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移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移民(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目錄 |
國際移民是指為了在其他國家定居的目的而跨越國境流動的人群,包括暫時性居住在內;游客和短期商務考察者通常不計入移民之列。
近年來,有關從發展中國家遷出的國際移民方面的文獻大大增加了。大多數這類研究是經驗研究和政策性研究,旨在估計國家間移民流動的數量與此相關聯的收益和成本。但是,與更為豐富的關於發展中國家國內移民的理論的決定因素和結果方面的文獻不同,關於國際移民的文獻顯然缺乏旨在分析跨國界移民的原因與結果的理論模型。結果,往往是在沒有任何基本理論框架的情況下,就促進或調節國際移民流動問題開了一些政策處方。
這個問題部分地是由乾國際移民發生於其間的以下制度環境所造成的:勞動者個人自由定居的選擇受到了法律上的、物質上的以及文化上的種種限制。迄今為止的理論分析工作主要依靠新古典貿易理論,它通過對國際移民進行總體的綜合分析而避開了這種困難:這樣一來,它就忽視了勞動力大量流動的根本基礎—移民個人的決策過程。
而且,這些經濟模型通常是在設定充分就業、靈活的工資和生產要素充分流動這樣一種完美的世界中分析國際移民問題的。傳統的貿易理論把移民看成是一種簡單的失衡現象,在這種失衡情況下,勞動者通過跨國界的遷徙尋求收益的均等。只要勞動的實際收益是不均等的,在沒有政府施加的實際物資上的限制情況下,國際移民現象就將存在。只有在這種要素收益均等之後,國際移民才會停息。
有組織的短期勞動力移民國外所追求的主要收益之一是,它可以為這個勞動力出口國的失業問題得到緩解作出貢獻。雖然勞動力移民國外可能確實對於緩解總的國內失業問題作出貢獻,但事實將會表明,這種有利的影響將可能會由於農村向城市移氏的增加所造成的城市失業增加的代價而被抵消。也許,這個結論的最重要政策含義是,那些為消除國內失業而旨在鼓勵勞動力出日的政策,可能實際上卻加劇了國內的城市失業問題,而且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這種分析還顯示,促進勞動力出口可能也會使農村部門付出重大代價。這種代價是在如下這種形勢之下而增加的:農村部門不再具有剩餘勞動,而巨大的頂期收入差別導致農村居民外遷,進而使農村的產出下降。總的來看,國際移民模型表明,由於特別強調國際移民的一些次級和三級效應,勞動力出口的收益和成本必須予以考查,並且比過去的一些研究更加深入。
對巨集觀和微觀層次的一些經驗研究所做的一個初步綜合分析表明,確定移民決策的關鍵變數是獲得就業機會的前景,以及移民流出國和流入國之間的工資差別。
因此,一般國際移民模型將集中在工資差別和就業可能性這兩個方面,並且,為此而分析一下另一類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勞動力國際流動—臨時性的勞工流動,特別是從幾個亞洲國家和少數阿拉伯國家向波斯灣產油國的勞工流動也將是有益的。獲得大量外匯收入的這種前景,加上降低高失業率這種可能性(這往往是勞動力出口國的一大特點),導致許多發展中國家切實促進他們的勞動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