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商科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商科(new business)

目錄

什麼是新商科

  新商科,是相對於傳統商科而言的,是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模式下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屬於新文科的範疇。其實質是對傳統商科進行學科重組交叉,運用跨界思維和方法,不斷交叉迭代和融合創新,將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融入商科教育,以對接新經濟、新商業。[1]

  傳統商科以工業經濟為背景,而新商科以數字經濟為背景,數字經濟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 視野和數字商業價值觀、能掌握運用數字商業規律、知識技能跨界複合、多種思維交叉融合、智商情商雙高、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等鮮明特征的複合型新商科人才,為商業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傳統商科以職能為導向培養專門人才,例如市場營銷金融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新商科以行業為導向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例如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雲營銷等。因此,新商科建設不是將傳統商科推倒重來,而是要增加數字經濟時代賦予商科的新內涵。[2]

新商科的提出背景

  188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沃頓商學院,開啟了大學商科教育的先河。一百多年來,商科始終追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調整和變化。數字經濟時代,社會商業形態、商業模式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急需一場教育範式的革命,“新商科”概念應運而生。[1]

  商科教育與商業市場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傳統商科是以工業經濟為背景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人類社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的出現改變了商業發展的環境,也催生了許多新型學科。自2017年提出新工科之後,在現有商科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了新商科這一概念。

  最早出現在網路上的“新商科”始於2014年6月,由西安歐亞學院在“商業社會需要新商科”中提出。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提出啟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隨後一批高校陸續主辦“新時代、新商科”、“新商科:概念、內涵與實現路徑”等多種研討會。新商科的出現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3]

  2019年3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召開了年度第一次會議,會上第一次針對新商科的概念、內涵和路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4]

新商科的內涵[4]

  (1)新商科是一種交叉融合學科,需要工科、理科與傳統商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傳統商科教育是在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基礎上設計形成的,註重學科的分類、獨立、封閉和自成體系。但新時代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及在商業領域中的運用,促使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和變革,催生了新的技術和技能需求,這種需求急需工科、理科重新與商科進行交叉與融合。

  (2)新商科需要商科教育與產業之間的產學進行深度融合。傳統商科教育與企業的合作並不緊密,通過調查發現,高校雖與企業有校企合作,也有實習實訓基地,包括有頂崗實習等合作形式,但這些合作往往流於形式,或者短期的實習不能滿足學生提升技能的需要,或者不能立即滿足企業生產實踐的需要,人才供求脫節,供需結構矛盾逐步凸顯。技術變革導致知識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產品更新換代頻率升高,要求企業發展、轉型和升級的速度加快,因而不斷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而傳統的校企產學合作不能快速滿足這些新要求,尤其是無法提供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的人才。

  (3)新商科需要不同領域的跨界融合。傳統商業時代,行業和行業之間存在技術壁壘,有明確的界限。在互聯網背景下,行業與行業跨界融合,行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傳統單向型企業向綜合型、平臺型企業轉變,催生出很多新崗位、新職業、複合型工種崗位,這就要求新商科教育也進行相應的交叉和融合,並且在未來促使商業與更多行業交叉融合。

新商科的建設路徑

思路[5]

  一是學科整合。我們用戰略合作、充分的信息共用、流程不斷協調的方式來做事情。我們的商科要嵌套在其它學科裡面,我們希望跟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都整合起來,希望跟工科、理科、農科、醫科甚至軍事這些學科整合起來,還希望跟社科、文科整合起來。特別是我們過去都不太重視社科和文科,我們好多的培養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具體的技術,讓學生去做工程師,做有模型指導的管理者,但不是真正的商業領袖。所以,我們要培養真正的商業領袖,就要給他一些人文素養,給他一些文科的東西,讓他能夠看得更遠、視野更開闊,能夠理解更多的事情,能夠想象未來。

  二是生態整合。要求我們商學院內部各個部門、商學院與大學、商學院跟外部的政府部門、環境管理部門和社會各個部門都整合起來。

  三是價值整合。我們要把底層的價值觀、文化、規範,還有一些哲學、邏輯以及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都整合起來。

  四是虛實整合。我們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還需要把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做起來。

構建和完善[3]

  (一)研究商業本質,構建新商科

  網路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既改變著世界,又改變著商業業態。商科教育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在商業理論研究上加快步伐。研究商業實踐中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效果、新理論,實現從傳統理論範式向現代理論範式的轉變,對商業實踐經驗及商業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成果進行理論化、抽象化、系統化、實證化思考,建立可以闡釋並引領現代商業發展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商業的本質就是利用生產—消費的橋梁作用解放生產力,提高人類福祉。解放生產力是手段,提高福祉是目的。為此,就要研究如何排除不合理的手段,多途徑、多方面滿足人們藏於心、隱於形的消費需求

  (二)在提供豐富合理的課程體系過程中完善新商科

  專業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只有形成完備的專業知識和結構體系,才能被稱為專門人才培養。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越來越走向整合,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知識結構是“T”或“π”型的多元化知識結構,即在廣博基礎上的專精。

  專業教育上的專精在於選擇適合職業要求、人的自我發展的學科養料,併在“合適”的追尋中逐步完善商業學科。“追尋合適”需要依據社會需要、職場場景來把脈與取捨。這種把脈與取捨需要深入現場,與業界互動,掌握現實的商業環境狀況、商業發展趨勢、商業業態變化、商業模式適應程度等,將現場收集、整理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形成場景寫實、實戰經驗、案例庫等。此外,還可邀請業界精英進行講學、傳授實戰經驗等。

