽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14日 19:08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124.72.76.* 在 2011年8月4日 15:43 發表

算清晰~謝謝

回複評論
218.75.77.* 在 2011年8月11日 15:29 發表

看完這個,再看CFA,還不如這個講的到位跟具體

回複評論
61.159.247.* 在 2011年8月20日 12:35 發表

馬歇爾:當代經濟學的創立者,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奠基人,劍橋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與紐約大學沒有關係!

回複評論
218.200.243.* 在 2011年8月20日 14:36 發表

thanks

回複評論
123.150.182.* 在 2011年11月10日 09:59 發表

好哇,讓我獲益匪淺呀

回複評論
14.201.81.* 在 2012年6月1日 02:04 發表

第九加侖應該是一美元吧,應該是第九加侖再達到均衡吧~

回複評論
59.53.183.* 在 2012年6月20日 11:05 發表

那麼可不可請問一下當生產不足時的消費者剩餘是什麼啊?生產不足時的價格怎麼定啊?然後生產不足時消費者所支付的錢和生產者所得到的是不是一樣的啊?謝謝啊!!!

回複評論
文人墨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22 發表

如何收藏?我找不到收藏的按鈕。。。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33 發表

文人墨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22 發表

如何收藏?我找不到收藏的按鈕。。。

收藏在條目名上方的標簽欄裡面~

回複評論
文人墨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2月7日 09:10 發表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33 發表

收藏在條目名上方的標簽欄裡面~

找到了,謝謝

回複評論
145.107.16.* 在 2012年12月30日 02:41 發表

真的非常感謝!這個網頁幫助極大極大!:)

回複評論
96.50.64.* 在 2013年2月1日 05:53 發表

那麼market surplus呢?

回複評論
HEHE林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1日 10:52 發表

96.50.64.* 在 2013年2月1日 05:53 發表

那麼market surplus呢?

可參考條目市場剩餘,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智库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0月17日 17:09 發表

59.53.183.* 在 2012年6月20日 11:05 發表

那麼可不可請問一下當生產不足時的消費者剩餘是什麼啊?生產不足時的價格怎麼定啊?然後生產不足時消費者所支付的錢和生產者所得到的是不是一樣的啊?謝謝啊!!!

如因為成本提高導致生產不足時,供給曲線向上移動,價格會提高,這時的消費者剩餘會減少,如繼續以文中的例子,第一加侖的水花9美元購買,水的實際價值是2元,那麼消費者剩餘就是7美元,相比之前的價值為1美元,消費者剩餘是降低的。

回複評論
180.174.27.* 在 2013年11月9日 00:03 發表

 消費者剩餘=買者的評價-買者的實際支付.應該再加上價格預期.等於一個合格消費者.

回複評論
180.174.27.* 在 2013年11月9日 00:07 發表

一個合格消費者剩餘.=買者的評價-買者的實際支付+價格預期

回複評論
131.246.33.* 在 2014年1月14日 04:27 發表

看德語太痛苦了,好網站啊

回複評論
110.168.231.* 在 2014年8月25日 16:14 發表

太感謝了!講解的很清楚!!

回複評論
101.229.225.* 在 2014年9月14日 13:54 發表

有例子講解,容易理解多了

回複評論
42.71.75.* 在 2014年10月26日 13:26 發表

讚!!

回複評論
140.207.196.* 在 2015年4月28日 10:14 發表

回複評論
Yi-Cheng Chou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7月12日 19:56 發表

您好,水的市場均衡價格是每加侖2美元,而非文中之每加侖1美元吧??謝謝唷^^

回複評論
117.136.36.* 在 2015年10月6日 15:59 發表

看範里安的書關於消費剩餘的看的頭都大了,一看這個豁然開朗

回複評論
112.17.240.* 在 2017年5月21日 22:58 發表

那作為消費者 我們該怎樣做

回複評論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19:56 發表

智库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0月17日 17:09 發表

如因為成本提高導致生產不足時,供給曲線向上移動,價格會提高,這時的消費者剩餘會減少,如繼續以文中的例子,第一加侖的水花9美元購買,水的實際價值是2元,那麼消費者剩餘就是7美元,相比之前的價值為1美元,消費者剩餘是降低的。

成本提高的話實際價格也會提高,那消費者剩餘不變還是會怎麼樣

回複評論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20:12 發表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19:56 發表

成本提高的話實際價格也會提高,那消費者剩餘不變還是會怎麼樣

不好意思理解錯了

回複評論
101.206.168.* 在 2018年6月25日 11:17 發表

為什麼需求曲線與市場價格圍成的面積就是消費者剩餘? 最重要的這一點沒有進行解釋。

回複評論
31.205.9.* 在 2019年2月8日 04:08 發表

101.206.168.* 在 2018年6月25日 11:17 發表

為什麼需求曲線與市場價格圍成的面積就是消費者剩餘? 最重要的這一點沒有進行解釋。

可以有點像微積分那種感覺 把三角形分成無數個小四方形 然後每個都是底乘高 近似於那種每個單位商品的消費者剩餘 然後底無限小 這樣的小長方形加起來就是整個三角形面積。。 大概可以這麼理解吧。。

回複評論
M id f492b737a7161bfb636abb67b7c88a2c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3月22日 18:30 發表

我們既是商家也是客戶,我們有人願意買高價位商品,我們也有人願意買低價位商品(服務業也是一樣的),各人有各人的需求,而商家有更多的利潤才能make better product/ service, So, 我的觀點是,消費者剩餘並不是越大越好的,需要維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

回複評論
M id 545170a7435efe3f0cb3d496b5c86f45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1月29日 14:29 發表

通俗易懂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