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心理防衛機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防卫机制)

目錄

什麼是心理防衛機制

  心理防衛機制或簡稱心理防衛(也稱自我防衛機制,防衛機制,防衛機轉,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是指自我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心理防禦機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禦機制是指童年生活經歷所形成的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可以說是原始防禦機制的本質。),其效果越差;離意識邏輯方法越遠,則越近似於變態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制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分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制可能帶來心理疾病。

心理防衛機制的特征

  • 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 防禦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兩種。
  • 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 防禦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禦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 防禦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多種機制同時使用。

心理防衛機制的分類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

  自戀心理防衛機制(一級防衛機制):包括否定、歪曲、投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屬於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加之嬰兒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禦,是很危險的。

  不成熟心理防衛機制(二級防衛機制):此類機制出現於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現也是屬於正常的。包括內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神經性心理防衛機制(三級防衛機制):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麼是自己的衝動、欲望,什麼是實現的要求與規範之後,在處理內心掙扎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機制。

  成熟心理防衛機制(四級防衛機制):是指“自我”發展成熟之後才能表現的防禦機制。其防禦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這種成熟的防衛機制包括壓抑、升華、補償、幽默等。

按行為性質分類

  逃避性防衛機制:壓抑/潛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egression)以及維持一個社會可以接受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行為模式。

  自騙性防衛機制:此類防衛機制含有自欺的成分,也是一種消極性的行為反應。包括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離(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

  攻擊性防衛機制:轉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代替性防衛機制:幻想(fantasy),補償(compensation)。

  建設性防衛機制:認同(identification),升華sublimation)。

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

  人類使用心理防衛機制時,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意的。這些心理防衛機制有些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有些則不;對生活的影響各不相同,有正有負。在所有機制中,弗洛伊德認為,壓抑是自我最基本的機制,因它先於其他防衛機制產生,同時也是其他防衛機制運行的基礎。

否認

  否認(英文術語Denial):指無意識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實以保護自我。它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心理防衛機制。意志薄弱而知識結構又單純的人,常會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認機制。

  例如: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癌症病人否認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母親發生車禍,不想接受時,拒絕接受。

歪曲

  歪曲(英文術語Distortion)是一種把外界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心的需要,屬於精神病性的心理防衛機制。用誇大的想法來保護其受挫的自尊心,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現的精神病現象,以妄想或幻覺最為常見。妄想是將事實曲解,並且堅信不疑,如頑固地認為配偶對其不貞。幻覺乃是外界並無刺激,而由腦子裡憑空感覺到的聲音、影像或觸覺等反應,它與現實脫節,嚴重歪曲了現實。

例如:明明昨天和女朋友分手,卻自以為要和女朋友結婚,甚至還到處向親朋好友發喜帖。

反作用形成

  反作用形成(英文術語Reaction formation)也稱反向,或者矯枉過正,指意識性的採取某種與潛意識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動,因為真實意識表現出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或引起內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

例如: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懷有敵意的繼母,往往特別溺愛孩子,企圖證明她沒有敵視孩子。再如,過分熱情或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對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那種不好與人交往或自卑的強烈衝動的一種反應。當某人希望照顧自己卻明顯地照顧別人、“恨”自己真正喜歡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愛”自己所恨的競爭對手或所不喜愛的職務。

轉移

  轉移或移置(英文術語Displacement):在一種情境下是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

  例如:對上級的憤怒和不滿情緒,在家中對親人發泄出來。

壓抑/抑制

  壓抑/抑制(英文術語Suppression/Repression):“壓抑”指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衝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下意識的將極度痛苦的經驗或欲望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主動性遺忘(不是否認事實),有時表現為口誤筆誤。“抑制”則為有意識的進行同樣工作。但需要註意的是,壓抑在潛意識中的這些欲望還是有可能會無意識的影響人類的行為。

  例如:一位中年婦女的獨生女於十八歲時死於車禍,事情發生在十月份。當時她非常痛苦,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她把這不堪忍受的情緒抑制、存放到潛意識中去,“遺忘”了。可以說感情留在意識之中,而觀念卻被忽視了。這些潛意識中的情緒不知不覺地影響她的情緒,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會出現自發抑鬱情緒,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藥物治療也無效。

