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傳媒倫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傳媒倫理(Media Ethics)

目錄

什麼是傳媒倫理

  傳媒倫理是指媒體的倫理,是從倫 理學和道德從面考察媒體的角色、功能及作用。

傳媒倫理研究的主要問題[1]

  在我國.傳媒的倫理研究起步很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較為系統的新聞倫理研究才開始出現:此骺,廣告倫理網路倫理信息倫理的研究相繼展開,在已有的研究中,傳媒倫理關於倫理道德的討論主要是圍繞以上問題展開的。

  1.關於傳媒自由及其社會責任。陳超南等學者認為,言論與傳播自由是作為現代文明標誌之自由的應有之義,是新聞道德的一個根本原則,它與聯合國頒佈的《國際新聞道德信條》的規定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但是,隨著傳播界濫用傳媒自由的現象日趨嚴重,作為自由主義之補正的社會責任論開始興起。在我國傳媒界,大多把傳媒的社會責任理解為“對社會負責,對群眾負責”,其最根本的標準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其具體標準是有利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也有人以強調“社會效益”的形式來談傳媒的社會責任問題。《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就提出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在這個基本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陳超南把傳媒的社會責任理論概括為自由是權利與義務的結合。他認為,新聞自由將言論出版的權力從封建貴族專制中解放出來.而社會責任論則使舊的新聞自由觀念擺脫了天賦權利的魔影,將新聞自由帶回到對道德權利認識的起點上,重新加以審視。

  傳媒自由及其社會責任的討論其實也就是關於“傳媒自由及其限度”的討論。它始自“新聞自由與新聞的社會責任”的爭論且以其為主,分歧也最大。甄樹青在其《論表達自由》一書中總結了對新聞自由的五種界定方法,而關於新聞自由的限度也有公共利益名譽權、隱私等不同的原則與認識。總之.國內傳媒倫理學界在關於傳媒自由的界定及其限度、傳媒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及其履行機制等問題上,目前尚未形成明確而統一的看法。

  2.關於價值與利益衝突。傳媒倫理的實質乃在於一種價值的探討,這關涉到傳媒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傳媒的價值衝突主要表現在傳媒自身的原則與社會的普遍“善”之間的衝突。劉巨集在《中國傳媒的市場對策》中提出,傳媒市場化以後的經濟創收者與輿論引導者的雙重身份,是傳媒社會責任困境的根源所在。較之以前的單一的輿論引導者的身份,經濟創收者的身份參與以及以受眾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的轉變。使得傳媒的社會責任意識淡漠了許多。其中最為學者關註的是,傳媒的這種轉變恰好迎合了受眾的世俗化傾向,傳媒與世俗共同解構了傳統道德.社會普遍迷失了道德方向,這是當代傳媒受批評最為嚴厲之處。

  另兩個為學界關註的價值衝突問題是有償新聞新聞廣告。絕大部分傳媒倫理研究者部提及過有償新聞對新聞職業道德的衝擊、對公共道德的危害性,至於新聞廣告,早在20世紀初,徐寶璜老先生就在《新聞學·新聞紙之廣告》一文中提出,報紙在廣告業務中除了講究廣告藝術之外,還必須遵守廣告之道德。而當時他提出的第一條 廣告道德原則就是“廣告須遵循新聞與廣告分開”的原則。但現實是.有償新聞和新聞廣告在當前卻是一個極普遍的現象.這也說明瞭當前我國傳媒倫理建設的任務之艱、之重。

  3.關於過多的性與暴力的暴露。學者們大多認為.這是傳媒世俗化、庸俗化的表現,人們對大眾傳播媒介的道德批評相當一部分集中於此,但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多散見於傳媒研究(特別是電視理論)之中。李倫等學者特別研究了網路中的這種性與暴力的泛濫現象,指出其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尤為值得社會普遍關註的問題.媒介如何自律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價值標準與踐行機制問題也由此變得愈加迫切。

  4.關於傳播侵權問題。戴元光在其《傳播道德論》一書列專章討論這一問題,然而不曾深及傳播道德。現在,傳媒倫理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傳媒與隱私權的關係問題,而討論大多集中在新聞倫理、廣告倫理及網路倫理領域。人們普遍認為,新聞對普通群眾,尤其是強暴受害者隱私的侵犯是被認定為不道德的。但是,如何界定隱私與公共話題的關係學術界比較認同甄樹青提出的幾個原則:其一是公共利益原則,即當人們的私自言行影響到其公共職責或社會公益時,對這些言行的曝光不能算是對其隱私權的侵犯。其二是合理公眾興趣原則,即傳媒應當滿足公眾對公眾人物或公職人員隱私的合理興趣,因為這有利於社會監督,這方面的報道也不屬於侵犯隱私。其三是同意原則,即新聞人物同意公開其隱私。廣告對大眾隱私的侵犯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活題。張金花等人認為,由於當前廣告無處不在,而且,有的廣告甚至是強制性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空間.它已構成了劉大眾隱私的侵犯。李倫等人討論了網路倫理中涉及的黑客、不明電子郵件以及不經當事人許可而在網上公佈或在網際問傳送其個人信息等與隱私相關的問題,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當寄望於網路道德教育。在網路倫理的研究中,關於網路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也是一個熱點。嚴耕等人認為,為保護隱私,我們應當奉守知情同意、權利協調、克減等倫理原則。

