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知識存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識存量(Knowledge Stock)

目錄

知識存量的概念[1]

  知識存量是某階段內一個組織或經濟系統知識資源的占有總量。它是依附於組織或經濟系統內部人員、設備和組織結構中的所有知識的總和,是人們生產生活的積累,是“學習”的結果,是一種巨集觀的概念,包括前述學者對知識和信息的界定,它反映了組織的知識生產狀況和創新能力

Image:知识经济要素示意图.jpg

  知識存量是個靜態概念,但其又具有時間特性和空間的概念。也就是說,知識存量總是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進行的。如社會系統、國家、地區、組織和個人等。知識存量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使知識存量具有一定的結構性。知識具有非同一性(異質性),使知識具有非加和性特征,所以要對知識存量進行測度,必須區分知識存量的結構。具體來看,知識存量具有如下結構特征,知識人力資源、科技文獻、專利知識產業等。另外,知識存量具有非負特征,並且是時間的增函數,但知識存量也具有一定的波動性,知識存量的波動主要取決於組織或系統的技術創新導致的知識增長與現有知識的折舊速度。

知識存量的特點[2]

  知識存量具有如下特點:

  a.靜態性。知識存量是人們在過去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知識積累的結果,是。學習。的直接產物,而不是過程本身。

  b.時間性。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晶,不同的歷史時期知識總量各不相同。我們討論知識存量,通常是指某個特定時間的知識存量。

  c.空間性。人們在實踐中通過“學習”產生了知識,但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立足於特定的社會組織,如社會系統、國家系統、區域系統、集團系統、個體等等,因此,知識存量具有空間界限。儘管目前現代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降低了空間變數對整個企業知識存量的影響,但仍然影響了知識作用的發揮。

  d.非負性。任何經濟系統總還是擁有一定的知識資源,即使與知識資源占有量高、社會高度發達的經濟系統相比,其知識資源占有量微乎其微,但總不會為負值,總有一定的數量。負值的知識存量是無意義的值。用公式可以表示為:K=f(S,t)≥0其中:S表示空間變數,t表示時間變數。

  e.時間的增函數。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總是不斷積累經驗和技術,不斷探究世界的本原,不斷涌現出新知識,再加上知識具有衍生性和無損耗性,不會因為使用而減少或消失,因此,知識存量具有歷史積累性質,是不斷積累的歷史過程。在不給以強行干擾時,一個經濟系統中的知識存量總是向著增加的方向發展。在按經濟規律運行的過程中,經濟系統中的知識存量是一個與時間相關的增函數(目前,人類知識總量呈指數規律增長)。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partial k/\partial t=\partial f(s,t)\partial t\ge0

  f.增長的波動性。人類知識總量總是呈增長趨勢,但這個增長過程是一種波動過程,有快有慢,有起有伏。對某一系統而言,在下列條件下,知識存量還有可能銳減:一是企業系統的知識增長速度小於整個社會的知識折舊速度;二是系統受到外部強制干擾,如戰爭對知識基礎的毀壞、政治鬥爭對知識的衝擊、人才的流失等等。比如歷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德國二戰戰敗後科學家的流失等都是這樣的例子。即有:

  \lim_{t \to t_0-\delta}\gg\lim_{t \to t_0+\delta}

  其中,t0為干擾點。

知識存量的有效性[3]

  知識存量的有效性是一個反映組織在既定的戰略目標下,與其戰略目標相匹配的知識資源通過經濟活動進行價值創造的效率與效度的指標,可以通過組織某一時點上的有效知識存量與總知識存量之比來表示。其中,有效知識存量是一個相對的和平移的概念,它是組織“有效知識”存儲的集合。有效知識存量具有如下特征。①知識實踐性。有效的存量知識有助於發明創造、改革創新的實際工作。②知識增值性。有效的存量知識能夠直接地應用到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中,進行價值創造。③知識目標性。有效的存量知識與組織發展目標相匹配,是圍繞組織發展目標的動態的、有效的集合。

  知識存量的有效性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不但表徵了組織知識存量中“有效知識”的存儲情況,而且反映了知識存量對組織發展的貢獻程度。一般它有兩種衡量方法:一是通過知識管理活動,組織現有的知識存量所能發揮的最大效能,由單位貢獻率反映;二是組織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前提下,為完成既定目標和戰略所需的最少知識組合,由單位成本反映。

知識存量的量化分析[2]

  知識存量是知識積累的結果,依附於不同的載體,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以人為載體的知識,這類知識依附於人的大腦之中,具有經驗的特性;二是以物為載體的知識,這類知識可以編碼、可以傳遞,主要體現為技術知識;三是以企業組織結構為載體的知識,這類知識可使企業安全、有序、高質量地運轉;四是團市場知識,是企業所擁有的與市場有關的知識,這類知識可使企業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這四類知識的量化可進一步分解如下:

