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古典貿易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古典貿易理論(Classical Trade Theory)

目錄

什麼是古典貿易理論

  古典貿易理論是指由英國古典學派經濟學家勞動價值學說基礎上,從生產成本方面提出的關於國際貿易的發生和影響的學說,其包括絕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比較優勢學說(comparative advantage)。

  從本質上講,古典貿易理論是是從生產技術差異的角度,來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影響的。只不過,在古典生產函數中,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因此,生產技術差異就具體化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生產率差異就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起因。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概述[1]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

  1.歷史背景

  18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在西歐各國獲得了空前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產業革命。產業資產階級為了擴大海外市場,並從國外進口廉價的工業原料,他們迫切需要擺脫重商主義的束縛,反對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反對金銀外流的禁令。他們對貨幣金銀本身已經不太感興趣,而是對具體的物質財富(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更加重視。為了適應產業資產階級的歷史需要,以Adam Sm 為代表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開始盛行。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一書,批評重商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創立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國際貿易方面。他主張國際分工自由貿易,強調國際貿易的雙方互利性,從而提出自己的國際貿易理論,即絕對成本優勢理論。

  2.理論假設和主要觀點

  絕對優勢理論的前提假設有以下方面:(1)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兩種產品、一種投人要素,即“2x2x1”模型。投入的邊際產量是固定的,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2)收入預算約束,消費受制於收入,不能借錢借債消費;(3)對外貿易方面。沒有運輸成本和其他交易費用。進出1:3貿易值相等,即貿易是平衡的。生產要素在一國內是自由流動的,但國際間不能自由流動;(4)市場是自由競爭的。

  由此可見。絕對優勢理論是一個理想模型。該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在於商品生產效率的不同,即單位產品的絕對勞動時間消耗不同:商品生產效率的不同是由於各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優勢和獲得性優勢的不同造成的。自然優勢是指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優越性,普通人力無法控制 如波蘭的平原土壤條件好。糧食生產效率高,單位糧食產品所消耗的絕對勞動時間就少,其小麥生產就具有絕對成本優勢 獲得性優勢是指某國掌握的特殊商品的生產技術和技能。技術熟練、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就高。單位產品生產的絕對勞動時間消耗就少。

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

  1.歷史背景

  19世紀初期,英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使當時英國成了“世界工廠”,但地主貴族階級在政治生活中還起著重要作用。1815年,英國政府為維護地主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修訂了《穀物法》,引起英國糧價上漲,地租猛增。地主貴族顯著獲利。工業資產階級利益卻嚴重受損。糧價昂貴迫使工人工資提高,商品成本提高,利潤減少,削弱了工業品的競爭能力。出於發展資本、提高利潤的需要,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廢除《穀物法》,與地主貴族階級展開了激烈鬥爭。Ricardo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PrineiPles of Po1itical Econ—omv and Taxation》中提出了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的“比較成本論”,這種更加一般化國際貿易理論將自由貿易置於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奠定了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核心基石,也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理論武器。

  2,基本觀點和理論邏輯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在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基礎上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Smith認為由於自然稟賦和後天有利條件不同,各國均有一種產品生產成本低於他國而具有絕對優勢,按絕對優勢原則進行分工和交換,各國均可獲益。Ricardo發展了Smith的觀點,認為決定兩國能否進行專業化分工和自由貿易的基礎不是絕對成本的差別,而是比較成本的差別。在“2~2~1”的國際環境中。即使其中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生產上都處於絕對成本劣勢,另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生產上都處於絕對成本優勢,兩國照樣可以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和自由貿易 只要雙方各自選擇自己比較成本低的產品進行專業化分工並儘力擴大生產、加強出口貿易,同樣可以保證貿易雙方的互惠互利

  Ricardo在“論對外貿易”一章中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如果兩個人都能製造鞋和帽,其中一個人在兩種職業上都比另外一個人強一些,不過制帽時只強1/5或20% ,而製鞋時則強1/3或33% ,那麼這個較強的人專門製鞋。而那個較差的人專門制帽,豈不是對雙方都有利嗎?”

  Ricardo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的,其理論前提假設是各國勞動生產率存在差異,從而也就暗含著各國生產同一產品的生產函數是不同的,這才是形成比較成本優勢的基礎。所謂比較成本,是指將本國不同產品成本的比率與國外同類產品的成本比率進行比較,即不同國家的成本比率的比較。只要成本的比率存在差異。不同國家應按“兩利取重。兩害取輕”的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分工,這樣兩國之問就能夠進行相互交換。並從中獲得經濟利益

對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分析

  1.絕對優勢理論的分析

  該理論可以看成是解釋國際貿易產生原因的最早的理論,它第一次用勞動價值論說明國際貿易的利益和基礎,為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絕對優勢理論倡導自由貿易,因此,它是反對重商主義的銳利武器,加速了近代工業的發展。該理論最大的貢獻在於說明國際貿易並不一定是“零和游戲”,折射出了國際交往活動中的“雙贏”思想。其主要理論缺陷是在確定從事國際貿易的絕對優勢時,要將本國某種產品的成本與國外同樣產品的成本直接進行比較,以成本的絕對高低來決定進出口。這樣的比較會使那些在所有產品的生產成本上都處於劣勢的國家無法參與國際貿易。另外。該理論未考慮需求因素,無法說明均衡價格如何確定。因而就無法解釋國際貿易的收益分配問題。

  2.比較優勢理論的分析

  比較優勢理論繼承了絕對優勢理論的科學成分。如勞動價值論專業化分工自由貿易等,更為重要的是用比較成本概念代替了絕對成本概念。使自由貿易政策有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當時自由貿易政策取得最後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比較優勢理論還解決了國際貿易中的兩個最基本問題:第一,指出了國際貿易的廣泛基礎,即任何類型的國家都有參與國際貿易的可能性,這也是比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進步的地方。第二,提出了國際交換的特殊原則。比較成本是一種獨特的比較選擇方式,不是將本國某種商品的成本與國外同樣商品成本進行直接的比較,而是將不同產品成本的比率進行比較。

  比較優勢理論同樣具有明顯缺陷。第一。它只把勞動作為唯一的生產要素,忽略了資金自然資源、技術等要素對產出的影響;第二,它只是簡單地把兩種商品的相對成本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比較優勢,但如果商品數量增多,比較優勢就難以確定;第三,比較優勢理論不僅把勞動生產率的國別差異看成是外生的,而且沒有能夠探尋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與絕對優勢理論相比,比較優勢理論同樣沒有考慮需求因索。無法確定國際均衡價格和貿易利益的分配問題。總之,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產生,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了國家間經濟交往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規律,對於擴大一定歷史時期內國家間的經濟交流合作,促進社會財富的創造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該理論過於強調商品的流通環節。忽視了生產環節。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均出生於資產階級家庭,他們代表著工業資產階級利益。因此該理論帶有強烈的階級性,不僅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理論武器,而且為一定時期內的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提供了藉口。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堯飛.西方古典國際貿易理論述評.經濟視角,2010年7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古典貿易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