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產業空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業空心化

  產業空心化是指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物質生產和資本,大量地迅速地轉移到國外,使物質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明顯下降,造成國內物質生產與非物質生產之間的比例關係嚴重失衡。

  在一些高度發達的國家和城市,產業結構在一定發展階段會出現的一種趨勢:非物質生產的服務性產業部分的比重遠遠超過物質生產部分的比重而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

產業空心化的表現形式

  如果按三次產業的劃分,世界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超過第一、二產業,最終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這種演變趨勢是合乎規律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出現了產業的“空心化”現象。

  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高度發達的國家和城市,由於追求完善的經濟服務,使得大部分物質生產部門都轉移到了欠發達的國家和城市。

  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超過了第二產業,以至大於一、二產業之和。有人認為第三產業比重超過 60%,即是產業空心化;

  物質產品、特別是工業製成品的出口明顯減少,進口逐漸增加並超過出口,以致出現國內物質需求依賴外部進口的供求結構,造成貿易收支(主要是工業品貿易收支)惡化甚至轉向逆差。美國在這方面是很典型的。

產業空心化的評價

  一種看法認為,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是產業結構軟化問題,產業結構軟化不能與產業空心化混同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論第一、二產業的比重怎樣下降,只要它是建立在科技和生產力高度發展、三大產業間形成良性迴圈關係這樣的基礎上,就不能說是產業空心化。

  因為在這個前提下比例關係的變化並沒有破壞一國生產的供給能力與需求力的平衡。相反,這種結構演進純粹是一種進步,它標志著從工業社會轉入“後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是社會進步和新技術革命的必然結果。產業空心化的實質在於它破壞了上述比例關係,造成供給力與需求力的不平衡,進而表現為國內需求日益依賴國外進口和貿易逆差加劇。

美國的產業空心化分析

不存在所謂後工業社會

  美國現在所經歷的轉變,不是從“工業化社會”過渡到“服務性經濟”,而只是過渡到另一種工業社會。事實上,一度被視為“夕陽工業”的美國製造業,近幾年又出現了新的生機,成為美國有革新精神的部門。正是製造業的複蘇,有助於美國避免陷入嚴重的衰退。

製造業的萎縮,意味著社會經濟基礎的削弱

  製造業職工人數的下降,這本身不是壞事,它可能反映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這隻是問題的積極一面,同時還有消極的一面。即製造業的萎縮,意味著社會經濟基礎的削弱。而失去了工業基礎,不可能有一個繁榮的服務性社會,也不可能有技術進步。因為技術進步,大多數是在高度發達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而不單是在實驗室中就能產生的。美國近二三十年來服務業的大發展,正是在這一時期以前和這一時期間工農業大發展的前提下才成為可能。如果製造業長期萎縮下去,“空心”下去,服務業的興旺局面也許可維持一段時間,但終究要垮下去。

  19世紀中期,英國曾經依靠其“世界工廠”的地位,使其經濟發展創造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時也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但隨後,英國工業資本大舉對海外投資,20世紀初,英國海外投資一度超過國內投資的規模,致使英國國內工業生產,從 19世紀末期開始下降,技術進步速度明顯放慢,最後被美國和德國超過,從“世界工廠”跌落為工業品進口國。從此以後的半個世紀內,雖然還保持了金融方面的領先地位,但以後也被紐約所取代,隨後又被東京超過。美國今天正在重蹈英國的覆轍。如果製造業一直下降,金融服務業中心有一天將轉移到日本。實際上,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現在已經趕不上日本。

  美國的財富和實力,只有靠組織和控制物質生產,才能得以維持。製造業大量向外轉移,不是取勝的長遠戰略。因為這樣雖可降低一些成本,卻不可能解決國內生產效率問題,而且將使美國廠家無法控制其所不能生產的產品。可行的戰略是振興製造業,將發達技術與熟練工人、富有創新的管理結合起來,用調整生產結構、採用高新技術、更新設備等,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形成高工資、高生產率的經濟。

  當然,從目前來看,美國產業的“空心化”,還沒有改變美國的整個工業面貌,其製造業仍有著比較雄厚的基礎,在科學技術和某些工業領域,美仍居於領先地位。這說明產業空心化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它必須經過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日本現在已經在走向產業空心化,其表現是資本大量外流,一些非生產性服務業膨脹,國內物質生產和投資不振,只是尚未達到嚴重的程度。

中國的產業空心化

  中國現在已進入產業結構加速轉換期,第三產業需要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快發展速度。特別是長期成為國民經濟“瓶頸”的交通通訊業,新興的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業以及教育科技事業,需要大力發展,使第三產業的比重有一個明顯的提高,較快地解決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過分低於國民經濟需求的結構比例,更好地保證第一產業的穩步發展、第二產業總量的擴大和素質的提高。但在90年代,第二產業在產業總體結構中還將保持其主導地位。

  中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和總體水平差異很大,發展第三產業以及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須因地制宜:

  大城市、特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可按三、二、一順序來進行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

  開發成長區,一般應按二、三、一順序來調整

  落後地區,也需要積極發展以交通運輸為主的第三產業,但不應過急地要求根本改變一、二、三的結構格局

  在經濟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的發達地區,一般還有一個再工業化的問題,大片待開發地區正等待開發。傳統產業,還需要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基礎工業和基礎產業。中國參預現代國際分工的規模還不大。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上述幾大趨勢,似乎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但實際上,中國不可能游離在世界新技術革命潮流之外。世界經濟的每一個重大變革,不能不給中國帶來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影響。特別是中國要擴大對外開放,更大規模地參預國際分工與交換,就更需要密切註視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動向,掌握世界經濟空間格局的變動趨勢,這對正確制定中國參預國際分工的戰略與策略,對正確規劃中國的戰略佈局,具有重大意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空心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6.231.47.* 在 2011年10月1日 09:25 發表

增長了本人的見識,不錯的文章.謝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