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包容性城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包容性城市(Inclusive Cities)

目錄

什麼是包容性城市

  包容性城市這一概念是聯合國人居署於2000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城市中的每個人,不論財富、性別、年齡、種族和宗教信仰,均得以利用城市所能提供的機會參與生產性活動。

  聯合國人居署在《世界城市報告》中提出了“包容性城市”的主題,並將其作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報告抬出,包容性城市包含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4個方面的含義,且這4個方面相互關聯與促進,共同作用於城市鴻溝的彌合過程。

  包容性城市的概念,強調城市發展在經濟、社會、治理文化等領域的均衡與統一,強調城市發展過程公平與效率的內在一致,強調城市不同主體發展權利的同質均等性。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發展,將有有助於解決城市特別是全球性大都市內部由於國際要素快速流動帶來的社會“碎片化”問題。

  包容性城市的建設,旨在彌合所謂“城市鴻溝問題”,而對於這一問題的解決,其關鍵在於建設高水平的社會服務體系。其中,社會服務的均等化是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的核心問題。未來一個階段,隨著城市遺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水平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資源的廣覆蓋與均衡配置,將成為城市社會平衡發展的基礎性保證,這對於新興經濟迅速崛起中的大都市尤為重要。

  移民特別國際移民的進入與流動,是大城市的包容性面臨的重大考驗。移民融合過程中,公民權或市民權的授予、身份認同以及語言、教育就業和社會空間建設,推動“第二代移民”的社會融入等措施,是消除歧視、防止移民成為不穩定群體的重要推進方向。

包容性城市的特征[1]

  城市的包容性既反映了城市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群的接納程度;也反映了城市不斷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生存和發展的要求,更反映了不同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能夠分享城市發展成果的程度。結合聯合國提出的包容性城市的概念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包容性城市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更加合理的財富分配。

  基本滿足城鎮居民正常的居住需求,不斷縮小不同行業之間、不同性質單位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實現農民工與城鎮居民之間同工同酬待遇。

  2.創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

  以人為中心,更多的關註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不斷創新城市管理的模式,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城市管理當中,不斷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

  3.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逐步消除各種人為因素給外來人口帶來的不公平待遇,進一步解決其在就業、幼托、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不斷擴大農民工的大病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覆蓋範圍,逐步實現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均等化。

  4.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

  城市發展、創新、創造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已成為推進城市創新發展的內在驅動因素。外來人口帶來的異地文化與本地文化、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應在城市中共存與發展。綜合包容性城市的特點,筆者認為包容性城市是以人為中心,通過營造包容性的城市環境不斷滿足居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讓每一個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都能機會均等的利用城市發展提供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都能公平合理的分享城市發展的成果,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和諧發展的城市。

建設包容性城市的重要意義[1]

  建設包容性城市是城市發展理念由單純數量增長向數量與質量共同提升的轉變。包容性城市要求城市的發展決不僅是經濟的增長和城市規模的擴大,更要有社會的進步;不僅是城市整體上的發展,更是組成城市的人體——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財富的創造,更是財富的共同分享。城市的發展應是不斷滿足城市主體—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城市是由不同的異質個體所組成的一個相對比較大的、相對稠密的、相對長久的聚居地,不同的個體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這就需要城市的發展要具有包容性,正確認識到個體之間的差異,通過建立包容性的城市環境,加大對弱勢群體的關註力度,逐步解決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問題,使每個人都能共用城市發展的成果。另外,城市包容程度的提升,也能夠不斷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推進整個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的進程。

建設包容性城市的步驟

  依據聯合國人居署的政策分析,建設包容性城市主要分為五步:

  • 評估以往的政策和已取得的進步
  • 設立新的、更加有效的機構,或增強現有的機構
  • 在各層政府間建立新的聯繫
  • 保證機會分配的公平公正

建設包容性城市的方法[2]

  • 通過推行協同的策略,加入自助和地方所有權,促進貧民窟改造。對於應對現存貧民窟糟糕的狀況和服務,這是值得推薦的做法。
  • 通過加強居住權保障,改善貧民窟居民的生活,增加城市服務資金和促進創收機會。
  • 註意土地使用、交通和提供基礎設施之間的互動,特別註重新建的房子要益於窮人,也要益於富人,在貧窮的社區要儘可能地減少不利影響和遷居。
  • 通過支持小企業增加就業機會,採取扶貧措施,包括運用適當技術手段在基礎設施和住房建築上。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要價格適中,又能提供工作機會。
  • 本地政府建設“包容性城市”,對公民越來越負責,積極響應公民的意見,力求造福所有選民,遵守良好治理的原則。
  • 在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以及以社區為單位的代表公民的組織之間建立伙伴關係。
  • 為跨部門的和政府間的協作創立有意義的協作形式,使自上而下地制定規劃和自下而上地參與規劃得以整合自上而下地制定規劃要實現國家發展目標。自下而上地參與規劃則把地方和基層的需求推上政策辯論的前臺。

參考文獻

  1. 1.0 1.1 王祖強,楊紅新.建設包容性城市促進城市協調發展.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6).
  2. slum4.shtml 包容性的城市難於建設.聯合國與適足住房.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Tracy,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包容性城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