  1.以人為載體的知識存量的量化分析。a.員:[的工作年限:指企業全部專業人員從事專業工作的總年數。可以衡量專業人員的總體技能和經驗水平。b.員工受教育年限:指員工受教育的總年數,可以反映員工獲取的知識程度。c.員工技術等級:指員工的專業技術資格等級,亦可反映員工的知識和經驗水平。

  2.以物為載體的知識存量量化分析。a.技術成果擁有量。指組織自主開發的專利技術專有技術及其它技術的數量,可以反映企業技術知識的存量。b.設備水平。指企業所擁有的生產設備、實驗儀器的技術水平,是物化知識存量。c.信息化水平。指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可用人均擁有的電腦台數來衡量。

  3.以組織結構為載體的知識存量量化分析。a.管理費用總收入。指企業管理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效率。b.組織有效性。指組織目標實現的程度,體現企業綜合的組織管理知識。c.組織認同感。指員工對組織目標管理方式的認同程度,可以衡量企業建設組織文化的知識。

  4.市場知識存量量化分析。a.顧客滿意度。指顧客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反映與顧客打交道的知識。該指標可通過態度調查來獲取。b.市場研究水平。可以衡量企業市場環境研究、市場發展趨勢預測的知識,可通過市場研究的準確程度來反映。c.營銷網路的適合度。指:全業分銷網路對企業產品銷售、信息反饋的適應程度。

知識存量的價值測度[2]

  測度知識存量價值比較因難,但可以用科學技術指標來估算。知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它的價值體現在產品(包括知識產品)的價值之中。知識對產品價值的貢獻大小一般有三種分析方法:。

  a.成本法。即以一定日寸期內實際投入研究與開發(R&D)的費用、購買專利費用和員工的教育、培訓費用來反映知識的價值,也可用替代或重建某種知識狀態所需的成本來反映知識的價值,此法反映了知識的折舊與過時。

  b.供求價格法。知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法以生產要素市場上對知識要素的供求關係所決定的交易價格來衡量知識的價值。它適用於人才或專利、技術使用許可證、商標版權、藝術品等知識產品的(拍賣)定價

  c.剩餘法。該法的基本思想是克拉克於1899年在《財富的分配》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將克拉克的邊際生產力論應用於知識的價值測度,即總產量扣除勞動、資本土地邊際貢獻後剩餘的部分即為知識的貢獻。因為勞動、資本土地都服從報酬遞減規律,而知識則是報酬遞增的,所以要把知識的貢獻作為剩餘來看待,該。剩餘’價值的多寡以產品的價格為轉移。這是一種事後決定法,即通過測度知識的產出來測度所投入知識的價值。

  d.差額利潤法。用某項知識投入前、後,單位日寸間內企業凈收益π的差額△π的某個倍數n來反映知識的價值V,因此這也是一種事後決定法。

  V=n\triangle\pi=n(\pi_2-\pi_1)=n[(R_2-C_2)-(R_1-C_1)]=n[(P_2Y_2-W_2X_2)-(P_1Y_1-W_1X_1)]

  式中:R為企業的收益或銷售收入;C為企業的生產成本;P為企業產出物的價格向量;W為企業投入物的價格向量;Y為企業產出物的產量向量;X為企業投入物的數量向量。

知識存量測度面臨的困難[2]

  目前,知識存量的測度主要面臨如下困難:

  a.知識是無形的。而知識的測度卻必須用有形的計量單位去衡量知識的數量、質量甚至價值屬性。

  b.知識價值的不確定性。知識在被應用之前它的價值是不確定的,甚至買主在得到它之前是不能對它的價值做出確切評價的。由於許多知識一旦被瞭解。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因此,賣主必須堅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買主在不瞭解知識的內容之前又無法決定出什麼價。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往往給知識的交易帶來困難。

  c.知識的價值是環境依存的。知識的生產成本和價格會因人、因地而異:同樣的知識在不同的地方生嚴,其成本、價格各不相同;在知識嚴權的保護下,知識的使用權能被多次以不同的價格出賣給不同的買主;對同一個買主而言,第二份知識拷貝卻一文不值。

  d.知識存量的測度決不是用一些數字公式或統計數字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做更深入細緻的研究。眾所周知,高科技產業是高風險、高投入、高增值的產業。然而高科技並不等於高增值。有些高科技並不能帶來高的附加值。

  e.任何知識的價值總是處於不斷地貶值之中,然而,知識的貶值不存在時間表,很難為它確定一個折舊率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朱美光.空間知識溢出與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10.
  2. 2.0 2.1 2.2 2.3 李長玲.知識存量及其測度[J].《情報雜誌》.2004年 第7期
  3. 馮博.組織知識存量的有效性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存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