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先進生產力系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先進生產力系統(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目錄

什麼是先進生產力系統

  先進生產力系統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社會中的相對發達並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要求的生產力系統,即掌握了科學技術的高素質的知識勞動者,充分利用高科技和先進生產工具,在科學合理的組織與管理下,對日益擴大了來源和種類。提高了複雜程度和品位的勞動對象進行加工和改造,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現代生產力系統。

  先進生產力系統並不是某種獨立的神秘力量,它本身是由各種現實的社會性要素構成的。先進生產力系統至少由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等五個子系統整合構成。其中,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是先進生產力系統的實體性構成或硬體要素系統,而科學技術與科學管理等則是先進生產力系統的非實體性構成。即軟要素系統。

  先進生產力首先應是社會生產。是一種社會性的物質力量,是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整體狀態、系統狀態。是系統內各要素相互合作協同作用而發揮出來的與時俱進的整合力量,是一個緊密聯繫的網路與和諧互動的系統過程。

先進生產力系統的系統分析[1]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物化滲透到每個要素中,對每個要素都產生變革作用。

  先進生產力系統中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緊密聯繫息息相關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正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基礎上才得以形成,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技術不但自身正越來越體現為先進生產力,成為先進生產力系統中的內生變數。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作用於其他因素使其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勞動者的科學技術知識愈豐富,勞動技能也就愈高:社會的科學技術水平越發展,生產工具也就愈先進,原材料品種就愈多且質量愈高。任何一種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明和應用於生產,將直接引起生產工具和生產工藝的進步和發展,勞動對象的擴大優化和創新。而勞動者操作先進生產工具和使用先進勞動對象,又將引起勞動者科學技術、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勞動技能的發展、提升,使生產力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使其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科學技術向勞動資料系統的滲透,涌現出許多先進生產工具,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生產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先進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勞動對象範圍擴大和質量提高,開發和利用更加深入、有效。

  (二)科學先進的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把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協同效果

  先進生產力系統的諸要素決不是撞球式的孤立存在,也不是用傳統的“麻袋裝土豆”的方式機械地結合在一起的我行我素。而是通過一定的科學方式和管理制度才優化組合在一起形成蜘蛛網式有機體系而動態地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用。並不是有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就必然地轉化為現實的先進生產力,就自發地推動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先進生產力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能動的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還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大規模應用以及對其它要素的廣泛滲透,都需要一個與其相齒合協同的條件和基礎,即科學先進要素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有效地開發和管理先進生產力系統中諸要素,才能使先進生產力在整體上運行得更好,發揮出整合優勢。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早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代潮流的形成,關鍵不在於科學技術,不在於人。而在於制度。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系統的基礎。而先進科學技術所依托的先進的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則是基礎的基礎,條件的條件。科學技術整體的發展和轉化為直接生產力,有效地使用、流通,如果沒有相匹配的科學管理跟進。那也是沒有結果的,或是大打折和事倍功半。實踐證明,不同的要素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其實際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中,勞動過程的組織管理勞動效率的提高、生產力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勞動組織和先進的管理制度,能激活系統諸要素,節約社會勞動生產資料,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提高經濟效益,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生產力系統與傳統生產力系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發展不再取決於對勞動力資本、技術數量和規模的占有,而是直接依賴科學技術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生產、傳播、累積和管理。應該說,在先進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管理是第二生產力。

  生產力不僅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先進生產力則是生產力系統中的先鋒和最強者,代表著生產力發展的大趨勢。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先進生產力系統推動的,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先進生產力系統是決定世界發展的主導力量,必將決定世界發展的方向和命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先進生產力系統基礎之上。發展先進生產力,才是實現現代化的突破口、捷徑和必由之路。我們為實現現代化而奮鬥。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使我國形成現實的挺立潮頭的先進生產力系統。如何培育、構建和發展現實的先進生產力是一個龐大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系統和科學先進的管理系統

  (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培育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系統的主線,是關鍵。是先行要素

  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生產力系統諸要素中。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科學技術進步因素在生產力發展中的貢獻率大大提升。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作為關鍵性的資源已成了生產力發展的動力,科學技術呈加速度發展趨勢,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基礎和先導。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要代表先進生產力最重要的就是重視高科技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先進生產力就是現代高科技,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要適應高科技的發展要求。所以,迎接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挑戰,順應新時代革命和高科技發展的潮流,“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是“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註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

  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先進生產力發展後勁的大小,取決於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數量和質量。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先進生產力的數量和質量叉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教育則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智力基礎,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先進生產力的必要條件,是培育高素質知識勞動者的搖籃和根本途徑。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此,在發展先進生產力中必須始終貫穿加速科技進步這一主線,始終把科技進步放在發展先進生產力的首要位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進一步實施和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增強我國的科學技術實力及向現實先進生產力轉化的能力。

  (二)科學先進的管理是形成現實先進生產力系統的必要條件

  科學管理是先進生產力系統中的中樞系統、指揮系統,將各子系統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網路系統,而且通過這個網路協同與互動,加強各子系統的聯繫,使得各要素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在先進生產力系統中,科學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同人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動態統一,使潛在生產力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先進生產力的關鍵。科學技術與先進生產力系統諸要素廣泛結合,使科學管理成為先進生產力系統中重要系統。使其同科學技術一起成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兩個最重要因素。

  在傳統的管理中,各個方面往往被人為地分割開。孤立地進行管理,而科學先進的管理更強調和諧管理,重點更重面,重局部更重整體,重內科更重外科,要求把各個方面有機協調起來,進行系統化管理,使先進生產力系統中各要素特別是人力資源要素流動中調整自我,找準坐標發揮長處,最大限度地發揮整合作用。在先進生產力系統中,對各要素特別是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需要精心設計、精心組織,不但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上要有所突破。而且在管理方法和技巧上也要有所創新,還要善於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把最合適的要素在最合適的時間用於最合適的空間。科學先進的管理要求將理解、尊重、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主動性、積極性置於管理的核心,確立諸要素的主人翁地位,營造“家庭”氛圍,這樣可使整個系統洋溢著家庭的和諧氣氛。同呼吸共命運,合作共事齊心協力,使各要素在系統中有效、能動發揮最大作用,從而整合為現實先進生產力,並永葆強勁持續發展的勢頭。

  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先進生產力系統對先進生產關係系統和上層建築系統的基本要求。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確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為先進生產力系統諸要素提供充分展能施才的天地,併為其不斷發展開闢廣闊前景.從而不斷為促進現實先進生產力的迅速構建和發展開闢通途。只有大力推進科教興國,積極發展高科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搶占當代先進科學技術的制高點,營造有利於先進生產力持續形成併發展的科技氛圍和教育環境,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同時。只有不斷完善和健全與先進生產力系統相匹配相適應的科學先進的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才能逐步使落後生產力向先進生產力轉化,最大限度地形成現實的先進生產力。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的跨越式前進。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王繼明.對先進生產力系統的系統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15(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林巧玲,Mis铭,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先進生產力系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