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波纹效应(Moire effect;Wave Effect;Rippl effect)
目录 |
波纹效应,物理学现象。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称之为波纹效应。
波纹效应在心理学上,由心理学家科宁、根普和里安等人指出:“在集体中的领导人对有影响力的成员施加压力并视之为攻击目标时,就会出现集体的违抗现象,空气紧张和捣乱胡闹……领导力量往往消失不见。”这种心理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屡 见不鲜的。[1]
延伸到教育学上,表现在学习的集体中,教师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惩罚,采取讽刺、挖苦等损害人格的作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抗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这时教师的影响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见,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品质和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
房价的波纹效应,是指城市间房价关系中的一种,是指某些区域的房价领先于其他区域率先上升或下降,随后其他区域再逐渐的变化的一种现象。最早Holmans AE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英国各地区房价的计算分析,发现以伦敦为主的南部地区的房价首先变化,并逐渐由南至北影响整个英国房价的波动,并将其定义为房价的“波纹效应”。[2]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都在安静的学习,突然有人说了一句“作业太多了”,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抱怨的人越来越多,整个教室炸开了锅。
其实,这种一呼百应的现象生活中非常普遍,心理学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波纹效应”。就像一块石子扔到水里一样,平静的水面会溅起波纹,一圈圈地不断扩散。
每当出现热点事件,我们总习惯去刷微博了解事件的始末并为此发声,可以说我们已经将微博作为表达个人情绪的重要途径。走进“自媒体”新时代,一些公众人物在微博上的隔空对骂,导致很多网友也难以自控,纷纷在微博上毫无节制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波纹效应,有好也有坏。比如看了某个电影,如果满意,你可能会说它好,引起大家的讨论,越说越觉得这个电影真不错;如果不满意,你的报怨也会给听到的人留下不好印象。
因此,情绪不好时,别一直抱怨,以免把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弄得压抑。当然,心情不错时,要记得大方和大家分享,让快乐的涟漪传播得更远。
教师依靠法统力量,采用强制的手段只能取得暂时表面上的顺从。惩罚性的做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信心。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便不愿在思想品德上要求进步,甚至自暴自弃。在课堂里,如果影响力量是分散的或是互相抵消的,便很难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集体。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一部分法统力量分给学生,让他们在集体中参与一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教师还应该学会跟学生共同商量决定集体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不是降低,而是增强了教师在集体中的威信和作用,并获得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量,从而明显地减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冲突。这样的集体会出现团结合作,互相信任,信心十足,气氛愉快和谐的可喜局面。在这样的集体里过失行为会大大减少,学生遵守纪律,学习和品德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其实在教育中,为了避免不好的波纹效应出现在学生之间,首先就是教师要注意教导的方式方法,即使是惩罚,也不能出现侮辱人格,贬低他人等,这样不当的行为,而应该采取更加合适的引导方式。
比如在教导学生时,不好过度的气急败坏,要尝试让自己平心静气的,和学生沟通,看看到底是哪儿真正出了问题,在情绪不好时,不要一直抱怨,以免产生波纹效应,让学生的心情也感到压抑,当心情不错时,就要主动的分享给大家,好心情也是会互相传播的。
怎么防止别人的波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