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中原工學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原工学院(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原工學院(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原工學院網站網址:http://www.zzti.edu.cn/

目錄

中原工學院簡介

  中原工學院始建於1955年,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是面向全國招生的省部共建、以省管為主的高等院校。

  中原工學院現有教職工1370人,其中專任教師87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近40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0多人;各類在校生15000餘人,校園占地1360畝,分南區、北區和西區三個校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建築面積41萬多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3億元。圖書館擁有各類藏書145.2萬冊,有12個中外文資料庫,開通有國際聯機檢索,建有電子閱覽室和鏡像站點,形成了基於網路、文獻信息資源豐富的圖書情報系統。電腦網路發達,中原工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河南省高等中原工學院數字化校園示範工程單位”稱號。2005年,中原工學院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和“全國中原工學院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近年來,中原工學院先後被授予全國中原工學院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中原工學院堅持高質量教學立校,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原工學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眼人才培養目標,啟動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質量監控機制,突出實踐教學,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近年來,中原工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以及各類服裝設計、服裝表演大賽中屢創佳績。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 “良好”,2006年在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組織的德育評估中獲“優秀”。

  中原工學院堅持高水平科研強校,加強科研基地建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中原工學院現有功能性紡織面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校空調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靜電檢驗測試中心、河南省紡織服裝CAD研究開發中心、系統與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化專用虛擬儀器儀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紡織工程技術中心等省市級研究機構。2004、2005、2006連續三年中原工學院專利受理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名。中原工學院出版有《中原工學院學報》、《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紡織服裝科技》及《空分技術》4種學術期刊,在專業領域享有一定聲譽。

  中原工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南韓、瑞典、紐西蘭、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關係,開展了教師和學生教育交流活動;2003年以來,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紐西蘭聯合理工學院等高校開展了11個合作辦學項目。同時,積極與國內知名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辦學,拓寬了辦學渠道。

  目前,全校師生員工正以飽滿的熱情,秉承“博學弘德,自強不息”的校訓,發揚“勤奮、嚴謹、進取、文明”的校風,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中原工學院的建設、改革與發展,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為把中原工學院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以工為主、特色顯著、若幹個學科國內先進的多科性高等中原工學院而努力奮鬥。

  大學生社團聯合會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規模式和新的動力,以朝氣蓬勃的面貌和青春的激情不斷創造著新的輝煌,不斷為打造河南省一流、國內較知名度的社團而奮鬥著! 2006年中原工學院愛心社榮獲國家級優秀社團的榮譽稱號,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鄭州日報》等20多家媒體都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愛心社所屬的“愛心超市”、“愛心幫扶小組”也成為河南省高校的一個“愛心視窗”!這是中工的驕傲! 2007年中原工學院電腦協會、環境與發展協會榮獲河南省優秀學生社團的榮譽稱號。

中原工學院建校史

  中原工學院建於1955年,前身是“榆次紡織機械工業中原工學院”。

  1957年,中原工學院遷往鄭州市,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製造中原工學院”。

  1958年,中原工學院劃歸河南省管理,省政府根據河南紡織行業發展的需要,將中原工學院改建為“河南紡織機械學院”,實行本科、中專並存。

  1959年,全國院校調整,中原工學院恢復“鄭州紡織機械製造中原工學院”校名,仍歸紡織工業部管理。1959年,青島紡織幹校電機專業併入中原工學院,中原工學院改稱“鄭州紡織機電中原工學院”。

  1960年,紡織部報經國務院批准將中原工學院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學院”,再次升格為本科院校。

  1961年,國家進行國民經濟調整, 中原工學院本科再度下馬,恢復“鄭州紡織機電中原工學院”校名。

  中原工學院先後劃歸河南省、鄭州市紡織局管理,由1970年,鄭州市革委會將中原工學院撤銷,改建為“鄭州紡織機械配件廠”。

  1978年,紡織部經與河南省政府協商,決定恢復“鄭州紡織機電中原工學院”,並重歸紡織部管理。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原工學院更名為“鄭州紡織機電專科中原工學院”,招收首屆專科生。

  1987年,中原工學院升格為“鄭州紡織工學院”,成為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

  1997年,中原工學院通過了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8年,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的特色