關於傳媒倫理的學科建設[1]

  受我國傳統倫理學研究的影響,傳媒倫理的研究者們在其“開張”之初就大多致力於建構出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其中尤以新聞倫理學和網路倫理學為甚,但其中不乏爭議之處。

  周鴻書、藍鴻文、黃瑚、徐新平等人在自己的新聞倫理學教程中都對新聞倫理進行了一番歷史考察。嚴耕、李倫等人也各自在自己的專著中研究了網路倫理髮展的歷史。梁俊蘭、陳超南等則對信息倫理學的歷史作了一番梳理。與一些學者把傳媒倫理的歷史考察深究至古代傳媒的立場不同,陳超南認為,傳媒倫理的考察勿須涉及古代的傳媒方式,因為當時的傳媒(主要是報紙)並不會引發學人對傳媒(報紙)作倫理的思考,故考究傳媒中的倫理問題,應當從出現了正式意義上的傳播媒體開始。

  在新聞倫理學的研究中,學者們大多認為新聞倫理學是一門研究新聞傳播中的道德現象的邊緣學科,但在具體論及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時,意見並不統一。周頤泰等人認為,新聞倫理學以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為研究對象,是一門研究新聞職業道德現象、本質、發展變化規律及其社會作用的科學,是借倫理學的一般原理研究新聞工作者在其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準則、承擔的道德義務及應恪守的道德規範等。周鴻書等學者則i人為,新聞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除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外,還應包括新聞媒體的道德功能。它是用一般倫理學的原理、原則解決新聞實踐活動中人與人的道德關係、行為規範以及新聞媒介的社會道德功能的一門科學,是研究新聞從業人員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的一門學問。把新聞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局限於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實際上是把新聞倫理學等同於新聞職業道德.足不可取的。

  在確立新聞倫理的原則與規範時.學者們無疑都參考了吐界各國的瓶聞職業道德規範與信條,這從各書後面的附錄可見一二。一般認為,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應當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在網路倫理的研究中,嚴耕提出要以全民、兼容及互惠作為網路倫理的基本原則;而李倫則認為,網路作為一種有自身結構及功能特色的生態體系。網路生態倫刪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無害原則、公正原則、尊重原則以及允許原則。

  陳超南的<彩色的天平——傳媒倫理新探》一書,考察了傳媒倫理學的興起、現狀及傳媒倫理與當代社會等相關問題。是我國第一部以“傳媒倫理”命名的專著。但他並不著力於傳媒倫理的體系建構。他認為,當前傳媒倫理學中的基本原則來自整個社會的一般道德觀念,也就是說,人們試圖用社會上已被認可的一般道德觀念來解釋傳媒中的倫理問題。而要將以前在哲學層面或倫理學基本理論層面上的倫理研究與傳媒倫理研究結合起來,本身是一個過程,其中需要對一系列傳媒典型事例作理論分析,並將普泛的倫理原則加以具體化和明細化.需要創造性地運用這些倫理原則去解決與分析傳媒問題。在他看來,傳媒的倫理原則應當包括言論的自由、社會的責任、人類的正義、職業的道德等。該書為整合性的傳媒倫理研究做了一些基礎工作,但這一工作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並予以完善之。

  關於傳媒領域的道德建設問題,學者們除強調規範與原則建設外,還不約而同地在道德教育與修養方面潑墨甚濃,這也間接反映了當前的傳媒道德狀況令人堪憂。一般認為.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以促進職業自律是必要的,這一教育精神應當在學校尤其在傳媒專業領域得到有效貫徹。李倫認為,網路道德教育在當前最為急迫的任務是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學校、政府乃至法律部門部應當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黃瑚提出了“新聞職業道德境界”概念,即新聞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在某一時期內所意識到並實際達到特定社會或階級的新聞職業道德要求的程度.它反映了新聞行業及其從業人員所實際達到的職業道德水準。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新聞職業道德境界,大致可分為五個層次.其中較高境界的忠於職守。克己奉公,這是一種自覺的、突破了以職業為謀生手段的境界;最高層次為樂於奉獻,大公無私,這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1.0 1.1 陰軍莉,蘇峰.我國傳媒倫理研究綜述[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第S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Dan,Mis铭,方小莉,Tracy,y桑,Lin,苏青荇,刘维燎,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傳媒倫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