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策展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策展新聞(Cuartion News)

目錄

什麼是策展新聞[1]

  策展新聞是對互聯網以及由此而來的信息環境和用戶消費心理變化的呼應,強調優質內容的聚合及新聞用戶共用關係的建立。從本質而言,策展新聞是一種以“對話”為中心的實踐活動,體現出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在參與性、透明性和專業性等方面的獨特內涵。它按照專業新聞生產的話語邏輯核准、篩選和呈現新聞,以新聞生產的開放性和透明性,揭開新聞生產的“黑箱”。同時,策展新聞依然遵循新聞專業標準,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專業新聞權威性的重建。

  有學者認為:“互聯網信息環境的變化(從信息稀缺到信息超載)帶來了用戶信息疲勞,催生了他們對相對開放、優質和結構化的信息秩序的渴望。這推動了所謂‘Curation新聞’的出現及它與移動新聞客戶端的結合。”策展新聞解構了傳統新聞的生產實踐。

策展新聞的由來[1]

  最早關註策展新聞的,是美國的羅森鮑姆和澳大利亞的布倫斯。2011年,羅斯鮑姆通過比較赫芬頓郵報和Google News,提出人工干預高於智能程式的觀點,強調新聞策展人“把網路上的相關的優秀內容加以整合、編輯、加工,分享給受眾,所做的工作包括尋找、辨別、選擇、驗證、組織、描述等”,是信息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羅斯鮑姆的理解基本前提是“職業新聞生產者與作為消費者的新聞用戶之間的隔閡與對立”,沒有充分考慮互聯網時代傳受主體互動式的媒介實踐特征。布倫斯認為,新媒體因及時反饋和全民參與的狀況,“gatewatching”的媒介新實踐挑戰了大眾傳媒“gatekeeping”的壟斷地位,個人博客和新聞評論員雖不能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但通過管理和評價各種新聞以及由官方提供的各種資源,在幾秒鐘內能迅疾地將網路上散佈的、分享的、討論的以及揭露的新聞報道聚合起來,通過重組後在最新的社交媒體上加以傳播,為公眾提供重要的服務。這就是用戶社區的新聞“策展”。在新聞生產者與新聞用戶的交往與協作、新聞用戶的參與、利用社交媒體為更具參與性的公民服務等方面,布倫斯顯然超越羅斯鮑姆,社交媒體上新聞策展的理念得以傳播開來。

  將人際交往中的“對話”視為一種新聞生產,首先挑戰了傳統意義上的新聞概念及其媒體實踐。傳統新聞生產壟斷著絕大部分新聞資源與傳播渠道,按照職業規則嚴格把關,在職業組織內部完成採寫(製作)、編輯審定發佈。因此,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是“單一的、線性的與封閉的”,缺乏受眾的參與和信息生產過程的公開透明,在嚴格的組織規範下實施專業化操作,“組織化和專業化成了新聞生產、流通的許可標簽”。作為“對話”的策展新聞,“報道”日益被“管理”所代替,“報道者”成了“管理者”或“網上新聞主播”,記者在保持專業技能的同時,採取“策劃”“聚合”“篩選”“重組”與“呈現”等步驟,對信息進行“歸檔”和內容管理。這個過程始終向新聞用戶開放,並與他們對話,由此建構了混合型新聞生產主體——新聞策展人。新聞策展人既可以是專業記者,也可以是業餘公眾,還可以是各種社交媒體策展平臺。

  可以說,互聯網重新定義了新聞概念,新聞“越來越不像精心準備的演講,更接近於任何人都能自由發言的對話”。策展新聞關註自身與新聞使用者以及新聞使用者之間的交往、協商與共用,公開新聞生產過程。從本質而言,策展新聞是一種以“對話”為中心的實踐活動,體現出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在參與性、透明性和專業性等方面的獨特內涵。

策展新聞的對話方式[1]

  1.“指南針”航向與全民參與式協作。

  互聯網不僅是延伸價值觀和影響力的平臺,“更是一種重新構造世界的結構性力量,它正在重新聚合社會資源、市場資源(包括整個傳播社會形態和路徑)”,或者說,它“發現、激活了分散在每個人身上的各種有價值的資源,包括認知資源、體驗資源、掌握的時間、做事的能力,等等,重新配置加以整合”。互聯網時代的新聞業正經歷著“自19世紀中葉便士報出現以來最重大的轉變”,人們進入“內容的可靠性、準確性和真實性,是否核准過信息來源都值得懷疑”的不確定性時期。尤其是在突發性事件或重大災難性事件發生時,策展新聞就全民新聞進行內容管理、核准、篩選,再通過各種媒介機構和社交平臺以可視化方式加以呈現,成為新聞用戶的“指南針”,解決他們“面對過於遼闊的海域束手無策”的困窘。

  與傳統新聞不一樣的是,策展新聞這根“指南針”及其航向是新聞生產者和新聞用戶在互聯網技術環境下共同創造的產物。20世紀的新聞是由專業新聞工作者們決定的,今天在決定何為新聞的過程中,公眾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首先,互聯網時代,在新聞生產者與新聞用戶之間存在著眾多的傳播渠道,而大眾媒體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且有時影響力較其他渠道遜色。

  其次,新聞用戶消費信息方式的變化挑戰了策展新聞“指南針”的指示力度。現在的新聞用戶變成了“新聞游牧者”,他們不會從一個主要新聞來源或者一家機構得到所需要的大部分新聞,而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從多個平臺獲取新聞,“依賴於多個信源和連續新聞消遣”的信息消費方式,導致新聞消費變為“一種主動出擊的體驗”——“向前傾”,即為滿足自身的興趣和尋找答案而積極查詢信息,甚至參與新聞生產。同時,策展新聞的“指南針”實踐路徑必須實現轉向,“從原先提供一個產品——一家媒體組織的新聞或報道議程——轉向以解答受眾問題並向他們提供各種資源和工具為主的服務”。因此,策展新聞不是一個人或一家媒介機構的策展,而是新聞生產和消費者的互相協商與對話。

