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波紋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波紋效應(Moire effect;Wave Effect;Rippl effect)  

目錄

什麼是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物理學現象。在兩個重疊的線條形態所產生的干擾中,會生成一種波紋團,稱之為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心理學上,由心理學家科寧、根普和里安等人指出:“在集體中的領導人對有影響力的成員施加壓力並視之為攻擊目標時,就會出現集體的違抗現象,空氣緊張和搗亂胡鬧……領導力量往往消失不見。”這種心理效應在現實生活中是屢 見不鮮的。[1]

  延伸到教育學上,表現在學習的集體中,教師對有影響力的學生施加壓力,實行懲罰,採取諷刺、挖苦等損害人格的作法時,會引起師生對立,出現抗拒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會故意搗亂,出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這時教師的影響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見,因為這些學生在集體中有更大的吸引力。這種效應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發展、心理品質和身心健康會產生深遠而惡劣的影響。

  房價的波紋效應,是指城市間房價關係中的一種,是指某些區域的房價領先於其他區域率先上升或下降,隨後其他區域再逐漸的變化的一種現象。最早Holmans AE通過對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英國各地區房價的計算分析,發現以倫敦為主的南部地區的房價首先變化,並逐漸由南至北影響整個英國房價的波動,並將其定義為房價的“波紋效應”。[2]

波紋效應的心理學表現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都在安靜的學習,突然有人說了一句“作業太多了”,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抱怨的人越來越多,整個教室炸開了鍋。

  其實,這種一呼百應的現象生活中非常普遍,心理學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波紋效應”。就像一塊石子扔到水裡一樣,平靜的水面會濺起波紋,一圈圈地不斷擴散。

  每當出現熱點事件,我們總習慣去刷微博瞭解事件的始末併為此發聲,可以說我們已經將微博作為表達個人情緒的重要途徑。走進“自媒體”新時代,一些公眾人物在微博上的隔空對罵,導致很多網友也難以自控,紛紛在微博上毫無節制地表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波紋效應,有好也有壞。比如看了某個電影,如果滿意,你可能會說它好,引起大家的討論,越說越覺得這個電影真不錯;如果不滿意,你的報怨也會給聽到的人留下不好印象。

  因此,情緒不好時,別一直抱怨,以免把整個辦公室的氣氛都弄得壓抑。當然,心情不錯時,要記得大方和大家分享,讓快樂的漣漪傳播得更遠。

如何避免教育中的波紋效應

  教師依靠法統力量,採用強制的手段只能取得暫時錶面上的順從。懲罰性的做法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信心。當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便不願在思想品德上要求進步,甚至自暴自棄。在課堂里,如果影響力量是分散的或是互相抵消的,便很難建立一個真正的學習集體。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一部分法統力量分給學生,讓他們在集體中參與一定的組織領導工作。教師還應該學會跟學生共同商量決定集體中的一些問題。這樣做的結果,不是降低,而是增強了教師在集體中的威信和作用,並獲得了對學生的吸引力量,從而明顯地減少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衝突。這樣的集體會出現團結合作,互相信任,信心十足,氣氛愉快和諧的可喜局面。在這樣的集體里過失行為會大大減少,學生遵守紀律,學習和品德都會有明顯的進步。

  其實在教育中,為了避免不好的波紋效應出現在學生之間,首先就是教師註意教導的方式方法,即使是懲罰,也不能出現侮辱人格,貶低他人等,這樣不當的行為,而應該採取更加合適的引導方式。

  比如在教導學生時,不好過度的氣急敗壞,要嘗試讓自己平心靜氣的,和學生溝通,看看到底是哪兒真正出了問題,在情緒不好時,不要一直抱怨,以免產生波紋效應,讓學生的心情也感到壓抑,當心情不錯時,就要主動的分享給大家,好心情也是會互相傳播的。

參考文獻

  1. 張京海.試析"波紋效應"[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9(03):22-23.
  2. 胡俊. 城市間住宅價格的波紋效應研究[D]. 2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otf125,陈cc,Llyn.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波紋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唐慧林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2月7日 11:13 發表

怎麼防止別人的波紋效應?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