投射

  投射(英文術語Projection):也稱外向投射,是主觀的將屬於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賦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責任或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他人,從而得到一種解脫。它包括嚴重的偏見、因為猜疑而拒絕與人親熱、對外界危險過分警覺。

  例如:一個學生平素學習不努力,考試作弊,則認為別的同學學習也不努力,考試善於作弊,而且與自己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屬於這種情況。 強姦犯認為受害者穿著暴露,才引發他犯罪。

攝入

  攝入(英文術語Introjection):或稱內向投射,與投射作用相反。指廣泛地、毫無選擇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將它們變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於攝入作用,有時候人們愛和恨的對象被象徵地變成了自我的組成部分。如當人們失去他們所喜愛的人時,常會模仿他們所失去人的特點,使這些人的舉動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現,以慰藉內心因喪失所愛而產生的痛苦。相反,對外界社會和他人的不滿,在極端情況下變成恨自己因而自殺。內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現,他們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點來減輕對死者的內疚感。內投射或仿同的對象,常是所愛,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例如:一學生對勤奮用功的女同學產生情感卻未能表達,暗地裡開始比她更用功。 看到人類殘害動物,發現自己身為人類真是可恥而對自己感到憎恨,甚至有自殘、自殺的行為。

仿同

  仿同或認同(英文術語Identification):是指一種無意識的,有選擇性地吸收、模仿或順從另外一個一般是自己敬愛和尊崇的人或團體的態度或行為的傾向,以對方之長歸為已有,作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去表達,以此吸收他人的優點以增強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納等方面的感受,掩護自己的短處。一般說來仿同的動機是愛慕,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仿同也可以是兒童早年的心理防禦機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動。例如:某人以與某富豪見過一面為榮。

  仿同有兩種,一種近似模仿。另一種是利用別人的長處,滿足自己的願望、欲望。例如:一個不帥氣的男孩子喜歡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他可以因為別人誇獎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仿同也可分為“反感性仿同”,“向強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反感性仿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向強暴者仿同:向恐嚇者模仿,自己也變成一模一樣地去威脅或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向失落者仿同:有時一個人失去他(她)所愛的人時,會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點,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現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內心因喪失所愛而產生的痛苦。

  升華(英文術語Sublimation):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原始衝動或欲望另闢蹊徑用符合社會認同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並得到本能性滿足。如用跳舞,繪畫,文學等形式來替代性本能衝動的發泄。又如:有位保險公司的火災調查員,每次聽到哪裡有火災,就馬上跑過去看,以便調查起火的原因,幫助公司鑒定,是否需要負責給予賠償。這位職員每到火災現場時,總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因為他從小就有這種玩火的欲望,卻不會隨便去放火,變成縱火犯。反而善於利用,當了一名火災調查員,為公司服務,可以說是升華作用典型之例。

退化情感

  退化情感(英文術語Regression):也稱為倒退,退行。當人感受到嚴重挫折時,放棄成人的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難較少、較安全的時期——兒童時期,使用原先比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和滿足自己的欲望。完全的放棄努力,讓自己恢復對別人的依賴,從而徹底的逃避成人的責任。而臨床上歇斯底裡和疑病癥常見這種退行行為。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極其需要的。

  譬如一個成年人,當遇到困難無法對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退回到兒童時期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這就是無意識地使用精神防禦的退行機制。遇到難以接受的情景,於是裝瘋賣傻,藉以逃避自己需要接受的事實,例如自己附近的村莊被邪教徒屠村,而與自己親近的雙生子佣人也慘遭殺害等等。

幽默

  幽默(英文術語Humor):是指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欲望。通過幽默來表達攻擊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擔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類的幽默表現(如笑話)中關於性愛、死亡、淘汰、攻擊等話題是最受人歡迎的,它們包含著大量的受壓抑的思想。