  2.域外信息的情境設置與意義的共用。

  策展新聞是一種對話,也是一種作為知識的生產範式。杜威提出,對話是人們理解知識的終極語境,“我們不能將新聞當作交換刻板成見的科學的退化形式加以評判,而是將新聞當作可以聽到另一種聲音的公開討論和行動來加以評判”。策展,就是從雜訊之海中提取信息,並賦予其情境。這一行為就像“迄今為止的域外信息,只要賦予特定意義便成為域內信息”那樣重新設定語義學邊界,再賦予該信息相應的價值。策展新聞會按照客觀性、真實性、意義的關聯性、受眾的貼近性等規則來設定語義學邊界,並隨著社交媒體人們使用新聞的方式以及他們對新聞的需求的改變而重組替換語義學邊界。具體地說,按照對話新聞學的基本理念,把新聞“由單向度的、靜態的‘客觀存在’轉變為更符合新媒體生態的、動態的‘演化過程’”,實現域外信息對網路新聞的情境設置。

  社交媒體的開放性和參與性構建了策展新聞賴以存在的社會關係,信息超載和劣質過剩的信息環境為策展新聞的誕生提出了緊迫要求。通過共用新的意義,對話群體可以形成一種共同的思想,協調一致地解讀信息並加以闡釋,由此獲得關於事實的知識性解釋,而不僅是碎片信息的孤立存在。如果“每一個人都參與並共用群體所有人的全部意義……就可以把它稱作真正的對話”。反之,“如果我們所分享的意義之間毫不相干,那麼就很難組成一個完善的社會”。如“今日頭條”基於演算法的個性化推送和定製化服務,有可能因“信息錯配”而產生“信息繭房”現象,不僅降低新聞用戶對媒體的黏度,而且最終導致社會在“意義共用”方面缺乏凝聚力。策展新聞的最初動機,就是要通過域外信息的情境化設置,結合新聞事件的上下語境,按照新聞生產的話語邏輯和新聞事件的事實邏輯,將各類新聞信息關聯起來,通過與公眾的協商和對話,實現意義的建構和分享,併在群體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識。

策展新聞的權威性[1]

  “‘三重革命’——社交網路、互聯網和移動革命——已經創造了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信息和媒介生態環境。創造、收集、評估和分發信息的過程,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正日益變得網路化”。這種網路化趨勢和媒介技術為策展新聞PGC與UGC融合發展的新聞實踐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從事策展新聞生產的每一位社會成員,“包括職業記者和普通公眾,都同時具有新聞和公共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身份,比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深度參與公共生活的條件和機會”,策展新聞的受眾角色更具有“新聞產銷者”的含義。因此,與傳統新聞相比,策展新聞是在從事一場與新聞用戶內容豐富的對話,並共用意義。

  然而,探究策展新聞誕生的現實邏輯就會發現,策展新聞是對網路新聞“信息的碎片化、信度低、時序不連貫、易讀性差”以及網路信息環境的信息超載造成人們信息消費成本高和信息疲勞等現象的積極回應和糾偏。在這種新聞實踐中,興趣用戶、專業記者、政府當局或其他官方組織通過分享、導讀、評論對開放性事件進行合作解讀,從而通過信息生產和意義構建做出貢獻。一般來說,出於新聞優質內容、新聞真實性和新聞全面均衡等諸多原則,專業記者和策展過程中出現的意見領袖往往成為最受歡迎的新聞策展人。新聞專業標準和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依然是策展新聞生產中要遵守的實踐準則,將優質、可靠、關聯度高的新聞與劣質、不可信、龐雜無序的信息區別開來,以此重建專業新聞的權威性。

  應該說,不管技術和信息環境如何變化,新聞生產的專業要求、行業規範和道德準則不會變。策展新聞儘管是多群體的“對話式”參與,是一種全民新聞合成的信息管理,但人們對獲得信息的本能需求和“代表公民生產準確的信息”的媒體目標,會促使策展人按照專業新聞生產的話語邏輯核准、篩選和呈現新聞。同時,策展新聞這種多生產主體、多傳播渠道和多層次對話的新聞樣態,揭開了新聞生產的“黑箱”,新聞生產過程更具開放性和透明性。這樣一來,策展新聞的專業性會受到網路新聞使用者即時的、廣泛的、公開的監管,由於社交媒體自身的傳播優勢,這種監管所產生的輿論壓力比以往更為強大。可以說,互聯網技術為策展新聞的專業生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策展新聞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專業新聞權威性的重建。

  因此,“在信息爆炸與眾聲喧嘩中尋找到獨立新聞價值”,建立起新聞事實之間的意義關聯,利用社交媒體有效實施“全民新聞的內容管理”,並按照專業標準規範新聞報道的信息來源與公眾參與,是策展新聞專業權威性重建的主要思路。因為在專業記者、社交媒體、新聞用戶參與“內容豐富的對話”時,策展新聞就像一個輔導員,它“關註對話的進展過程,並隨時對發生的事情進行相應的解釋或說明”,指導和促進對話的進行,進而形成緊密的群體關係,產生如激光般的巨大能量,加強社會輿論的聚合與分佈。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吳果中.策展新聞:以“對話”為中心的新聞實踐[J].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策展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