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退出壁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退出障碍)

退出壁壘(Barriers to Exit)

目錄

什麼是退出壁壘

  所謂退出壁壘是指現有企業在市場前景不好、企業業績不佳時意欲退出該產業(市場),但由於各種因素的阻撓,資源不能順利轉移出去。

  退出壁壘有兩種,即破產時的退出(被動或強制)和向其他產業轉移(主動或自覺)時的退出。

  從行業利潤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情況是進入壁壘較高而退出壁壘低,在這種情況下,新進入者將受到抵制,而在本行業經營不成功的企業會離開本行業。反之,進入壁壘低而退出壁壘高是最不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某行業的吸引力較大時,眾多企業紛紛進入該行業;當該行業不景氣時,過剩的生產能力仍然留在該行業內,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相當多的企業會因競爭不利而陷入困境。

退出壁壘的代價

  退出壁壘的代價是指退出某一個行業所要付出的代價。

  退出壁壘的代價包括:

  (1)未用資產,退出該行業時,企業將蒙受重大損失。

  (2)退出的費用,包括人員安置,庫存物品處理的費用等。

  (3)策略性影響,如企業形象企業營銷財務方面的影響,等等。

  (4)心理因素,如經理人員或員工不願退出該行業。

進入壁壘與退出壁壘的關係矩陣

  進入壁壘與退出壁壘的關係矩陣,它也是行業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圖中可以看出:從行業利潤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情況是進入壁壘較高而退出壁壘低,在這種情況下,新進入者將受到抵制,而在本行業經營不成功的企業會離開本行業。反之,進入壁壘低而退出壁壘高是最不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某行業的吸引力較大時,眾多企業紛紛進入該行業;當該行業不景氣時,過剩的生產能力仍然留在該行業內,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相當多的企業會因競爭不利而陷入困境。

  退出壁垒

形成退出壁壘的因素

  形成退出壁壘的因素主要有:

  (1)由埋沒費用形成的退出壁壘。企業投資後形成的固定資產,由於特定產品生產銷售而變得特殊化,形成專用性資產。在很多情況下不容易將專用性很強的固定資產轉賣給他人或其他企業。當企業退出某一產業時,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設備,這些設備的價值就不能全部收回或完全不能收回。這部分不能收回的費用叫做埋沒費用或沉沒成本,它是企業退出產業時的一種損失,也就構成了企業退出時的障礙。埋沒費用越大,退出越難,損失也越大。

  (2)解雇費用形成的退出壁壘。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退出某一產業時要給解雇工人支付退職金和解雇工資。有時為了讓工人改行,還需要支付培訓費用和行政費用。這些費用是企業退出某一產業時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構成了退出壁壘。

  (3)固定成本形成的退出壁壘,主要包括:如果企業準備退出,撕毀原本訂立的購買原材料推銷產品的長期合同會被罰款,企業必須支付違約成本;企業的退出會影響職工的情緒,生產能力下降,財務狀況容易惡化;退出表明企業沒有發展前景,增加了企業轉移出去後的融資困難,使企業的信用等級降低,提高了融資成本,等等。

  (4)結合生產形成的退出壁壘。結合生產在許多產業中存在,例如,在石油精煉產業中,從汽油到輕油、煤油、重油等多種油品都使用石油作原料進行結合生產。現在即使重油的市場需求顯著下降,但降低重油的產量卻有限度。這樣,在結合生產的產業,即使一部分市場需求下降,但作為結合生產結果的一部分要單獨退出是相當困難的。

  (5)政策、法規形成的退出壁壘。政府為了一定的目的,往往通過制訂政策和法規來限制生產某些產品的企業從產業內退出。例如在電力、郵電、煤氣等提供公共產品的產業中,各國政府都制訂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來限制企業的退出。

進出壁壘的案例分析

中國鋼鐵產業進出壁壘的分析[1]

  中國鋼鐵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逆集中化現象。產生逆集中化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鋼鐵產業的進退出壁壘機制不完善,即進入壁壘過低,而退出壁壘過高。從產業良性發展的角度講,在現階段中國鋼鐵市場尚沒有形成以競爭為導向的經濟性壁壘;地方政府又從各自本位利益出發分化扭曲了鋼鐵產業應有的進退壁壘,從而使鋼鐵產業在近幾年形成了企業過度進入狀態。這種過度進入所帶來的生產能力過剩、產品過剩無疑為產業內惡性競爭埋伏下了爆發的根源。

