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超額負擔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馬歇爾利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來計算稅收的超額負擔,以消費者剩餘作為衡量消費者在消費某種商品時獲得凈福利的大小。
圖(a)中D是某種商品的需求曲線,S是供給曲線。徵稅前均衡點為E,價格為OB,產量為OG。假定政府對此商品課征T的從量稅,稅後供給曲線上移至S+T,均衡點移至F,價格上升至OA,產量減少至OH。政府稅收收入為矩形ACDF。消費者損失的消費者剩餘是ABEF,生產者損失的生產者剩餘是BCDE。兩種損失合計與政府稅收收入的差額FDE即為課稅的超額負擔。這一差額的存在說明課稅造成商品價格上升,產量下降,消費者轉而消費其它商品,使消費者在商品間的選擇遭到扭曲。
圖(b)是圖(a)的簡化形式,在圖(b)中,DD′是商品X的一般需求曲線,X0是初始價格P0上的需求數量,消費者剩餘為DP0B0。對商品X征收稅率為t的從價稅,它的消費者價格上升到P1 = (1 + t)P0,導致對X的需求從X0下降到X1。消費者剩餘現在下降為四邊形P1ABP0,矩形P1ACP0代表支付的稅收總額,因此,這種稅的超額負擔就是兩者的差額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