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型社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迴圈型社會[1]
迴圈型社會是指以物質迴圈、高效、節約利用為目標,以生態學為指導原則,遵循經濟規律,通過實現從國家發展戰略、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管理體制,到全社會各層次主體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以及經濟發展模式全方位、多層次的轉變,建立一種能夠長期、有效、穩定地支持經濟系統按照迴圈經濟模式運行的社會功能機制和結構,逐步形成以迴圈經濟運行模式為核心,符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友好要求需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的高效、和諧。
迴圈型社會的基本要求[1]
1、對待資源、能源的有效利用,處理廢棄物等環境問題以一種新的社會模式,在時間及空間的迴圈體系中加以解決;
2、嚴格控制廢棄物的產生,使廢棄物的排放減量化;
3、對可利用資源,採取再次使用或再生利用的方式,達到物盡其用;
4、對於可利用能源,通過燃燒或其他方式回收熱能;
5、對無利用價值的廢棄物,採取無害化處理。
迴圈型社會的內容[1]
1、以生態文明為主導意識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出現的重要文明形態。它是對工業文明的升華,是對傳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內涵的擴展。從它自身的內涵看,生態文明既包括人類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安全的意識、法律、制度、政策,又包括維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組織機構和實際行動;
2、以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系統協調發展為目標。迴圈型社會以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和對產品實行綜合利用及迴圈利用為手段,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社會發展模式;
3、融清潔生產、綠色消費於一體。迴圈型社會就是通過轉變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社會生產模式、消費模式,抑制自然資源的消費和廢棄物的排放、減輕環境負荷,從而達到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形態;
4、以綠色社區為基本單元,以綠色公民為細胞。狹義迴圈經濟主要解決生產領域和經濟活動領域的資源迴圈再生問題,迴圈型社會在此基礎上,主要推動社會領域的資源迴圈利用。因此,需要加強社會基礎建設和公民素質教育。只有公民具有迴圈經濟意識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行為規範,只有把每一個社區都發動起來,從生態社區、生態城市,繼而發展生態省,實現迴圈型社會的過渡;
5、系統化建設是迴圈型社會的主要思路。迴圈型社會建設領域的廣泛性、對象的複雜性、主體的多元性和手段的多樣性決定其發展模式應具有系統性。系統模式主要是試圖通過法律手段、政策手段來改變和約束人類的社會行為,在整個社會範疇內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比如日本,它以3R原則為核心,通過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情報激勵、非政府組織與生產者的協議、擴大生產者的責任、生態需求六個方面的措施來構築迴圈型的社會經濟體系。其中前兩項帶有強制性,後四項則以協商自願為原則。
迴圈型社會的特征[1]
1、按照生態規律確定人類活動的方式;
2、迴圈型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全面和諧的社會;
3、迴圈型社會是一個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
4、迴圈型社會需要建立相應社會經濟技術體系;
5、迴圈型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方式;
6、迴圈型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環境倫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