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城市旅游資源是指吸引游客的事物,是旅游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活動的客體。在城市旅游業中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游”是中心。因而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的支柱之一,是旅游業得以發展的基本前提。廣義的旅游資源包括作為游覽對象的自然景觀、歷史古跡、人文學觀、當代建設風貌,也可包括為旅游服務的人力資源,為發展旅游事業所需的財力和物質資源等。狹義的旅游資源僅指參加游覽的目的物。一般認為:旅游資源具有吸引功能、旅游價值、可開發性和廣泛性等基本屬性。因此,凡能對旅游者產生游覽觀賞、知識樂趣、度假修養、娛樂消遣、探險獵奇、考察、探索、學習、研究等吸引力,能消磨閑暇時間並產生經濟價值的客體和勞務皆屬旅游資源。它們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加工製造的;有的是可永續利用的,有的則是可消耗掉的。旅游資源的範疇是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是無窮無盡的。只要積極開發,就可以使旅游資源日益豐富。[1]
城市旅游資源的特征[2]
(一)廣泛性
按照現代城市旅游的理念,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後,可以發現:旅游資源的概念和範疇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幾乎可以用“無所不包”來形容城市旅游資源的廣泛性。在當今城市中,一切社會事件、現象、活動和事物都有成為旅游資源的可能。城市旅游資源的外延正迅速而又無限地伸展著,這就是城市旅游資源的廣泛性。
城市旅游資源廣泛性最突出地表現在其社會旅游資源品種的繁多和數量的巨大,使得城市旅游資源與鄉村旅游資源在結構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城市旅游資源的廣泛性還表現在資源的特色既可以本地化(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故宮、頤和園),也可以是異地化(具有西洋風情的上海外灘建築、歐羅巴主題公園),這是由於城市特征、開放性和流動性——所造成的。大膽拿來,為我所用,這正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
(二)滲透性
與廣泛性密切相關的是滲透性。旅游資源正逐漸地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行業,這就是所謂的“大旅游”。最初,人們以為旅游資源就是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後來逐步把民情風俗、餐飲美食、娛樂休閑、商業購物等也劃人資源的範疇,再後來旅游的實踐證明:城市中的醫療、體育、工業、農業、教育、文化、科技、交通、金融、房產乃至宇航等都可視為與旅游相關的產業或行業,都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從與旅游“無關”到跟旅游“相關”的過程,就是城市旅游資源的滲透過程。
(三)差異性
由於地域的差異、歷史的差異、文化的差異、經濟的差異,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乃至未開發地區之間會呈現出不同的特色,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北京與紐約、香港與羅布泊、上海與大寨之間的區別是一目瞭然的。正是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各個城市在發展旅游需要有不同的定位與形象;也正是因為差異性的存在,一個城市有必要移植異地的資源,例如北京的“世界之窗”、深圳的“中華民俗村”;也還是因為差異性的存在,所以一個城市又不可能完全移植其他地方的資源,無錫歐洲城的凱旋門與“原產地”法國的凱旋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有些學者還根據旅游資源的結構差異,把城市進行分類,名之為:歷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南京)、特色小城鎮(如山東濰坊、廣州佛山)、現代都市風光(如倫敦、柏林);也有的學者把城市分為文化型(如北京、巴黎)、商貿型(如大阪、香港)、花園型(如華盛頓、新加坡)、娛樂型(洛杉磯、澳門)。
(四)複合性
城市旅游資源的不僅組成要素是複雜、多樣的,而且組合方式也千變萬化。這就是城市旅游資源的複合性特征。“從資源的性質來看,複合性的旅游資源既包含人文資源,也應有自然資源;從資源存在的形式來看,複合性的旅游資源包含以物質形態出現的資源,也有以氣氛、氛圍等無形的形態出現的資源;從存在的時間看,既有固定、長期的,也有臨時、季節性的;從資源存在的目的來看,既有作為城市各種功能用途的建築物及場所以及傳統歷史文化的遺址,也有專為吸引旅游者而由旅游開發機構人為創造的各種吸引物。”正是通過各種旅游資源合理的組合、交相輝映才造就了城市旅游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五)變易性
變易性是指城市旅游資源始終處於動態變化的過程之中。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旅游需求會發生變化,並由此而影響旅游吸引力。曾經名噪一時的旅游資源可能會隨著人們旅游興趣的轉移而失去魅力,而原先鮮為人知的事物卻有可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迎合旅游者的興趣成為了旅游資源。譬如說在“工業學大慶”的時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風貌曾經吸引了無數的取經、考察者,而現在卻逐漸為人們淡忘了;而原先並不存在的吸引物卻不斷地被人們創造出來,例如各式各樣的主題樂園、城市景觀等。變易的動力在於市場,變易是城市旅游資源生命力旺盛的表現。
(六)永續性
變易性說的是資源動態的一面,永續性說的資源靜態的一面。旅游資源變易性和永續性並存是指:在通常情況下,旅游資源會有增減(被淘汰掉或創造出),但不會被用盡。因為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獲得只是感受和體驗,並沒有把資源本身帶走。蘇軾《前赤壁賦》雲:“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講,旅游資源是可以重覆利用的“無盡藏”,具有永續性。當然,這種永續性是有限度、有條件的,這並不意味著旅游資源不能被損耗、破壞,而且有些資源一旦遭到破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利用過程還是要註意對資源保護。
城市旅游資源的分類[1]
旅游資源的合理分類對於旅游事業的管理者、決策者的工作具有現實意義。按不同的原則,從不同的角度,旅游資源有多種類型。通常對城市旅游資源的分類主要是按旅游景觀的屬性來劃分,一般分為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和建設風貌三個部分。自然條件和自然景觀稱為自然旅游資源,它包括山景、水景、氣候、溶洞、海灘、動物、植物等。歷史和文化藝術古跡被列為人文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文物古跡,包括紀念地、古建築、古墓葬、藝術寶庫、考古發現等;二是民族、民俗和宗教活動;三是各種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技術,包括戲曲、舞蹈、工藝、體育以及烹飪等。建設風貌是指國家的國民經濟取得的新成就和科技文化的新發展。城市建設風貌是指國家的國民經濟取得的新成就和科技文化的新發展。城市建設風貌往往體現出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的繁榮興旺程度。其它形式的分類方法還有:按利用狀況分,有已開發的,已列入規劃的,有潛在開發價值的;按規模、價值、級別分,有國家級大型的、省市級中型的、縣(市)級小型的;按保存狀況分,有保存完整完善的,部分保存完好的,破壞嚴重的,完全破壞只剩遺址傳說的;按來源分,有本民族傳統特色的,外來的經本民族融化,改造的,發生於一定地域富有地方特色的,由國外引進移植的;按旅游功能分,有以文化內容為主的,以體育內容為主的,以科學考察內容為主的,以娛樂設施為主的,供觀光為主的,供度假為主的,供療養為主的、供避暑為主的,供宗教朝覲的,綜合性的等;按更新的情況分,有有限的和無限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