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价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学价值(Teaching Value)
目录 |
教学价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主体的实践活动。
以社会为主体,教学价值是指相应层次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社会人才素质和人才种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社会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教学价值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使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追寻生命价值实现与生命意义充盈。
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这种人为性决定了教学是一种价值负载的活动。价值主体可以从社会与个体两个层次来加以分析。以社会为主体教学价值是指相应层次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社会人才素质和人才种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社会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从个体角度来说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从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而价值客体则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师生自身的内心客观世界。因此可以把教学价值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主体的实践活动。强调社会历史条件及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就是因为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不同的教学环境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同时不同的教学主体的不同需要也决定了教学价值的多样性。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取向都不可能成为唯一的价值真理而独领教学活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可能难以消除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但是应该努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寻求最佳的选择。在多种可能性价值中,教学活动过程的自足性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值得追求并可以实现的价值。 在理解教学价值这一概念时,通常把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作为解析价值概念的理论基础。教学价值被理解为是教学客体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希望达致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和谐统一。这种认识超越了单纯的“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两种对立的价值理论,突出了教学价值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这种理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时,则由于过于强调主体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对主体需要的影响,而使教学成为实现主体需要的工具。
1.体现了人的价值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必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前提。人的价值具有两个方面,即人作为主体的价值与人作为客体的价值。人作为主体的价值是指人通过价值关系使自身需要获得了满足,这一价值关系的结果被作为主体的人所拥有,也就意味着拥有价值,从而它也就成为人的价值的一部分。由于只有人才能成为价值主体,而不断地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与对象的关系中作出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选择,这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人在哪里活动,就在哪里追求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人寻求作为主体的价值表明了人的存在及人存在的主体性。而人作为客体的价值是指人作为客体去满足他人。在这两方面价值中,人作为主体的价值是根本性的,表现为为我的价值,人作为客体的价值是派生性的,表现为他人的价值。
2.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阻碍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瓶颈。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成为教师研究中的显学。诚然,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提高肯定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有的认为教师解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有的认为通过科研或实践共同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都对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多为外部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教师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个体行为,只有使专业发展成为作为个体的教师的内部需要,才能从根本上点燃专业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就是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
3.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
实现教师的教学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不仅使教师有归属感和成功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课程改革洪流中的热情,从而使教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展,从关心自身到关怀学生,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这种内因才是课程改革继续深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