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公共衛生服務籌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公共衛生服務籌資[1]

  公共衛生服務籌資是指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而進行的資金籌集活動,主要內容涉及資金投入的確定(應投入多少錢)、資金籌集(錢從哪裡來)、資金分配(錢應該怎樣分)、資金支付(誰支付、支付給誰、怎樣支付)、資金監管(如何用好錢)等環節。

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的研究範圍[2]

  1.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研究的對象

  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專職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包括衛生行政管理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等。大多研究針對某一類機構的籌資問題,其中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居多;個別研究針對整個專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籌資問題。二是非專職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心、站)和農村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也有個別研究涉及綜合醫院的公共衛生服務籌資問題。

  2.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涉及資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狀況評價研究。分析不同籌資政策的利弊和資金投人情況。二是公共衛生服務籌資政策創新研究。結合公共衛生服務的特點,提出完善籌資政策的建議。三是公共衛生服務資金需求測算研究。測算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投入數量,為政府制定公共衛生服務籌資政策提供量化依據。

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的政策創新[2]

  1.研究依據

  探索公共衛生服務籌資政策創新,主要依據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公共衛生服務的本質屬性。公共衛生服務是以促進群體健康為主要目的,以預防醫學技術服務為主要特色的一攬子衛生服務或職能,一般具有比較高的投入產出比,較之醫療服務更能提高群體的健康水平,所產生的成效是惠及大眾的,而非僅僅是個人獲益。二是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的國際經驗。國際上公共衛生籌資機制是與各自的公共衛生體系模式相對應的,但強調政府責任是各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最大特點,市場經濟國家並沒有把公共衛生責任拋給市場,幾乎在所有發達國家,公共衛生的籌資責任都是全部由政府承擔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負一定責任。在許多國家如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公共衛生機構大都是公立機構,有充分的經費保障,但同時進行嚴格監管。加拿大和美國的預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4.00%~6.00%。

  2.主要建議

  很多研究對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籌資政策提出意見建議,併在主要方面達成基本共識。

  (1)強化政府責任。基於公共衛生本身的特性和國際經驗,中國公共衛生的籌資責任必須主要由政府承擔。要構建公共財政體制,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公共財政的首要目標和工作重心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公共財政意味著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解決的,政府就不應介入,不能“越位”;對滿足社會需要而必須進行的社會管理和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政府則不能“缺位”。為確保政府責任履行到位,應以法律的形式對政府的公共衛生投入責任予以明確。

  (2)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財政應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防止“重創收、輕防治”現象發生,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對現行財政支出結構進行調整,適當消減用於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增加公共衛生等社會性支出政府衛生支出不低於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同時,應優化政府衛生支出結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衛生監督機構等公共衛生機構應為財政衛生支出的重點對象。有研究認為,從長期看,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借鑒國際經驗,國家財政用於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支出應在現有水平上翻一番,基本保持在GDP的1.5%比較合理。

  (3)理順投人體制。主要是集中在投入責任的界定上。研究認為,應按照公共經濟學分配的原則,根據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係,明確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服務的籌資責任。加大和明確中央和省級的公共衛生投入責任,由中央和省承擔50%~60%的支出份額,其餘40%~50% 由縣鄉兩級政府分擔,以更好地體現以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保健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性衛生公共產品由中央和省級政府負責的正確觀念,併在財政制度設計與財政支出管理上真正與國際慣例接軌。在明確劃分縣級以下政府之間,如縣與鄉事權責任的前提下,按照其稅源分佈與收入來源等財力形成條件的實際狀況,規定縣、鄉級財政各自的職責與開支範圍。縣級財政在40% ~50% 的負擔比例中應承擔較大份額的公共衛生發展職能,並有向下提供財政轉移支付的責任,而鄉級財政的現狀使其只適宜負擔少量的、局部性的、次要的公共衛生任務。應提高政府對公共衛生投入的管理級次,將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基本到特需進行劃分,越是基本的項目(如計劃免疫等),其管理級次應是越高,如可直接考慮中央財政等。而越是特需的項目,其管理級次越低,如可考慮縣或區財政等。這樣一方面可保證社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分級財政的積極性,體現因地制宜的原則。

  (4)完善投入機制。一是創新資金的支付機制。通過支付方式的變革,調動機構的積極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財政對項目經費可採用績效預算管理,改財政撥款的“供給制”模式為“購買制”模式。將衛生服務項目按輕重緩急、優先選擇的原則,確定需要購買的衛生服務項目,按項目核定工作量,按工作量核算服務成本,從而測定經費,採用“項目預算制”、“合同制”、發放“公共衛生服務券”等方式支付資金。專項補助資金由財政直接撥付,儘量減少撥付環節,保證資金足額、及時到位。二是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

  衛生主管部門應根據財務會計信息及公共衛生服務的供需情況,科學安排公共衛生任務,測算資金需求,為政府預算提供依據。在完成公共衛生任務的過程中,及時收集、篩選、反饋財務會計信息,讓有關部門瞭解財務收支動態,確保資金的正常供給。建立以政府的正常行政決策為主、緊急狀態下的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指揮系統為輔的財政資金供給決策系統。平時的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由財政預算決策系統處理;緊急狀態下的應急項目經費籌集、分配等,由應急處理指揮系統處理,減少決策環節,簡化程式,提高決策速度和資金效率。

參考文獻

  1. 董樹山.山東省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研究[J].山東大學,2009
  2. 2.0 2.1 董樹山,劉岩,韓祥金,冀春亮,孫經傑.我國公共衛生服務籌資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共衛生服務籌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