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折算暴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折算暴露[1]

  折算暴露又稱“會計暴露”,是指跨國企業會計期末進行財務報表合併過程中,由於形成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歷史匯率不同於報表合併時所採用的現行匯率(或期末匯率),致使有關會計項目上出現賬面損益,給企業財務報表造成扭曲性影響,從而影響股東們及社會公眾對公司經營成果財務狀況作出正確評價的風險

折算暴露的計量[2]

  折算暴露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

  1.國外子公司的規模。

  一般來說,國外子公司的規模大,在跨國公司總體業務中所占的比重就大,規模大的子公司凈資產或凈負債數額也會比較大,這樣該子公司合併財務報表中的折算暴露也就比較大。

  2.子公司東道國貨幣的穩定性。

  由於子公司財務報表通常以東道國貨幣計量,所以其報表各項目在合併時的折算金額將受到東道國貨幣穩定性的影響。東道國貨幣的穩定性越差,折算風險越大。

  3.折算方法。

  目前,世界各國折算財務報表的方法尚不統一,各種折算方法對同樣的報表進行折算時會得出不同的數字。如第九章第三節所述,目前折算方法雖然有結賬日匯率法(現行匯率法)、流動與非流動法貨幣與非貨幣法時態法,但實務中已趨向於採用結賬日匯率法(現行匯率法)為主、在某些情況下採用時態法為輔的方向發展。採用不同的折算。

  方法,折算暴露的範圍就會不同:若子公司報表中的存貨項目因屬於流動性項目而按現行匯率折算時就屬於折算暴露的範圍;但若將存貨歸於非貨幣項目而按歷史?亡率折算則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就要排除在折算暴露的範圍之外。其他一些項目,如長期負債、以重置成本計價的固定資產等,也會由於折算方法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折算金額。

折算暴露的控制[2]

  對於折算暴露,一般採用資產與負債配比的方式進行控制,即創設新的外幣資產或負債來抵銷原來存在折算暴露的外幣資產或負債。可以採用的具體方法與控制交易暴露的各種套期保值方法相同。例如,假定一家美國跨國公司在英國有一家全資子公司,某年年初預計子公司全年盈利為loo0000英鎊,子公司計劃將盈利全部用於在當地重新投資,則該跨國公司儘管不存在可預見的交易暴露(無需將英鎊兌換成美元),卻存在折算暴露。要消除這loo0000英鎊投資所存在的折算暴露風險,跨國公司需要在全球範圍內設法創立金額大體相當的英鎊負債。年底時,如果英鎊匯率提高,跨國公司將由於擁有負債而發生一筆損失,但同時合併子公司損益時又將產生金額相當的一筆收益,兩者相互抵銷;如果英鎊匯率下降,則擁有負債所產生的收益正好抵補合併盈利的下降,保證子公司盈利合併時不因匯率變動而減少。

  對折算暴露進行套期保值在實務中存在難於解決的問題,如盈利預測不夠準確、某些貨幣無法獲得遠期合同等,更為嚴重的是,有時為了消除折算暴露卻帶來交易暴露,從而形成兩種暴露無法同時消除的尷尬局面。因此,應付折算暴露的最好辦法是,外匯風險管理中致力於交易暴露和經濟暴露,而對折算暴露,只需在財務報表中說明本期合併盈利受折算暴露影響而升降的金額即可。

折算暴露的管理[3]

  由於交易風險與折算風險管理方式的相似性,使許多管理學書籍把二者劃歸一類。不過即使是同一管理手段,在處理折算風險時,因避稅等因素的作用,要實現完全保值所需的保值規模及效果也會與交易風險暴露而有所區別。

  對於折算暴露的處理,通常採取資產負債表保值法,即設法將以外幣暴露資產和負債予以抵消,使凈折算暴露為零。具體說來,根據資產負債中的構成,分別採取不同的保值手段。對於流動項目的資產負債需根據各種幣值的情況採取相應的對策;具體方法如下:

         保值戰略

       資產    負債

  硬通貨  增加    減少

  軟通貨  減少    增加

  上述的保值戰略實際上是要求企業設法使暴露的外幣資產和外幣負債相互抵消。為了實現這一點,既可以調整資產,也可以調整負債或雙管齊下。比如一家公司欲降低折算暴露,就應當在當地貨幣貶值前,將其持有的暴露資產(如銀行存款)轉化為母國貨幣計值的資產,或將外幣計值的負債減少,用當地貨幣計值的負債來代替。這種調整可以用直接的方法進行,也可以採用間接的調整來完成。

  直接調整包括採購硬通貨進口品、購買硬通貨有價證券,償還硬通貨計價的應付款或銀行借款等。間接調整包括公司內部轉移定價,加快股息、費用和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及提前與錯後支付調整。

  如前所述,折算暴露只是一種帳面暴露。是一種以往結果的現期靜態帳面反應。在實際調整時,還需考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各種幣種的未來現金流的規模、結構和時間,只有在此基礎上作出的調整,才不致頤此失彼,不致因現期的調整引發將來更大規模的調整或經營中的困難。

  用資產負債喪的狀況,分別保值的方法,同佯需擔負相應的成本費用.而且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設想預期的貶值並未發生,根據錯誤判斷實施的保值戰略徒增經營成本和困難。若大名數企業都預見到某一種貨幣會貶值,每個當地公司都想推遲外幣應收款的收回,都想從當地金融市場融資,其結果必然使信貸條件和融資條件惡化。減少當地貨幣現金的持有量,很可能會使正常經營所端的流動資金受到衝擊。賣出當地貨幣的有價證券,並去購買外幣證券,不得不放棄高利率的收益而屈就低利率。你想用硬通貨標價商品出口,而貿易伙伴的立場又恰恰相反。如此等等,使這種方法的效用大打折扣。

  另外,閹不同的折算方法測算的同一公司的折算暴露規模並不相同,項目也不一致,從而依據不同的折算方法需要處理的項目種類和管理範圍也會有所區別。比如在時態法下,存貨和固定資產都是非暴露性資產,而在現行匯率法下,則不然,與此相對應,各自的處理方式也必然不同。

  企業也可利用遠期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保值。應用遠期市場保值時,先在遠期市場上出售被暴露的通貨,然後在即期市場上購進該種通貨,用於遠期合同要求的交割。假定某公司按現行匯率法計算的凈折算暴露為3萬美元,若該公司預測1年後會貶值,就可以在遠期市場賣出美元,當公司預測的美元貶值在一年內成為現實並低於遠期匯率水平時,即從即期市場買進美元,結清遠期美元賣出合同,以抵消折算風險暴露的損失,達到保值的目的。

  貨幣市場保值的方法與此相類似。同上例,該公司可先商借美元,再將美元兌換成硬通貨(本幣),並投資於硬通貨有價證券,一年後若美元貶值幅度足夠大,則硬通貨投資所得的本利和將超過美元借款的本利和。同時涉險的美元資產也得到抵補。

  但無論是遠期市場保值還是貨幣市場保值,其成效如何最終取決於到期的實際匯率,當實際匯率確實發生貶值,企業將由此受益,反之企業將遭受損失。

參考文獻

  1. 陳信華編著.國際金融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07月第1版.
  2. 2.0 2.1 郝振平編著.國際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5.
  3. 陳蔭枋 唐維霞.跨國經營財務管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09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折算暴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