利他

  利他(英文術語Altruism):替代性而建設性為他人服務,並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滿足。它包括良性的建設的反向形成、慈善行為,以及對別人的報答性服務。利他與投射及發泄的區別在於,它為別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處。它與反向的區別是,它讓應用者至少部分地得到滿足。

壓制

  壓制(英文術語Suppression):雖然在意識中出現了想解決矛盾衝突的衝動,而在意識或半意識中卻作出予以推遲的決定。這種機制包括在尋找困難時的一線希望、把已經認識到的不舒服感受儘量縮小、在困難面前想方設法予以推遲但並不迴避。用壓制的人是這麼說的:“我明天會考慮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確實記得考慮此事。

預期

  預期(英文術語Anticipation):為未來的內心不適感受作切合實際的預期或計劃。

理智化

  理智化(英文術語Intellectualization):為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實,而經由用有利於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通過這種方法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處境,隱瞞自己的真實動機或境遇。理智化包括為了避免與人發生親熱的感情而對非生物給予太多的註意,或者為了免得表達出內心感情而去註意外界現實,或者為了避免感知整體而去註意無關的細節。強迫思維和行為也包括在內,雖然它們也可被認為是某種形式的內心置換。例如:醫師不帶情感的面對醫院里的生老病死以降低自己內心的焦慮。

  理智化包括以下機制:隔離(Isol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性(Ritual)、抵消(Undoing)、補償(Compensation)、魔術性思維(Magical thinking)。

合理化

  合理化(英文術語Rationalization):又稱文飾,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實際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

合理化有三種表現: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甜檸檬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檸檬時,就說檸檬是甜的;推諉(projection),此種自衛機制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於其他理由,找人擔待其過錯。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

補償

  補償(英文術語Compensation):指個人因心身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採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 例如:某女子因身體發育有缺陷而努力學習,以卓越成績贏得別人的尊崇。

抵消

  抵消(英文術語Undoing):這是指以象徵性的事情來抵消已經發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補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種心理防衛術。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惡感、內疚感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例如一個丈夫在酒店玩得太晚,他也許會為妻子帶回較貴重的禮物來抵消他的愧咎之情。一個小孩因為犯了過錯,刻意在父母面前表現乖巧的樣子。

隔離

  隔離(英文術語Isolation):將部分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此處所講的部分事實,乃是指整個事情中的一部分,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感覺部分。

  例如:不說人死了,而說仙逝或長眠等,這樣感覺上不會感到太悲哀或不祥;向他人講述自己創傷的故事卻說這是自己身旁朋友的案例,讓自己覺得這件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

幻想

  幻想(英文術語Fantasy):指一個人遇到現實困難時,因為無力實際處理問題,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於幻想世界,以獲得心理平衡,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現。理想化作用對一個人的安全感有幫助,但會釀成虛幻的自尊,因為理想化作用帶有濃厚的自我陶醉色彩。這種保護機制常被弱小者所用。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幻想的表現之一,是指對另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或能力估計做過高的評價,以獲得安全感的現象。

  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現實社會裡倍受欺凌的少女,堅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幫助她脫離困境。

轉化

  轉化(英文術語Conversion):指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癥狀表現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焦慮和痛苦。例如:歇斯底裡病人的內心焦慮或心理衝突往往以軀體化的癥狀表現出來,如癱瘓、失音、抽搐,暈厥、痙攣性斜頸等等,病者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病者意識不能承認的。

解離

  解離(英文術語Dissociation):同時也是創傷後壓力癥候群的階段之一,指暫時而劇烈地改變自己的性格或某種感覺,以期避免情緒苦惱。與神經症性否認同義。它可能包括神游、癔症性轉換反映、一種突然的毫無根據的優越感或漫不經心的態度,以及短期地否認自己的行為或感情。它也包括為了消除焦慮或苦惱而顯得忙忙碌碌的行為、通過在舞臺上表演來“安全”地表達本能欲望,以及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暫地濫用某種藥物或利用宗教的“歡樂”。解離比歪曲較易為別人理解,也比較體諒別人,較發泄短暫。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Frawewdccder,上任鹅陈.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理防衛機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难山骨堆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2月12日 22:07 發表

可以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