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泛在學習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泛在學習,也稱泛在教育(ubiquitous learning)

目錄

什麼是泛在學習

  泛在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是一種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方式。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藉助手邊的信息技術設備(數位學習機、智能手機個人數字助理、超小型筆記本電腦、MP3、MP4等)獲取任何所需學習的信息的一種學習方式。

  泛在教育是以網路為紐帶的學習方式。什麼時候學習、學習多長時間、由什麼樣的教師教學,這些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網路教育公司作為中介,向教學的雙方收取管理費,並負責解決有關問題。此外,泛在教育還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求,向學習者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教學方式,並吸收反饋意見進行調整改進。[1]

  在電腦應用特別是PC機的廣泛應用時,在行為主義學習的指導下,電腦輔助教學CAI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電腦網路迅猛發展之後,在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網路教育(學習) 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今天,隨著普適計算雲計算技術不斷進展,國家層面推進的“三網融合”、物聯網的建設,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景認知理論和非正式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泛在學習、雲學習已經成為許多教育者,特別是遠程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泛在學習的歷史[2]

  1988 年美國富士施樂公司(Xe rox)帕拉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 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馬克·威瑟 (Mark Weiser) 第一次提出泛在計算 ( ubiq uitous - comp uting )的概念。之後,經過多年的研究,到 2006 年,發達國家紛紛將 Ubiq uitous 泛網時代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策略的重要一項。

  日本政府開展了“U- Japan”計劃,期望在 2010 年成為Ubiquitous Japan; 美國提出“Vision 2020”; 歐洲也提出LEONIE項目。

  在我國,2004年12月2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國泛網論壇”在北京召開。

  2005 年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撰文展望未來5至10年網路通信發展趨勢時,提出泛在網(Ubiquitous Net-work)的概念。“三網融合”、“物聯網”已經成為我國科技戰略發展和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泛在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區別[1]

  傳統教育,是指在固定的校園中,教師和學生在固定的時間按照規定的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而隨著互聯網、移動通訊、雲技術的實現以及其他信息技術的發展,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任何內容,這就是泛在教育。泛在教育正在替代傳統教育,儘管在體制內這種景象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但泛在教育在體制外已經風生水起,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如今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從事課外教育的上市公司,它們沒有校園、沒有教室,甚至沒有教師,但是卻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學生,可以引領十億甚至幾十億的人。它以網路為校園,以電腦終端、手機為教室,旗下的教師遍佈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德國、義大利等世界各地。

  泛在教育是以網路為紐帶的學習方式。什麼時候學習、學習多長時間、由什麼樣的教師教學,這些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網路教育公司作為中介,向教學的雙方收取管理費,並負責解決有關問題。此外,泛在教育還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求,向學習者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教學方式,並吸收反饋意見進行調整改進。

  儘管價格不菲,但很多家庭仍然認同網路教育的方式。因為現代信息化的交流手段不僅給學習帶來了便利,而且可以收到比傳統的學校教育更大的效果。這就是泛在教育風靡世界的原因。

泛在教育的發展趨勢

  泛在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學習。傳統教育往往面對大面積學生,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泛在教育通過技術手段和數據分析,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學習更加高效和有針對性。

  泛在教育將更加註重學習者的參與和互動。傳統教育往往是教師主導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泛在教育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和互動,通過網路平臺、社交媒體等工具,學生可以與同學、教師和專家進行互動交流,共同構建知識和解決問題。

  泛在教育將更加註重跨學科融合。傳統教育往往以學科為劃分,知識碎片化且難以融合。而泛在教育通過跨學科的合作和整合,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交叉融合,促進學科之間的互動和創新,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養。

  泛在教育將更加註重學習的場景多樣化。傳統教育往往限制在教室和學校的環境中,學習場景單一。而泛在教育通過技術手段和線上平臺,可以實現學習場景的多樣化,學生可以在家中、社區、實踐場所等不同環境中進行學習,增強學習的真實性和應用性。

  泛在教育將更加註重評價和認證的創新。傳統教育往往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評價結果單一旦不夠全面。而泛在教育通過技術手段和數據分析,可以實現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全面評價,包括學習者的表現、反饋、自我評價等多維度評價,為學生提供更加準確和全面的認證。

泛在學習的分類[3]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體系,泛在學習的實現需要數字化技術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複合教學模式和靈活學習支持服務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撐。從學習模式上看,泛在學習包含以下3類:

  1.正式的課程學習

  正式的課程學習,是指基於學習資源和教師的正式學習,如一個專業的課程學習或者一個證書教育的課程學習。專業教育機構(教師)要進行課程設置、編製教學大綱、編製泛在學習資源、安排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測評,並不斷改進整個過程;學習者則要選擇學習的課程、明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式、參加學習活動、參加學習測評並達到測評成績。儘管教師和學習者的教學活動是處於“準分離”狀態,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非正式資源學習

  非正式資源學習,是指完全基於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非正式學習。一般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依據自我學習需求,查找合適的學習資源,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如果資源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學習者會重新查找更合適的學習資源,通過學習,學習者可能會在進行思考、分析、總結後,撰寫一些心得、體會,甚至編寫一些新的資源,提供到資源系統中,形成生成性的共用資源。可利用的資源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張圖片、一段視頻、一個課件,也可能是一門完整的課程資源。學習的目標、行為、過程、效果均由自己決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制約。

  3.準正式主題學習

  準正式主題學習,是指基於學習資源和教師的、介於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之間的一種學習模式,如"線上學習網”。

  主題學習的廣義概念是指就社會生活或現象的某一方面內容的學習,如某種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某種體育、文藝、健身愛好的學習等。之所以稱之為準正式,原因是對於這類主題學習,一般是由教育或者培訓機構依據學習主題的共性需求,設計主題培訓項目,創設泛在學習環境,編製泛在學習資源,設計學習過程,併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教師的指導、輔導。學習者則是要依據自己的需要,查找並選擇適合的培訓項目,按照教育或者培訓機構創設的環境、條件、過程,並利用編製的資源進行學習、交互。準正式主題學習的學習目標、行為、過程、資源等均會受到教育機構的制約,但是,對學習者的學習評價沒有嚴格的、強制性的規範或者規定性。因而,稱之為“準正式”的學習。作為準正式主題學習的典型代表有新東方英語培訓、北大青鳥IT培訓等。

泛在學習的特點[3]

  • 持續性(也稱永久性):學習者能一直保持在學習狀態除非自己取消學習要求,並且學習過程是連續的、無縫的。
  • 可訪問性(也稱可獲取性):學習者可以訪問到的學習資料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任何形式。
  • 直接性(也稱及時性):學習者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直接從伺服器或是從對等網路中獲取信息,通常是及時的,如點擊學習線上視頻即可實現即時播放(在網速得以保證的情形下)。
  • 交互性:學習者可以通過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與其他學習者討論交流,實現信息交互、學習互動。
  • 主動性:當伺服器定位到有用戶進入所屬區域時,會主動發送服務內容,供用戶選擇,主動提供服務。
  • 教學行為的場景性:學習可以融入學習者的日常生活中 。 學習者所遇到的問題或所需的知識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式被呈現出來 。 這會幫助學習者更好地註意問題情境的特點。

泛在學習的優勢

  就泛在學習的本質特點而言,它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學習。

  在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是一種自然或自發的行為。學習者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者所關註的將是學習任務和目標本身,而不是外圍的學習工具或環境因素。

  一個優勢是具有泛在性。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接入他們所需要的文檔、數據和視頻等等各種學習信息。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於學習者自身的需求的,因此,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的過程。

  另一個優勢是計算設備便攜先進。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深入,泛在學習將會是普適計算環境下未來的主流學習方式。

  這也是無縫學習的方向,很多學習時間就需要短時間,零碎時間一來補充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泛在教育案例[4]

  “翻轉課堂”,這在北美比較流行。以前的教學都是在課堂上教,學生回家做作業,然後再把作業交給教師批改。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把這個教學過程翻轉了過來。學生先通過互聯網自己在家裡學習課程,把老師的講課變成學生的網上學習;隨後學生來到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學習的結果,把一個人在家裡做作業變成了在課堂上一起做作業,老師則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還有一種特別流行的網路教學模式叫作“慕課”。慕課的原意,就是大規模的線上課程。這種教學模式不需要到教室里去,教師把課程放到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聽課。於是,就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概念叫“泛在教育”,意思是說,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內容。你可以在家裡學習、在沙灘上學習,也可以在飛機上學習,時時處處都能學習。如果你在學習中遇到任何疑問,可以把問題發送到網上的公共社區,大家一起討論。一堂大規模的慕課課程,最多有上百萬人共同參與。你想象一下,全世界有上百萬人在上同一門課,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以變應變:關於中國未來教育的思考與對策.濟寧醫學院.2020-04-30
  2. 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3):8
  3. 3.0 3.1 李盧一,鄭燕林.泛在學習環境的概念模型[J].中國電化教育,2006,(12)
  4. 袁振國:未來的教育,需要你重新想象.國家教育巨集觀政策研究院.2019-04-2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Dan,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泛在學習"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