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探究性學習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探究性學習(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式與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解讀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探究性學習模式,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選擇是否用探究學習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學生由過去主要聽從教師講授,從學科的概念、規律開始學習的方式變為學生通過各種事實來發現概念和規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當學生面臨各種讓他們困惑的問題的時候,他就要作出各種猜測,要想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然後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查閱文獻資料、檢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資料,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後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同於科學家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的主要區別在於,探究性學習必須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內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的結構,所以這個過程在許多情況下都要被簡化,比如,提出問題這個環節,在大部分的教學活動中,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由教材提出問題。在獲取事實這個環節,常常是由教師和教材來確定研究方法、步驟、所用材料等,這樣就省去了學生設計實驗的環節。探究性學習中也要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是非常必要的。

  探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果不親自參與探究,學生就無法理解科學探究的艱難,無法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科學家怎樣通過一次一次的嘗試來解決問題。參與探究可以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

  核心是學生要有問題意識。“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決問題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所以說問題是知識積累、思想、方法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

  目標是指通過一定學段的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地發展所能達到的基本標準。它是人們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對研究性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作出的預見性反映。

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過程。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親身的體驗與實踐,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利於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二)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過程的。學生藉助於一定的手段,運用多種感官,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在做中學,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始終。探究性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感知、操作和語言等外部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交融、統一,使認知活動建立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之上,用學習主體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習者的發展。

  (三)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追求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和諧統一,接受學習重視學習的結果,探究性學習更加關註學習的過程。探究性學習非常註重學習過程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強調儘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儘可能地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創新過程。

  (四)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很靈活的,沒有像知識目標那樣明確具體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是開放的,在探究結果的要求上是開放的。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統一規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大膽地懷疑,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探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基本模式

  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動手做”學習模式和情境探索學習模式。

  (1)“動手做”學習模式

  “動手做”(Hands-on)是一種實施科學教育的模式,其特點是,教師通過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動手做”強調通過做科學來學習科學。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式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活動而學習,他們親自動手做實驗,併為理解實驗所帶來的東西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或者進行實驗的某些情況而提出建議。在美國,大部分動手做活動和課程都是整合到具體學科中,這些動手做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真實世界中通過親手操作的活動來學習知識。在法國的《小學科學教學動手做活動指南》中,還列出了“動手做”模式的實施要點。

  (2)情境探索學習模式

  情境探索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有兩點:

  • 為不同類型學習者設置適合於他們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特定情境,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探索,併在探索過程中自主地選擇適當的輔導內容和輔導方式。
  • 通過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進行探索,學習者不僅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將各種不同的情境和相應的探索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多樣化的情境探索學習。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併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指導者”。

基本策略

  教育工作者從實踐中總結出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些基本策略:

  (1)力求展示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結合相關教育內容,強調知識發生的過程,及時剖析科學探究的規範過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全體參與探究過程

  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探究以問題為導向,問題的提出源於仔細的觀察,學生可以是課外隨意的觀察,也可以是對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觀察。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學生的認知心理衝突,更能誘發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欲,增強學習動機。

  精心設計教學程式,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學生作為探究過程的主體,其主體性貫穿於發現並提出問題、提出假說並預期結果、實驗證實或證偽、解讀數據並交流成果的探究全過程;體現在主動參與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結構的構建等知識發生的全過程。探究的主過程要明確體現科學方法這一主線。

  (3)精心構思,把思維品質的提升作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品質極為重要。引導探究過程時,應針對探究的每一過程,對思維品質的不同層面進行針對性培養。

  狠抓“發現問題”環節,突出思維的敏銳性。探究從問題開始。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個人知識積澱有關,更取決於思維的敏銳性。為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除創設引入探究時的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利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和反覆實驗查證,或利用課文中涉及的內容,不失時機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經常是科學史中的實例) ,使學生受到思維敏銳性的培養。

  鼓勵提出多種假說,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科學的發展源於懷疑的態度,沒有思維的批判性,就不會有創新。要在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審視現象和問題,多維認識客觀世界,從而“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探究過程中,不同學生提出的假設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謬的假設,只要有獨到的理由,就應當鼓勵。

  指導實驗設計,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在實驗設計的環節上,最需要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循序漸進。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托,分析實驗設計的基本過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具有啟發性。

  強調運用思維的概括性去總結規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儘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總結規律。

