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互聯網泡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科网泡沫)

互聯網泡沫(Internet bubble)

目錄

互聯網泡沫概述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科技及新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數到達5132.52的最高點時到達頂峰。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股票市場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帶動下的快速增長。這一時期的標誌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終投資失敗的,通常被稱為“.COM”的互聯網公司。股價的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創造了一個溫床,使得這些企業摒棄了標準商業模式,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註於如何增加市場份額

互聯網泡沫的形成

  1994年,Mosaic瀏覽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註意。1996年,對大部份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初期人們只看見互聯網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資訊等特性,但逐漸人們開始適應了網上的雙向通訊,並開啟了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群組通訊。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輕的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訊的技術,令傳統商業信條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顧客關係管理等因而改變。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繫起來。互聯網帶來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投資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個主要科技行業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聯網網路基建(如WorldCom),互聯網工具軟體(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開招股),及入門網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開招股)。

互聯網泡沫的滋長

  風投家目睹了互聯網公司股價的創紀錄上漲,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謹小慎微,選擇讓很多競爭者進入,再由市場決定勝出者來降低風險。1998-99年的低利率,幫助了啟動資金總額的增長。在這些企業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實可行的計劃管理能力,卻由於新穎的“DOT COM”概念,仍能將創意出售給投資者

  一個規範的“DOT COM”商業模式依賴於持續的網路效應,以長期凈虧損經營來獲得市場份額為代價。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夠的品牌意識,以便收穫以後的服務的盈利率。“快速變大”的口號詮釋了這一策略。 在虧損期間,公司依賴於風險資本,尤其是首發股票(所募集的資金)來支付開銷。 這些股票的新奇性,加上公司難以估價,把許多股票推上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高度,並令公司的原始控股股東紙面富貴。

  從歷史上看, 網路經濟繁榮可被視為類似於其它技術的繁榮-包括1840年代的鐵路,1920年代的汽車和收音機,1950年代的晶體管,1960年代的分時共用電腦,以及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電腦和生物技術

互聯網泡沫中股價的騰飛

  在金融市場里,股市泡沫是指某一特定行業的股票價格自我持續上升或急速發展。僅當股價崩盤時該術語方可被明確使用。泡沫在投機者註意到股價的快速增長時應預期其會進一步上升而買入,而不是因為其被低估。很多公司因此被嚴重高估了。當泡沫破了時,股價急速下挫, 許多企業因此破產

  .com模型有天生的缺陷:大量公司在相同的領域均有著相同的商業計劃,就是通過網路效應來壟斷,很顯然,即便計劃再好,每一板塊的勝出者都只會有一個,因此大部分有著相同商業計劃的公司將會失敗。實際上,許多板塊甚至連支持一家獨大的能力都沒有。

  儘管如此,一小部分公司的創始人在.com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還是獲得了巨大的財富。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躍,繁榮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個人投資,媒體報道了人們甚至辭掉工作專職炒股的現象。

揮霍無度

  根據.com理論,互聯網公司的生存依賴於儘快地擴展客戶群,即便這會產生巨量年損。“變大或者失去”乃今日之智慧。在市場高度繁榮的情況下,是有可能讓有前途的網路公司進行股票 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來大幅圈錢的,甚至即使它從未盈利過-或者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沒有任何收入。在那樣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壽命是靠燃燒率來衡量的:那就是,一個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業模式的公司,揮霍完資產的時間。

  提高公眾意識的行動是網路公司尋求擴大客戶群的途徑之一。包括電視廣告平面廣告以及以專業易於賽事為目標。許多網路公司給自己起了個象聲的毫無意義的名字(比如Yahoo!),希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會輕易與競爭對手混淆。2000年1月17日舉行的第三十四屆超級盃,吸引了17家網路公司的贊助,每家為30秒鐘廣告支付了200多萬美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1年1月35屆超級碗舉行期間,僅有3家網路公司購買了廣告。 而在2000年4月15日,一家CBS支持的網站iWon.com在CBS一檔半小時的,黃金時段播出的節目中,就送給了一位幸運的參賽者1000萬美元。

  毫不奇怪的是, “利潤增長”的心態以及“新經濟”西方不敗的氛圍,使得部分公司內部開銷大手大腳,比如精心訂製商業設施,為員工提供豪華假期等等。支付給高管和員工的是股票期權而非現金,在公司IPO的時候馬上就變成了百萬富翁;而許多人又把他們的新財富投資到更多的網路公司上面。

  美國所有的城市都在建造網路化的辦公場所以吸引互聯網企業家,紛紛謀求成為“下一個矽谷”。通信供應商,由於相信未來經濟將需要無處不在的寬頻連接,債臺高築地購進高速設備、建設光纖線路以優化網路。生產網路設備的公司,比如思科,從中獲利頗豐。

  類似地,在歐洲,像德國、義大利及英國等國的移動運營商花費了大量現金來購買3G牌照,導致負債纍纍。投資遠遠超過了其當前和預測現金流,卻直到2001-2002年間才公開承認。由於IT產業高度關聯的自然屬性,這迅速導致了依賴運營商合同的小公司的問題產生。

互聯網泡沫的消退

  在2000年3月,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攀升到5048,網路經濟泡沫達到最高點。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聯儲提高了6倍,出軌的經濟開始失去了速度。網路經濟泡沫於3月10日開始破裂,該日NASDAQ綜合指數到達了5048.62(當天曾達到過5132.52),比僅僅一年前的數翻了一番還多。NASDAQ 此後開始小幅下跌,市場分析師們卻說這僅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轉及隨後的熊市來臨有可能是因聯邦政府訴微軟案的審理觸發的。審理宣佈微軟為壟斷的結果,在正式公佈的4月3日的幾星期前就開始為外界所廣泛猜測。

  導致NASDAQ和所有網路公司崩潰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對高科技股的領頭羊如思科、微軟戴爾等數十億美元的賣單碰巧同時在3月10號周末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現。賣出的結果導致NASDAQ3月13日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個百分點-全年“盤前(pre- market)”拋售最大的百分比。

  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規模的初始批量賣單的處理引發了拋售的連鎖反應-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僅僅6天時間,NASDAQ就損失了將近9個點,從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另一原因有可能是為了應對Y2K問題而加劇了企業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過,企業會發現所有的設備他們只需要一段時間,之後開支就迅速下降了。這與美國股市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道瓊斯指數在2000年1月14日收報11722.98點峰值,盤中一度到達了11750.28點,理論峰值到達 11908.50。而標準普爾500種工業指數在2000年3月24日收於1527.46點,盤中峰值1553.11點;更為顯著的是,英國的FTSE 100指數在1999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抵達6950.60的最高值。之後在好幾個行業開始進行凍結招聘裁員甚至合併,尤其是互聯網板塊。

  泡沫破裂也有可能與1999年聖誕期間互聯網零售商的不佳業績有關。這是“變大優先”的互聯網戰略對大部分企業是錯誤的的第一個明確和公開的證據。零售商的業績在3月份上市公司進行年報和季報時被公諸於眾。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數網路公司在把風投資金燒光後停止了交易,許多甚至還沒有盈利過。投資者經常戲稱這些失敗的網路公司為“.炸彈(.Boombs)”或“.堆肥(.compost)”。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鲈鱼,Yixi,Vulture,KAER,Gaoshan2013,连晓雾,林晓辰.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互聯網泡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