  特色一:以紡織行業為依托,培養實踐能力強、面向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在50年的辦學過程中,中原工學院始終以紡織行業為依托,培養實踐能力強、面向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1987年,中原工學院升格為本科,更名為鄭州紡織工學院。中原工學院在認真研究紡織行業和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明確了主要培養面向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

  在教學安排上,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電腦、外語教學,突出實際操作技能與設計能力,形成實踐能力培養的“一條龍”,以提高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水平為重點抓好各項教學工作。制訂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列》,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全過程逐步建立了包括經常性檢查、中期檢查、答辯抽查、答辯巡查、復答辯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抽查的檢查監督機制。把教學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均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來抓,要求制定實習大綱、實習任務書,同理論課一樣進行嚴格要求和考核。

  1997年,中原工學院通過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評估專家組在給中原工學院的反饋意見中認為:“在培養規格上,強調了面向基層,培養具有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近年來,中原工學院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增強,培養的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1998年,隨著高教管理體制的改革,中原工學院由行業主管劃轉到地方,也由單科型逐步向多科型發展,給中原工學院培養人才帶來了新的要求和內涵。中原工學院在辦學中,註重兩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紡織行業為依托,鞏固和加強與紡織行業的聯繫。

  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紡織類專業的課程和環節設置註意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其它部分有的工科專業設置了紡織類專業方向模塊課程組。中原工學院與紡織企業在產品開發、科學技術研究、技術培訓和質量管理的合作越來越深入。有的紡織企業(如:鄭州紡織機械廠、邵陽二紡機、宜昌紡機和寶花紡機)在中原工學院設立了以企業命名的獎助學金,中原工學院的校外實習基地大多在紡織行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也多是圍繞著紡織行業,畢業生50%以上在紡織行業和與紡織相關行業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

  二是堅持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構建了學生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和科技活動的綜合實踐平臺,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建立了由實驗、實習實訓、社會調查、設計(論文)、科技文化活動和學科競賽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賦予了實踐教學新的內涵。一年級學生安排認識實習及課程實習,增強專業感性認識,鞏固專業思想;二、三、四年級學生通過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及早參與科學研究,實現教學、科研互動。各院繫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金工杯”創意設計製作大賽、“創業大賽”、“營銷大賽”、“電子設計競賽”、服裝設計和服裝表演大賽,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特色二: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

  重視教學質量是中原工學院的優良傳統。建校伊始,中原工學院就非常重視教學質量監控工作。1984年成立了教學評估專家組,先後開展了課程評估、專業評估及教師教學督導工作。1985年開始學生評教,1994年中原工學院正式建立了第一屆教學督導專家組,進行更加規範化的課堂教學督導工作。經過20餘年的研究與實踐,逐步完善了質量監控體系,制定了“二維”教學質量標準,構建了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建立了“五評、五查、二考、一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機制和工作程式,形成了特色明顯的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1.制定“二維”教學質量標準

  中原工學院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中原工學院實際,制定了一套完善、合理,體現中原工學院水平和定位的“二維”教學質量標準,併在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一是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發展的質量標準,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含業務規格)和課程教學目標,分別體現在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中;二是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工作質量標準,主要包括教師教學工作及教學管理工作規範和各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近年來,中原工學院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教學質量標準,以適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培養計劃是中原工學院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中原工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中原工學院分別於2001年和2005年對培養計划進行了全面修訂,形成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體現中原工學院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大綱是各門課程和其它各種教學環節實施過程的基本依據,中原工學院一直重視教學大綱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根據培養計劃制定教學大綱,嚴格依據教學大綱實施教學工作,為了實施新版培養計劃,2002年開展了新一輪教學大綱修訂工作。2004年又把教學大綱修訂作為 “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項目,制定了“中原工學院本科教學大綱制定(修訂)管理規定”,規定了各主要教學環節大綱制定的基本要求。組織各院系制定了本科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並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評審論證。教師在教學、中原工學院在教學檢查和評估時都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嚴格執行。

  1998年以來,中原工學院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逐步完善了教師從事各環節教學工作的質量標準、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實驗教學質量標準、實習教學質量標準、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標準、考試工作質量標準,為評估、考核教學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2.構建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

