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價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學價值(Teaching Value)
目錄 |
教學價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學主體與滿足教學主體某種需要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的形成必須依賴於教學主體的實踐活動。
以社會為主體,教學價值是指相應層次有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對社會人才素質和人才種類需求的滿足程度,或者說是社會從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教學價值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主體的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係,通過教師需要獲得滿足,從而使自我生成、自我發展,追尋生命價值實現與生命意義充盈。
教學是一種人為的和為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正是這種人為性決定了教學是一種價值負載的活動。價值主體可以從社會與個體兩個層次來加以分析。以社會為主體教學價值是指相應層次有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對社會人才素質和人才種類需求的滿足程度或者說是社會從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利益。從個體角度來說教學價值是指主體的教學需求通過教學過程得到滿足從而形成的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利益關係。而價值客體則包括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以及師生自身的內心客觀世界。因此可以把教學價值定義為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學主體與滿足教學主體某種需要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的形成必須依賴於教學主體的實踐活動。強調社會歷史條件及具體的教育教學環境就是因為價值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教學價值不同的教學環境影響教學價值的實現同時不同的教學主體的不同需要也決定了教學價值的多樣性。
教學價值是一個多元的範疇,任何一種教學價值取向都不可能成為唯一的價值真理而獨領教學活動。多元化的價值體系可能難以消除各種價值取向之間的矛盾與對立,但是應該努力在多種可能性中尋求最佳的選擇。在多種可能性價值中,教學活動過程的自足性的“實踐智慧”是一種值得追求並可以實現的價值。 在理解教學價值這一概念時,通常把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係作為解析價值概念的理論基礎。教學價值被理解為是教學客體滿足教學主體需要的一種關係,希望達致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的和諧統一。這種認識超越了單純的“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兩種對立的價值理論,突出了教學價值的社會歷史性、主體實踐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積極意義。但是這種理解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時,則由於過於強調主體的需要以及社會發展對主體需要的影響,而使教學成為實現主體需要的工具。
1.體現了人的價值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教學價值的實現必然以人的價值實現為前提。人的價值具有兩個方面,即人作為主體的價值與人作為客體的價值。人作為主體的價值是指人通過價值關係使自身需要獲得了滿足,這一價值關係的結果被作為主體的人所擁有,也就意味著擁有價值,從而它也就成為人的價值的一部分。由於只有人才能成為價值主體,而不斷地根據自身的需要在與對象的關係中作出有利於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選擇,這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人在哪裡活動,就在哪裡追求自己作為主體的價值,人尋求作為主體的價值表明瞭人的存在及人存在的主體性。而人作為客體的價值是指人作為客體去滿足他人。在這兩方麵價值中,人作為主體的價值是根本性的,表現為為我的價值,人作為客體的價值是派生性的,表現為他人的價值。
2.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目前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阻礙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的瓶頸。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也成為教師研究中的顯學。誠然,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能力的提高肯定會對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有的認為教師解放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有的認為通過科研或實踐共同體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等等。應該說這些措施都對教師專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些多為外部因素,並未從根本上找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動因。教師專業發展從本質上說是個體行為,只有使專業發展成為作為個體的教師的內部需要,才能從根本上點燃專業發展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就是教師教學價值的實現。
3.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推進
實現教師的教學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教學價值的實現不僅使教師有歸屬感和成功感,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於課程改革洪流中的熱情,從而使教師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發展,從關心自身到關懷學生,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價值,而且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而這種內因才是課程改革繼續深人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