  一、中國鋼鐵產業壁壘的基本特點

  產業壁壘通常可分為經濟性壁壘和體制性壁壘、策略性壁壘三大類。經濟壁壘包括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化壁壘、在位廠商的絕對成本優勢。體制性壁壘主要是指行政壁壘。策略性壁壘是指在位廠商通過採取行動以提高經濟性壁壘,或者聲稱將對進入者採取報複性行動,以限制進入者的進入。

  由於中國經濟管理模式已由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轉向地方分權和企業自主生產的分散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有了投資項目審批權。政府在決定本地區企業的市場進入時具有主導力量,這種主導作用將導致地方政府容易站在地方本位利益的立場,鼓勵一些新企業進入鋼鐵產業,並運用行政手段給新企業以信貸稅收等政策支持或者提供市場保護。同時,中國鋼鐵產業中的主體企業基本都是國有控股企業,各級政府對這些企業擁有絕對的所有權。因此,中國鋼鐵產業的進退出壁壘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行政壁壘。

  二、鋼鐵產業進入壁壘過低的基本原因

  1.市場利益的驅動吸引了大量的企業進入

  鋼鐵產業在近幾年保持了相對較高的行業收益。2004年,鋼鐵行業息稅前利潤增長了188%之多,息稅前利潤率達到14.05%,較2003年同比提高 62.8%,而下游受鋼鐵成本影響很大的家電行業2004年息稅前利潤僅增長0.96%,息稅前利潤率僅3.08%,比2003年下降25.78%。 2004年全國汽車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僅為719.85億元,比2003年減少45.52億元,行業利潤率也從2003年的8%下降至6.6%。利益的驅動和普遍對鋼鐵市場前景的看好,使鋼鐵產業產能及新企業進入處於一種急速擴展的狀態,一方面是新企業在不斷地涌入,另一方面是原有鋼鐵企業不斷通過大規模改建、擴建的方式擴大生產能力。這為後來的以生產能力過剩、產品過剩為主要特征的過度競爭展開打下了基礎。

  2.政府加快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動因導致了鋼鐵產業的過度進入

  首先,地方政府產業進入目標多元化引致了市場的過度進入。政府在進行產業進入決策時,目標是多元化的,它不僅要考慮企業市場進入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要考慮行政目標,例如經濟穩定增長充分就業以及通貨穩定、本單位或本地區經濟實力擴大、實際收入或隱性收入增加等等。而行政目標是與增加投資數量、擴大生產規模密切相關的。在政府對進入具有主導作用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過度進入行為。

  其次,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進入博弈引致了地方政府的過度進入。在市場進入中,中央政府與地區政府的博弈,主要表現在產業政策的管制與反管制方面。這種進入博弈存在的主要空間在於:中央政府為了避免重覆建設,防止資源浪費,需要對全國性的重大建設項目進行的數量控制與市場準入;但地方政府從增加本地區財政收入的角度出發,希望項目在本地區。因此,地方政府在申報投資項目的時候,可以利用各種手段與中央討價還價,以達到爭取項目立項或中央投資的目的。而這種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地方政府為了爭取項目而不斷採用政策措施降低產業進入壁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擁軍,高學東,杜立輝.對中國鋼鐵產業進退出壁壘的分析.中國鋼鐵業.200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Lolo,Zfj3000,Dan,Cabbage,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Tracy,寒曦.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退出壁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9.234.81.* 在 2010年1月9日 19:05 發表

能提供點針對面對退出壁壘和進入壁壘的態勢及應對措施嗎?

回複評論
Angle Roh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月10日 14:53 發表

219.234.81.* 在 2010年1月9日 19:05 發表

能提供點針對面對退出壁壘和進入壁壘的態勢及應對措施嗎?

補充了個實例,希望能有助於理解

回複評論
218.249.18.* 在 2013年6月9日 14:12 發表

退出壁壘既有純經濟的,例如關閉生產線會導致未到期資產報廢,發生員工離職補償和場地清理等費用,也有社會性的,如失業帶來社會不穩定等;既有來自企業自身的,也有來自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例如員工和工會一般會強烈反對,貸款銀行往往以斷貸、收貸等“硬手段”相威脅,也可能以允諾重組債務等“軟手段”換取企業繼續經營,地方政府會對擬退出企業施壓或允諾給予某些補貼扶持等。 退出障礙使本應退出的邊際生產者和生產能力繼續留在市場提供供給,從而使該行業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狀態,行業無法獲得平均利潤。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