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安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口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不因人口問題而受損害,能夠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現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機。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分佈以及人口遷移等因素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發展要求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
1.從應對“人口爆炸”到維護“人口安全”
工業革命之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從1650~1850年的200年間,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多,超過12億;又經過100年到1950年,世界人口再次翻番,達到25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人口增長也隨之加速,從1950~1988年僅用了38年時間,世界人口再度翻番,突破50億大關。目前世界總人口已經超過63億。西方學者把近代以來人口迅猛增長的狀況形象地描述為“人口爆炸”。但經過30、40年的努力,由於採取有效的行動方案,大部分國家已經緩解了人口爆炸的壓力,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口行動方案獲得越來越大的成功,占世界人口1/5的中國也進入了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人口爆炸的危機已得到基本緩解。部分國家面對人口老齡化和超低生育率的困擾正積極採取鼓勵人口增長的方略,即使人口增長形勢依然嚴峻的國家,人口爆炸的威脅尚未擺脫,艾滋病蔓延的危機又悄然而至,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急劇下降,直接危及勞動力的數量、素質和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截止2001年底,全世界累計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6000萬人,其中已有2200萬人離開了這個世界。據統計,近30年來,人類新發現的傳染病達40餘種,其中由病毒引起的占半數以上。
顯然21世紀如果仍然以人口爆炸作為人口領域的主題已不合時宜。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關註人口安全問題,不僅僅關註人口數量問題,而且更關註人口素質、人口分佈、人口結構、出生人口性別比、人口遷徙、人口就業、人口健康、貧困人口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2003年6月12日,在中國人口學會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人口、社會與SARS0學術研討會上,國家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張維慶同志首次提出:“不僅要關註國家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信息安全,而且要更加關註人口安全”(張維慶,2003),人口安全成為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問題。人口安全問題在21世紀開始引起各國政府、NGO和公眾的高度重視,人口安全也逐漸成為國際社會對話、交流和合作的主題,從應對人口爆炸到維護人口安全重心的轉移將成為人口問題認識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2.原始理性的人口安全觀到現代人口安全戰略的提出
人口安全觀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意識,有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原始社會為保持人口數量與食物供應的平衡,確保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採取溺嬰等手段以保持一定的人口規模,後來發展演化為禁止近婚以提高生育質量,這是原始理性對人口安全的詮釋。封建社會提倡多育,這是從國家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等涉及到國家生存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人口問題。資本主義社會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鼓勵人口生育以獲取廉價的勞動力,這種人口安全除了國家生存安全因素的考慮外,更多是從發展因素的角度闡釋了人口安全問題。我國的人口安全,大致經歷了節制生育、提倡計劃生育、推行“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及提倡和完善低生育政策4個階段。現有關於人口安全的思考主要是關註人口規模,不過在該理念下制定的人口政策在當時的發展階段是正確的,隨著人口問題的多元化,僅從人口系統內部探討人口發展中出現的諸多不協調因素,顯然是不夠的,這也是我國當前新的人口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在我國實施“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之後,亟需從理論上闡釋人口因素在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其中人口安全概念的提出有助於對此作出科學的解釋,能將人口數量多、人均發展水平低等分散的人口問題提升到更高層次,從更理性的視角研究人口問題及與此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
第一,提高人口風險意識,樹立科學的人口安全觀。和諧社會的各項衡量指標都和人口緊密相關,人口規模的大小、人口素質的高低和人口結構的合理程度,都直接關係到綜合國力的強弱,沒有一定的人口規模,形不成經濟強國和政治大國的地位,人口規模過大,超過自然承載能力,非但難以達到和諧社會的經濟指標,甚至還會構成對生活、生存的威脅。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中國有效地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大大減緩了人口壓力,明顯降低了潛在的風險,但是必須看到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不是自發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干預的結果,人口系統整體上並不穩定,增長勢頭還較為強勁,潛在的風險也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提高人口風險意識,樹立科學的人口安全觀,構建人口風險評價體系、風險信息報告系統和人口危機處理機制,並建立以風險值為基礎的人口風險管理策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態勢,合理確定人口發展戰略,為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條件。
第二,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兩種生產理論”要求物質生產要與人口生產相匹配,我國當前的物質資料生產有了巨大進步,並可能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中演化為“世界工廠”,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有高效率的勞動者。人口素質需要儘快提高,我們一方面需要延長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另一方面增加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使我國龐大的人力資源轉化為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以提高我國人類發展水平。這就要求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同時,要加強公共衛生建設、農村衛生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
第三,盤活現有人口存量結構,合理未來人口增量結構。現有人口結構,我們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看,都是相當不合理的。但這是既成事實,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唯一的辦法,就是充分把握過去人口不合理髮展所形成的“人口機會視窗”的開啟期這個機會,盤活現有人口存量結構,通過合理的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為我國老齡化積聚豐富的物質財富,以緩解人口不合理結構帶來的未來養老的人口安全問題,同時也緩解不充分就業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合理未來人口增量結構,並不是強制性的人口控制,那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初衷,合理人口增量結構同樣必須遵循人口發展的自然規律,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如社會保障等,讓人口在減少對子女的需求的基礎上,同時摒棄通過技術手段尋求養兒防老的思想,以達到逐漸合理我國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