註意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在各科目中都可以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在各個科目中均應大力提倡。不僅在小學科學、中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科目中,而且在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藝術(音樂、美術)學習中,均應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各科課程教學研究的共同課題。

  (2)不同學段對探究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

  在這方面,科學探究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如:

  ①小學階段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主要是以系統的觀察、對常見物體的擺弄、測量為基礎,對物體及其屬性的檢驗和定性描述(物體的性質、這些性質隨時間的變化、當物質相互作用時所發生的變化),從事分組和分類的活動,思考這些物體之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以及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和跟蹤記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可以設計和完成簡單的實驗來探究科學問題了。到了4年級,許多學生已經可以接受科學實驗的概念了。學生要學會採用簡單的設備和工具(如尺子、溫度計、鐘錶、天平、彈簧秤、放大鏡等)收集數據,並學會以口頭方式、圖示方式或書面方式報告和交流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

  小學階段的重點是培養觀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據觀察結果進行解釋說明的能力。應該鼓勵年幼的兒童談論和畫出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年齡大的學生應該學會記日誌、使用儀器並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和測量結果。對於小學生來說,應該強調科學探究的經驗和對假設的思考,不要過分強調科學術語的使用、科學結論和信息的記憶。

  ②初中階段

  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如學生除了應該學會系統的觀察外,還應該能夠進行精確測定(定量描述),並會確定和控制變數。學生還應該學會運用電腦查詢、檢索、收集、存儲、組織、總結、顯示並解釋數據,併在此基礎上預測和構建模型,還應該學會通過批判性和邏輯性思維建立證據和解釋之間的關係。同時,學生還應該學習把數學運用在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並認識到不同性質的問題需要進行不同的科學探究。

  ③高中階段

  對於高中生,則要求他們闡明問題、方法、對照組、變數的選擇與控制(如識別不產生影響的變數、影響較小的變數、對結果有負面影響的變數)、實驗的誤差,要求他們對指導科學探究的概念和理論框架進行思考和說明。高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最終應該構造出一種解釋方案或一個模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數學模型),由於高中生瞭解了更多的科學概念和過程,因此就要求他們的解釋更加精緻。

  (3)把探究性學習與現代技術(如多媒體互聯網)相結合。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時,可以從幾個方面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技術。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信息和資料為自已手頭的探究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某些電腦軟體數據進行處理。其次,我國的許多網站中出現了“基於互聯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註冊,選擇探究課題,申請指導教師,在開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通過互聯網記錄下自己的進展情況,由網站安排的指導教師隨時對學生的探究計劃和行動進行質詢和指導。

  (4)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從評價方法來看,學生的探究素質往往難於通過紙筆測驗來加以評價,因為紙筆測驗中無法顯示出探究素質的水平。因此宜採用檔案袋的方法來評價,或直接給學生一個探究任務,根據他們的實際表現來加以評價。

  從評價的內容來看,重點應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對探究本質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結論或結論是否正確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指標。

探究性學習教師作用

  在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選擇課題

  探究性課題的內容是廣泛的,課題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因地制宜,多渠道發掘資源,適時將課題延伸到課堂教學外,觸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體的選題過程中,應堅持興趣原則,要註意把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註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熱點來選取探究課題, 並從現代科技發展方向出發, 密切註意最新科技成果與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聯繫。

  (二)指導學生開展活動

  選題一旦確立, 學生可根據各自的選題和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組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組。在探究活動開始前,應指導學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如優選課題形式、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準備。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實可行,能否保證有嚴密的科學性,教師必須加以指導。教師也應給學生介紹一些適合的參考書、必要的探究場地和材料。在探究活動中的查詢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市場分析等都應由學生自己完成, 教師要適當地加以指導。在探究性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一方面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客觀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要學習運用想象、聯想、演繹、歸納、類比等方法發現客觀實際問題,運用分析、綜合等方法探索解決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 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 並註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 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註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 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切忌將學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 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教師還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的教育資源, 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指導組織結果評價

  評價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註意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必須充分關註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因此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有學生的積极參与,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 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華,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1.評價內容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應包括態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結果等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 如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積极參与,有責任感;是否主動協作, 組員關係是否協調;是否主動提出探究設想和建議等。

  二是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反映出來。

  三是探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 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探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探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探究筆記, 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2.評價手段和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組內個人評價相結合, 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指標宜寬不宜窄,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探究性學習"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