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債券市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亞洲債券市場是指亞洲債券發行、交易和流通的市場。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要追溯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債券市場的內容[1]
2003年6月,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央行行長會議組織(簡稱EMEAP)宣佈成立亞洲債券基金(簡稱ABF)。2003年8月,中日韓與東盟“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正式提出“培育亞洲債券市場倡議(簡稱ABMI)”。為了指導各國在亞洲債券市場上的具體合作,2008年5月,“10+3”財長會議審議通過了發展亞洲債券市場的新路線圖。2012年“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進一步審議並修改了新路線圖。
亞洲債券市場前景廣闊,需要積極培育。亞洲各國應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促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投資者基礎,增加債券流動性,安排好債券發行計價貨幣,使亞洲債券市場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亞洲債券市場在改善東亞金融結構、維護區內金融穩定、開闢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於危機的起因,主流觀點認為是源於兩大矛盾:
一是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長期資金,與企業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等短期資金的矛盾;
二是東亞國家的大量外匯儲備、儲蓄流向發達國家,與國際游資又以短期投資組合形式流回亞洲投機的矛盾。發展亞洲債券市場是緩解上述矛盾的重要手段。
亞洲債券市場的作用和意義[1]
一是有利於開闢新的投融資渠道。可為區內企業提供投融資平臺,亦可為區內外匯儲備、高儲蓄開闢新的投資渠道,將區內資金轉化為區內投資,促進區內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是有助於完善和穩定區域金融體系。東亞各國以銀行體系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容易產生資金錯配現象。發展亞洲債券市場可滿足企業融通長期資金的需求,緩解銀行借短貸長的壓力,減少資金錯配的機會,有利於區域金融市場的穩定。
三是有助於區內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適應全球金融中心東移的趨勢。
亞洲債券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是美元債券市場擁有較大競爭優勢。美元債券市場不僅在市場規模、債券期限、流動性以及資金流向方面更為優勝,而且近兩年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壓低了美元債券的中長期利率,使美元債券的發行成本下降,吸引更多亞洲企業發行美元債券。
二是區內外匯儲備持續流向發達國家。區內國家持續增持美債,對運用區內資金支持亞洲債券市場,並通過亞洲債券市場將區內資金轉化為區內投資,有一定影響。
三是亞洲債券市場的創新能力不足。
四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還不夠健全。在信用評級方面,儘管不少國家已成立了自己的評級機構,但存在著公信力、市場認可度不高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