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外引內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外引內聯

  外引內聯是指經濟特區提出並實行的對外引進和對內聯合政策的簡稱,它泛指中國引進外國資本技術管理方法及國內各地區間相互聯合的—切行為過程。

  外引,是指特區從國外、港澳地區等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總稱,它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內容。資金的引進往往伴有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的引進;設備的引進往往也伴隨著資金,技術等的引進。

  內聯,首先是指特區與國內各地的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如特區與內地聯合辦廠等,達到增強外引能力,傳遞先進技術,揚長避短,發揮特區與內地雙重優勢,促進特區與內地的共同發展。其次也泛指國內非特區間的經濟聯合。對外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科學管理方法,對內聯合國內非特區,充分利用內地的人力、財力、物力,發揮。兩個扇面”的輻射作用,是經濟特區活動的兩個主要內容。

外引內聯主要包括

  外引內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把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引進來,加以吸收、消化、創新,向內地轉移,另一個是要把沿海生產的“洋貨”向內地銷售,把內地的原料、產品在沿海加工增值後出口,進入國際市場,取得更好的效益。

外引內聯的應用[1]

  一、拓展“外引內聯”對特區發展作用重大

  首先,外引內聯是特區經濟騰飛的雙翼。深圳特區的目標就是建成以工業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綜合性的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特別是發展外向型工業,在特區的產業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外向型經濟意味著與國際市場建立緊密的聯繫。因此,經濟發展必須走經濟國際化的路子。同時特區要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住腳跟,必須以全國廣闊的內陸腹地為其後盾,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實行外引與內聯相結合,使其成為聯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樞紐點,發揮“四個視窗。和“兩個扇面。的功能作用。在“外引。方面:深圳是全國利用外資最多,“三資。企業密度最大的地區。1979年至1988年引進外商直接投資22億美元,占全市基建投資的40%,相當於同期全國利用外資的1/7。1989年“三資。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達69.6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8.3%,其中出口工業產品產值44.18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品出口總額的65%。在內聯方面:截止1989年底,深圳特區同中央25個部委,28個省、市、自治區簽訂的內聯合作項目,實際投入資金30多億元,辦起多類企業3900多家,1989年工業產值達38.7億元。“外引內聯。在特區的經濟發展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建立外向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增強出口創匯能力,要能生產大批在國際市場有競爭能力的出口產品,主要的要靠外引內聯。從總的情況看,深圳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技術和管理水平也比較低,能夠打進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還不多。只有更高水平地引進外資,更好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又有效地利用內地豐富的資源、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現有的工農業生產基礎,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特區外向型經濟的程度。

  二、外引內聯的特點及趨勢

  (一)外引的特點及趨勢。深圳特區的對外引進工作以1985年為時間界限,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1985年以前基本是圍繞“鋪攤子,打基礎。這一工作重點展開的。從1986年開始,特區工作重點轉移到抓生產、上水平、求效益方面來,深圳的對外經濟聯繫與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外經濟聯繫與合作向縱深發展;利用外資增幅較大;工業項目在引進外資中占主導地位:外資來源趨向多元化;引進項目的選擇性較大。隨著外引工作的深入拓展,呈現出如下趨勢:一是外商投資將進一步增加。1979年至1988年深圳特區引進外資平均每年遞增17.8%。今後幾年整個世界經濟呈低速增長,將為特區經濟的繼續增長提供極好的經濟條件;國際資金市場的利率穩中有降,將更有利於深圳引進外資;世界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有利於特區輸入適用先進技術,促進深圳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二是外資來源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國際財團跨國公司紛紛涉足深圳,大中型工業項目和先進項目比重有所增加。據統計1989年已有20多家外資銀行在深圳註冊。這些將使特區的外引工作出現了一個新的格局:對外引進將從數量增長型轉向質量和技術先進型,出口市場上將由主要依賴港澳市場轉為港澳市場和遠洋市場並駕齊驅的局面,與港澳地區的經濟聯繫和合作關係將由鬆散聯繫的低級階段上升為緊密聯繫的高級階段。

  (二)內聯的特點及趨勢。特區建立以來,內聯發展迅速,在發展過程中有如下特點:一是多元化。聯合不僅有工商,工農,農貿型的聯合,而且有技貿和貿技的聯合。聯合的形式從地區發展到跨地區,跨行業的多邊聯合,從單一的行業聯合,發展到工農商技的多邊聯合:二是集團化。不少企業開始走向跨行業的聯合,出現了像華聯紡織集團、賽格集團等等一批集團化的聯合企業,走集團化、社會化的發展道路:三是“中中外”企業發展比較迅速.到1988年底止,已達到1784家,在出口創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雙向型。不僅內地企業到深圳聯合,深圳企業也到內地與各省,市,自治區的企業聯合。到1988年底止,深圳已有86家企業到內地設立工商企業和分支機構,協議投資1億多元。隨著特區經濟的發展,內聯工作的前景更加廣闊。但目前也存在著一些值得註意的問題。一是貿易型或工貿綜合型項目比重大,工業項目比重小。從總體上講,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二是一般性項目多,高科技,風險性投資比重少。至1987年底,全市內聯屬於科學研究,綜合技術服務型項目僅23個。1988年上半年雖有較大幅度增長,但也僅占項目數的4.9%,投資數的11.3%;三是內聯企業管理體制尚未理j頃,內耗嚴重,短期行為普遍,再投資欲望減弱,發展後勁不足。

  三、進一步加強外引內聯的對策

  為適應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要求,切實提高外引內聯的質量,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在外引方面。一是要加強宣傳工作,通過舉辦展銷會,博覽會、技術交流會,洽談會和必要的互訪活動等,宣傳特區的投資環境,宣傳福田保稅區,鹽田港,飛機場等大項目,向外界塑造深圳良好的印象,拓展合作對象。二是理出一批辦得比較好的企業和項目,吸引外商投資。三是在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時,積極吸引外資參股。四是對全市的重點項目,要積極與有影響的國際財團聯繫,爭取資金,儘量爭取利用外國政府和世界銀行的援助性貸款和出口信貸。五是進一步做好外商投資的服務工作。市投資促進中心和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要在這方面多想辦法,多採取一些措施,幫助投資者儘快瞭解深圳投資的“軟硬-環境,提高辦事效率,解決實際困難。六是繼續改善投資的軟環境,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繼續完善有關外商投資的政策和法規,增強特區的吸引力。

  (二)在內聯方面:要研究制定更優惠的政策,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創造更優化的投資環境。要鼓勵內地省,市和一些大型企業到深圳集中投資,搞高層次,大規模的開發,發展高科技和外向型企業;鼓勵內地省市在深圳開辦獨資企業或“中中外-的合資企業;鼓勵內聯企業拓展外向型經濟的路子,建立各省市出口產品基地,進一步建立健全協作網路,加強與內地的地區性聯合或行業合作。要切實加強與內地駐深辦事處、聯絡機構的聯繫,發揮他們在信息交流和物資串換等方面的作用;要有計劃地組織市和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同志“走出去”,開展訪問和考察活動,積極主動地做好內聯工作。

參考文獻

  1. 秦文俊,鐘鬥祥.深圳特區十年[M].海天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Gaoshan2013,Mis铭,林巧玲,Tracy,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外引內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