  中原工學院構建了由中原工學院領導班子、主要職能部門、教學部門、教學評估專家組、教學督導專家組、教師及學生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其主要特點是分別設立了由46名專家組成的教學督導組和由17名專家組成的教學評估專家組。

  中原工學院領導負責質量目標確定和重要事項決策;教務處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處理、反饋和教學質量調控的實施;教學部門負責制定、實施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教學評估專家組負責各教學環節教學質量檢查評估,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教學督導專家組負責對課堂和實驗教學質量督查、評價指導,提出提高課堂和實驗教學質量的建議;教師及學生一方面負責收集並反映對教學及其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根據來自各方面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和學習,發揮教學質量工作的主體作用。

  3.形成“5521”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原工學院形成了一套質量監控的長效工作機制,即“五評、五查、二考、一員”工作機制(“5521”機制)。

  (1)“五評”是指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中原工學院教學工作自評、四年進行一輪專業評估、兩年進行一輪課程評估、四年進行一輪實驗室評估、每學期進行學生評教與專家評教。“五評”機制使中原工學院能夠準確瞭解教學工作的實際狀態和質量,根據存在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調控,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2)“五查”是指全面教學檢查、畢業設計(論文)抽查、試卷抽查、實習教學抽查和畢業生質量調查。

  (3)“二考”是指院(系、部)教學工作考核和教師教學工作考核

  教務處通過對院(系、部)教學工作的各種狀態數據、檢查記錄、評估結果、總結等材料進行彙總分析和量化評分,對教學工作考核排名最後一位的部門給予警告,教學工作考核不合格的院(系、部),年度綜合考核為不合格。“二考”機制促使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各院(系、部)加強教學建設、改革和管理,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

  (4)“一員”即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

  學生教學信息員由各班學習委員兼任,中原工學院分管教學、師資和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通過學生教學信息員座談會的形式,每學期直接聽取一次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的意見和建議由有關職能部門逐條落實解決。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及時改進中原工學院各項教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評、五查、二考、一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機制,對於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建設,建立良好學風和教學工作秩序,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保障和促進作用。

  4.形成了一套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程式

  (1)確定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環節

  中原工學院根據教學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確定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環節,努力實現全面質量管理。幾年來,中原工學院先後把主講教師資格(含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師德師風、學風和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等主要教學環節列為主要監控環節。

  (2)制定各主要監控環節的控制目標

  中原工學院根據培養目標和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研究制定各主要控制環節的控制目標,以保證教學質量標準落到實處。

  (3)信息採集、分析與反饋

  為了實現全面質量管理,中原工學院努力拓展教學質量信息收集渠道。目前已有實地考察、座談會、問卷調查、電腦網路等行之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初步形成了由學生、教師、管理幹部、專家等組成的教學質量信息網路。教務處對收集到的教學質量信息進行認真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向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的有關方面反饋。

  (4)制定調控措施並實施

  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是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質量監控的重點是質量控制。中原工學院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對策,採取有力措施進行調控,保證教學質量。

中原工學院的院系設置

  中原工學院設有紡織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機電學院、服裝與藝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電腦學院、外語系、土木建築工程系、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亞太國際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和工業訓練中心等18個教學部門,開設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52個本科專業,有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企業管理等19個碩士點,有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形成了以工為主,以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管、文、理、經、法協調發展的學科框架。

中原工學院的輝煌

  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原工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日趨科學、完善,運行有效。特別是“5521”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實現了教學質量的全程、全員、多因素管理,富有特色,效果顯著。不僅促進了中原工學院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也在同類院校中產生了一定影響。

  1990年,中原工學院關於高等專科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與培養模式的研究成果“面向經濟建設,辦出專科特色”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1993年,關於高等院校教學評估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抓評估,促建設,不斷開拓進取”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原工學院教學質量控制的實踐”獲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河南中醫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等院校先後來中原工學院學習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經驗。

  2005年5月25日《光明日報》報道了中原工學院建立“5521”教學質量監控長效機製做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原工學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92.79.* 在 2008年12月2日 09:39 發表

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都特別官僚。架子比省長還大。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