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旅游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社會旅游資源進行了概念界定。彭一萬(1991)提出“社會旅游資源是指與人類社會生活有緊密聯繫的事物和活動”;王克起(1998)強調社會旅游資源是“特定區域的人群”;鄭小琦(2000)認為“社會旅游資源是現代社會創造的”。丁季華(1999)認為“社會旅游資源還包括會議、商務和城市景觀”;其他的還有,馬曉冬等(2004)認為“社會旅游資源是以抽象人文吸引物為主體”;王文才等(1994)認為“與社會旅游資源相比,人文旅游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具有長效性、永續性價值的各種建築物”,等等。
(1)狀態的變動性。隨著旅游需求變化和社會的發展,大量具有體驗性和景觀性的事物、現象和活動等社會旅游資源不斷涌現。但其狀態往往是變動的,存在挖掘、消亡和轉化三種情況。比如:南京長江大橋,最初只是一個交通設施,但由於它的獨特性、景觀性等特征,使它具有了旅游吸引性併為旅游業所利用,在交通功能之外延伸出旅游功能,成了社會旅游資源(這是挖掘);隨著條件和人們旅游觀的改變,原有的特性被覆蓋、取代,它的旅游吸引性下降,逐漸退出了旅游資源範疇(這是消亡);假如,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條件的變化,南京長江大橋作為交通設施的主體功能退化或者不存在了,但它還具有特殊的旅游價值,可以服務於旅游業,這時就可以將其主體功能轉化為旅游,成為當代的人文旅游資源。此外,還有一種轉化可能,即由於它在特定時期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可以轉化成未來的遺存類人文旅游資源(這是轉化)。
(2)表現的隱蔽性。一方面,社會旅游資源的旅游功能是在主體功能之外延伸出來的,表現為相對隱性、間接。許多當代的建築、設施,往往在建成之後和使用過程中,其旅游價值才被認識。另一方面,許多屬於社會旅游資源的人物、事件和活動都具有短暫性和時效性,需要有敏銳的眼光、周密的策劃和巧妙的運作才能被挖掘利用。最後,社會旅游資源是外延不斷擴展的概念,它與人的需求和人類社會同步發展,人類多樣、多元的旅游需求和人類社會大量的複雜事象都具有一定的內在性、複雜性和發展性,表現較為隱蔽。
(3)範疇的廣泛性。社會旅游資源與當代人的生產生活同步發展。主觀上,旅游需求的發展要求我們擴大社會旅游資源的範疇;客觀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能提供越來越多的社會旅游資源。社會旅游資源既有具體的又有抽象的,既有靜態的又有動態的,既有單一的又有綜合的。此外,社會旅游資源還包括大量的旅游吸引因數。這些吸引因數既可以轉化為獨立吸引物,也可以整合成綜合吸引物,它們極大地豐富了社會旅游資源的範疇。同時,大量的社會旅游資源被用於滿足旅游的社會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旅游的人本化、個性化彰顯,新的旅游需求、旅游方式不斷涌現,旅游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大大增強,旅游的影響已經並不斷超越經濟範疇而走向更深遠的社會層面”。這一時期,旅游社會屬性的基礎地位和引領趨勢明顯上升,當代大量的科技、體育、文化等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設施不斷地被開發出旅游功能,越來越多的社會旅游資源被用於滿足旅游的社會功能。
(4)載體的人類性。社會和人文既是現象也是過程。從現象的視角看,社會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繫的人們的總和。“是一種大型的、長存的、自足的自我持續的群體,它由相互作用的人們組成,而這些人分享和共通一定的價值與信念”。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是一個由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及其他人類能力與習慣組成的綜合系統。所以,可以這樣理解,社會是這樣的人類:他們共用著文化,創造著人文。社會旅游資源的載體既包括人類(個人或者人群),也包括人的活動和與其相關的要素(環境、設施等)。而當代人文旅游資源的載體主要是人類的各種創造。社會旅游資源的核心是當代的人類,與一定地域空間結合的人類,他們的創造、他們的活動都可以形成獨特的旅游資源。
- 毛衛東,黃震方等.社會旅游資源的概念及範疇探析(J).企業經濟.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