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法制農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法制農業

  法制農業是以完善的農業法律體係為基礎,運用法律手段規範、引導和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農業法制體系。

法制農業的基本要求

  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嚴格的行政執法體系、完善的監督體系。

  (一)法制農業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法律體系,是以《農業法》為基礎和指導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相瓦配套、協調一致、操作可行的各項具體農業法律構成的農業法律體系,切實保障農業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農業法律體系框架應包括:農業經濟運行主體組織方面的法律、農業巨集觀調控方面的法律、農業經濟運行的主體財產權制度方面的法律、農業綜合開發方面的法律、農業生產經營與生產安全方面的法律、農產品流通與市場交易方面的法律、農業收入分配與利益保護方面的法律、科技推廣與教育方面的法律、農業災害救濟與利益保護方面的法律、農業投入方面的法律、農業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農村稅制改革方面的法律、土地流轉方面的法律、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的法律以及農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方面的法律等等。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農村改革和農業事業不斷發展的要求而進行了大量的立法國家先後制定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等農業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部門規章340多部,山西省和太原市也制定了50多部地方性農業法規.農業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農業立法分佈不均勻,農業法律義務性規範多,而權利性比較少,實施法律的配套法規、規章不健全。無論是經濟立法、經濟運行秩序、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和合理配置、農民權益的保護、土地的合理流轉、農村社會保障等方面,還是對農村經濟的支持、保護、管理等方面,農業立法都顯滯後。如,有關農村經濟主體的立法,除鄉鎮企業法頒佈實施外,其它配套法規仍未出台;合作經濟股份合作制方面的立法還是空白。此外.關於農村社會和文化發展等方面的立法仍未展開,如,小城鎮建設、農村文化和衛生事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都不夠健全。

  (二)法制農業要求嚴格的行政執法體系

  法貴嚴明,令在必行。法制農業的核心是依法治農、依法興農。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依法治農、依法興農的力度不斷加大,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法制農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些與行政機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有直接關係;有些本身是治政不嚴、政令不通造成的。一是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不到位,農民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識還不強;二是行政執法機構不健全,農業行政執法中政、事、企不分,執法主體混亂,嚴重影響了農業執法效果;三是農業行政執法隊伍素質不高,執法行為不規範,侵犯農民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敗壞了行政執法隊伍的形象,損壞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四是農業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不完善,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甚至違法的行政行為得不到糾正和制止,因此,強化農業執法,建立和完善適應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業行政執法體系和農業行政執行監督機制是當前法制建設的首要任務。

  (三)法制農業要有完善的監督體系

  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對執法工作的監督也越來越完善,有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其中包括組織對個人的監督,領導者被領導者的監督,群眾對領導者的監督;有來自執法機關外部的監督,其中包括人大監督,社會公眾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執法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同時還要大力加強和完善行政系統內部層級監督和政紀、審計、財政等專項監督,並採取有效措施使現有的各種內部監督制度有效地運作起來。當前,推行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就是一種有效的監督形式,它把各種監督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協調的、完整的執法監督網路和監督機制,不僅有利於執法人員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有利於人民群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不斷提高辦事效率,依法行政,真正把依法治農落到實處。

實現法制農業的基本途徑

  (一)加大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認真搞好普法教育,促進法制農業的不斷深入。普法是執法的前提和基礎,法律不僅要靠專門機關和執法人員去實施,更要靠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人民群眾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並監督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依法辦事,才能把法律法規條文變成生動的法制實踐,而執法則是普法的深化和發展,是對法律掛規的全面、正確、嚴格的貫徹實施,也是法制農業的根本要求。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更要帶頭學法、懂法,自覺運用法律法規指導農業實踐。各級農業行政機關要根據普法工作的全面部署.發揮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普法教育中的骨幹作用。特別是要轉變農民“法律是管老百姓”念,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法律的宣傳教育,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廣泛深人的法制宣傳活動,使農民群眾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法制農業不斷引向深人。

  (二)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我國農村多數實行的是以一家一戶為主的經營體系,農民群眾仍處於單個的自然人地位,組織化程度低,在與社會各個階層的經濟關係中往往處於不利的地位。因此,必須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支持和引導農民自由聯合興辦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水平,使農民的各種經濟組織成為改革農產品市場競爭狀態的有益勢力和平衡力量。首先,對於具備一定規模的種植、養殖戶和從事其他行業的專業戶,應當鼓勵他們積極申請登記註冊,取得法人地位,具備法人資格;其次,要積極發揮現有的各種協會或其它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把游離的農民變為該組織的~分子,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三是要以產業化經營的形式,通過龍頭企業同農戶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總之,通過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來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

  (三}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服務等法律支助,維護農村穩定。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生產、生活和經營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農民在社會各個階層中處於弱者的地位,相當一部分的農民還不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不懂得打官司.不會打官司,有的甚至打不起官司,因此為農民提供法律支助是非常必要的。各級政府和司法部門應當從大局出發,把對農村的法律支助作為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積極引導農民依法保障生產、生活、經營中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的穩定。

  (四)加強農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廉潔、高教的行政執法隊伍,不斷提高執法水平。農業行政執法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行政執法的效果,關係政府的形象。要認真推行農業執法責任制,建立以部門首長負責為核心的責任制度,大力提高執法者的素質,牢固樹立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忠於職守,廉潔奉公的精神,並通過執法責任制度來規範執法行為。嚴肅紀律,嚴格管理,強化監督,從嚴治政要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運用法律處理問題、維護人民利益的能力和水平。

  《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加強農業和農村立法,支持和保護農業”,要“依法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為我國法制農業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努力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由過去主要依靠政策辦事向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辦事的轉變。依法活農,依法興農,把法制農業推向一個新階段。

參考文獻

  • 劉延梓,王瑾.法制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J).城郊發展.20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法制農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