  (三)構築學科專業平臺,發展新商科

  現有的社會形態、經濟形態、商業形態都正在和將要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些根本改變挑戰著大學的學科知識的生產方式和學科組織方式。例如,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使技術擴散速度更快,可瞬時共用信息,它們與生產、消費呈液態化關聯,這時的知識生產就不能再封閉於象牙塔內,而是要在開放的平臺上同社會廣泛交流、互動,其學科知識產生的組織方式也要打破系\科的區隔並與之相適應。

  另外,從大學內部看,前沿性、顛覆性的商業業態、商業模式的內涵不斷拓展,也促使學術共同體關註於此、研究於此,催生出新的學科生長點;從大學外部看,商業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多方並存、多元共生的局面,而且市場對新業態、新模式更加敏感,尤其是在商業模式迭代更新上,業界比大學敏感。大學的學科知識生產如果不打破內外壁壘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此,構築內外相互融通的學科平臺以保證學科交融、生長十分必要。

  構築平臺可從組織、資源、方法、平臺等方面整體推進。組織方面主要考慮學術帶頭人,考慮吸收外部成員;資源方面主要考慮人、財、物的跟進;方法方面主要考慮構建好的合作機制、好的人才梯隊、好的文化氛圍、好的評價方式,並將它們用於平臺構建的組織指揮和過程引領;平臺方面強調做好頂層設計,對接產業、業態、模式變革,對接國家和社會需求,滿足凝練學科方向的需要,使之成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開放性、研究性、教學性平臺。

新商科人才的培養[6]

  培養新商科人才需要跳出教育辦教育。基於供應鏈集成服務的應用場景,新的智能化技術與商務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將串聯所有職業崗位的通用能力,因而需要整合新商科多元辦學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從平臺建設、項目開發、環境營造三個方面,協同建設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生態。

  (一)建設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生態平臺

  產教融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辦學環境的升級與優化。新商業時代,跨界融合的協作體建設已成為常態,協作從過去的“資源共用、合作雙贏”轉化為“無界滲透、多邊共贏”,所以推動校企合作從單一走向多元,搭建起更加高端、共用、靈活的產教融合平臺,在產業與教育、學校與企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形成“產中有教、教中有產”的新生態,成為新商科高職教育賦能增效的必然選擇。新商科的定位已然改變了傳統的專業結構和發展方式,要求高職教育發展聚合最高端的行業組織、最強大的企業集團與最優質的職業院校力量,創新治理體系,建設共治型、緊密型的融合式教育共同體,打造教育新生態,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協同能力。開展新商科專業建設的高職院校應著力建立與大型龍頭骨幹商貿企業的緊密合作關係,與一流企業開展專業的建設合作,共建股份制、虛擬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引領校企合作體制創新,提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能力。

  (二)開發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生態項目

  搭建平臺的目的是保障新商科數字化教育項目的成功開發和有效運作。新商科數字化教育項目設計應以客戶為中心,綜合考慮範圍、時間、成本、質量、資源、溝通、風險、採購及相關方等多知識領域的整合,實現要素的系統集成,跨界協同,資源整合,開發精準服務師生的項目。如共同制定新商業企業崗位標準、新商科專業建設標準,共同推進行業品牌專業與優質課程建設,共同建設“物聯網+”商貿物流、“互聯網+”會計金融、視覺交互設計、智慧旅游運營管理、新商業技術等新商科協同創新中心,共同舉辦新商科教師和學生技能大賽,共同建設新商業產教數據平臺,共同建設商業創新研究智庫,共同編製新商業職業教育發展年報,共同建設新商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項目化引領產教融合,制度化推動成果轉化,形成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生態項目池,提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項目的開發、運營能力。

  (三)營造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物理環境

  平臺和項目都需要提供環境氛圍和物理支撐。新商科數字化教育物理環境包括基礎環境和專業環境,都需要多元主體協同營造。基礎環境本質上是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要求搭建基於雲架構的平臺,從智慧基礎、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決策五個維度,以業務流程再造為突破,建設數字化教學、綜合管理、公共服務、運維監控、數據挖掘分析、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系統互聯、信息共用、數據集成,協同促進新商科院校環境智能化、教學現代化、管理精準化、決策科學化、服務個性化。專業環境建設在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無錫商院)體現為建設新商科專業協同教學“智匯谷”(包括新商業應用展示中心、體驗中心和專業協同教學中心等),還需要建設新商科科技服務“智匯谷”(包括創新訓練中心、創造創意工匠工坊等),側重培養新商科人才應用創新能力,形成線上線下相嵌扣,提升新商科專業的技術服務能力,實現科技創新反哺教學。

參考文獻

  1. 1.0 1.1 曹穎. 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構建與探索[J].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2021.
  2. 肖安法. "新"之所在——新商科的內涵及建設路徑探討[J].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2019
  3. 3.0 3.1 呂朝暉. 新商科:學科內涵與實現路徑[J]. 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4. 4.0 4.1 張樂融. 新商科人才需求與培養[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
  5. 霍寶鋒.《新商科:新時代的整合者——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主任霍寶鋒教授 “新時代·新商科”主旨論壇報告》.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018-11-06
  6. 葉東.《“新商科”:基於業態更新的專業再造》. 江蘇教育.2021年5月21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商科"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