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會計信息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如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不可靠的。就會給投資者等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甚至損失。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於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相關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有助於使用者評價企業過去的決策,證實或者修正過去的有關預測,因而具有反饋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還應當具有預測價值,有助於使用者根據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需要企業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決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關陛是以可靠性為基礎的,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不應將兩者對立起來。也就是說,會計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儘可能的做到相關性,以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瞭,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業編製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會計信息,應當能讓其瞭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瞭,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作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不一致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等,因此,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融資租入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在會計_人、計量和報告上就應當將以融資租入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列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售出存貨可能發生的退貨或者返修等。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需要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等確認預計負債等,就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
謹慎性的應用也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的。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就失去了時效性,對於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實際意義。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貫徹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或者憑證;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及時對經濟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或者計量,並編製財務報告;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及時地將編製的財務報告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於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在實務中,為了及時提供會計信息,可能需要在有關交易或者事項的信息全部獲得之前即進行會計處理,這樣就滿足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要求,但可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業等到與交易或者事項有關的全部信息獲得之後再進行會計處理,這樣的信息披露可能會由於時效性問題,對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決策的有用性將大大降低。這就需要在及時性和可靠性之間作相應權衡,以最好地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為判斷標準。
按照基本會計準則的要求,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有關會計信息,反映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因此,實務應用就要從如何提供有用決策信息以及信息有效利用上下功夫。
1.加強會計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專業勝任能力。新會計準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列報,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和會計差錯更正,均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對會計職業道德和專業判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進行深人學習,提高專業素養,理解不透,就可能會出現偏差,甚至會出現做假賬,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現象。因此,通過舉辦職業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是提供有用決策信息,落實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第一道防線。
2.完善治理結構,為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構建規範健康的控制環境。從企業戰略分析、戰略實施和戰略控制過程看,完善治理結構,凈化控制環境,形成誠信和諧的文化底蘊和氛圍,對有用決策信息的生成,具有基礎性作用。從信息生成和傳導流程看,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及監察,成為信息質量保證的關鍵環節。按照委托代理理論,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確保企業合法、合規運營,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規範和監督管理者行為,避免和防止會計信息造假。
3.廣泛收集信息,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資料。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這就是說,會計人員對會計要素的確認,首先要掌握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並且按照准則和國家政策、方針、路線的要求,進行恰當的確認和計量。能夠反映經濟特征的信息資料,包括經濟合同、協議、發票、清單、資產狀況記錄等,也包括非財務信息,如國家的會計、稅收、財政、貨幣政策,董事會的會議紀要、文件記錄等。收集的資料越充分適當,越能為會計處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有價值會計信息提供依據。
4.結合國家發展規劃和會計準則要求,作出正確適當會計處理。十二五規劃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等規劃,為會計核算以及發揮會計信息在決策中的引導作用,提供了方向指引。例如準則要求核算棄置費用,為企業承擔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義務提供了政策指引;研發費用資本化,為企業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有效減輕研發負擔,實現產業轉型提供了歷史機遇。
5.構建三結合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和政府監督職能。註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經濟活動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審計報告,對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法律保證。內部審計,從完善企業控制流程,防範舞弊風險,保證資金安全等方面,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監督機制。我國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對企業會計信息實施監督、檢查,進行巨集觀經濟調控和政策引導。
6.深入認識信息形成、傳遞和使用的內在規律,積極構建有效的決策信息支持系統。會計信息的有效利用,就是將企業作為理性的經濟人,按照自利行為原則要求,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條件下,選擇對自己經濟利益最大的行動,靈活運用委托代理理論和機會成本。按照雙方交易原則,決策時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要正確預見對方的反應。行動可以傳遞信號,不僅要考慮行動方案本身,還要考慮方案可能傳遞的信息,重視信息效應的收益和成本。發揮信息引導作用,在理解力有限、成本過高、找不到最有效解決方法時,不再採用正式決策分析程式,而是直接模仿成功榜樣,或採用大多數人的做法,但要避免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