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新聞發言人制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聞發言人制度(Press Spokesman System )

目錄

什麼是新聞發言人制度

  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一種新聞發佈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就某項重大事件或政策問題,舉行新聞發佈會,或者約見記者,發佈新聞或闡述所代表的政府、某個社會組織的態度立場,並且作為部門或某個社會組織的代表回答提問。建立和完善新聞發佈機制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主要功用在於,通過及時向公眾通報相關重要信息,保證公眾知情權的實現。通過及時主動地發佈新聞、信息,在輿論引導中把握主動權、減少不利報道。通過及時準確地公佈各類信息,闡述政府或組織的觀點立場,樹立良好的形象。

  新聞發言人作為一種“制度”,其內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項、重要活動、社會關註的熱點問題、海內外關註的問題、重大突發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務、政府決策等所有與公眾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針對這些內容提供的一種接受公眾公開咨詢、質詢和問責的制度安排。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者協會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正式宣佈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由來

  根據我國學者劉建明主編的《宣傳輿論學大辭典》中解釋,新聞發言人是指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任命或指定的專職(比較小的部門為兼職)新聞發佈人員。其職責是在一定時間內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時局問題,舉行新聞發佈會或約見個別記者,發佈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代表有關部門回答記者的提問。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為傳播主體,以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為傳播客體,通過發佈、傳播與公眾利益相關的政務信息和重要新聞來實現政府與社會的溝通,它是一種相對穩定和規範的公共信息傳播機制。

  具體而言,政府新聞發言人向社會發佈的信息應該包括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以及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其他文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計劃及其完成情況等;發佈重大疫情災情的預報、處理情況;發佈政府財政預算、決算和實際支出以及審計狀況,政府投資建設的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等;發佈行政許可的依據、條件和程式以及行政收費項目的依據和標準;扶貧、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標準、條件及實施情況以及其他應當依法主動公開的信息等。當然,上述信息的發佈在具體操作程式上是政務信息的公佈與公眾知情權實現的雙向互動。

  20多年來,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發揮著引導社會輿論、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對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眾知情權的實現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為各國媒體提供有關中國的權威信息,讓世界充分瞭解中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法規相繼建立和完善,促進了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化進程。在當今社會,信息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公眾對信息的知情權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政府希望通過公佈信息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對社會輿論施加影響,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並藉此改善政府形象。於是在公眾和政府共同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和社會化。

  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在政府與公眾溝通中體現了它的實際價值和效能。如,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國際局勢、國內外事務等方面,政府新聞發言人基本能夠迅速及時地作出反應,為媒體提供權威性的信息,保持與公眾的信息通暢,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穩定。各級政府積極探索立足於實事求是,按新聞規律辦事,推進政府資訊公開、透明,促進我國政治民主建設。在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對公眾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公共信息可以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也為公眾保護自身利益提供了依據。實質上,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動力源於公眾知情權的需求。公眾知情權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是監督公共權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新聞發言人制度賴以存在的法理基礎。

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效體現

  關於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際效能,我國學者和專家普遍認為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滿足公眾知情權,實現公眾的民主權利。

  知情權指的是民眾享有瞭解政府工作情況的權利。而新聞媒介對政府行為的報道就成了公眾享有和行使知情權的重要途徑。公民通過新聞媒體獲得和傳播國內外信息,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的重大事務、國家工作人員實行監督,尊重和保護新聞記者採訪、報道和反映真實情況;通過新聞媒體獲取知識,參加娛樂,滿足文化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見,公眾的知情權是現代社會公民的權利,是實現民主權利的基礎。人們先要知情,才談得上去行使其權利。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從理論上說,政府的一切行為,除涉及國家安全、保密的信息外,都要公開。滿足公眾知情權的方式有很多,部門公告、公眾主動詢問、領導發表講話等,但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最便捷、及時、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以較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向最廣大的公眾傳達政府的信息。

  (二)引導輿論,協調政府與社會公眾溝通之間的矛盾。

  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政府藉助媒介平臺與公眾溝通,為公眾提供信息,在公眾中塑造良好形象,獲取公眾的參與和支持,成為現代高效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新聞發言人可以協調政府機構想要在相對保密的環境下工作的要求和新聞記者及公眾要求充分披露政府信息之間的衝突。從西方國家的實踐來看,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一種有限的信息源,作為一種潤滑劑,協調政府、媒體和公眾關係,同時,在此基礎上引導輿論。從傳播學角度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通過議程設置對輿論進行控制。麥庫姆斯在其議程設置理論中認為,大眾註意某些問題,忽略另一些問題的做法本身可以影響輿論,人們將傾向於瞭解大眾媒體註意的那些問題,並採用大眾媒介為各種問題所確定的先後順序來安排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關註程度。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主體就是通過定期發佈一些權威的、經過審定的信息來引導公眾關註哪些事情,忽略哪些事情,從而引導輿論,協調政府與社會公眾溝通之間的矛盾。

  (三)促進政府形象的建設,提高政府在公眾中的美譽度和公信力。

  政府形象是公眾進行評價的,政府在公眾中的美譽度是根據公眾的贊賞度來衡量的。美譽度和公信力是公眾對政府信任度的綜合體現;是對政府共同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正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種實踐,它本身就體現了政府的開放形象。政府的開放程度影響到公眾對於政府的廉潔、勤政、效能等程度的具體評價。由此看來,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塑造政府形象的一種途徑。政府信息公開體現了政府對於民眾的信任,新聞發言人主要是代表政府的形象,由於政府在公眾中的形象具有權威性,政府對某一事件發表的看法、言論是通過新聞發言人發佈的,所以在公眾的心目中,新聞發言人的形象往往就是政府的形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發言人制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