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26个条目

個體心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個體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

目錄

什麼是個體心理

  個體心理是指處在組織管理過程中的個人的心理活動,個體心理及其活動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之一。

  通過對個體心理的研究,可以瞭解和把握在管理活動中個體行為的原因,進一步預測控制個體的行為,充分挖掘個體的潛能,激發個體工作積極性,使個體心理和行為符合管理目標,實現管理科學化。

個體心理的分類

  個體心理,一般分為心理過程個性兩大類。前蘇聯心理學家愛列維托夫(1890-1972)認為,在心理過程與個性之間還有一種過渡的狀態,即心理狀態。這樣,人的心理現象結構(人的心理現象之間相互關係系統)就有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個性三大類。

  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即客觀事物作用於人(主要是人腦),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者合在一起簡稱為“知情意”。認識、情感或意志這三個過程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統一在一起。

  心理狀態是介於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之間的既有暫時性、又有穩固性的一種心理現象,是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統一的表現。

  個性心理是顯示人們個別差異的一類心理現象。由於各個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條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影響不同,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不同,因此這些心理過程在每一個人身上產生時又總是帶有個人特征;這樣就形成了每個人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的不同。譬如,各人的興趣廣泛性,興趣的中心、廣度和興趣的穩定性不同;各人的觀察力、註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不同;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各人的情感體驗的深淺度,表現的強弱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的大小也不同。所有這些都是個性的不同特點。人的心理現象中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稱為個性的心理特征。

  心理現象的各個方面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聯繫著。不僅在認識、情感、意志過程之間,而且在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之間也密切聯繫。沒有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特征就無由形成。同時,已經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又制約著心理過程,在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例如具有不同興趣和能力的人,對同一曲歌,同一幅畫,同一齣戲的評價和欣賞水平是不同的;一個具有先人後己、助人為樂性格特征的人,往往表現出堅強的意志行動。

  事實上,既沒有不帶個性特征的心理過程,也沒有不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個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面。我們要深入瞭解人的心理現象就必須分別地對這兩個方面加以研究,但在掌握一個人的心理全貌時,是兩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的。

  心理學研究心理過程及其機制、個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過程及其機制、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相互關係的規律性。人們常說的心理學,就是研究上述個體心理髮生與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

個體心理髮展的理論

  (一)個體心理髮展的內發論觀點

  該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心理髮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心理髮展的實質是這種自然因素按其內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現的。外部條件只能影響其內在的固有發展節律,而不能改變節律。內發論觀點又稱自然成熟論、預成論、生物遺傳決定論等。

  以美國心理學家霍爾(G.S.Hall)、奧地利心理學家彪勒(K.Bühler)等為代表,從生物發展來看心理髮展,將個體的心理髮展過程視為復演物種進化的過程,心理髮展是按預先形成了的生物學形式,即按遺傳程式進行的,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參見朱智賢,1980)。比如,霍爾認為胎兒的發展復演了動物進化的過程,而出生後的心理髮展則復演了人類進化的過程。以弗洛伊德(S.Freud)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存在於個體的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髮展的基本動力,是決定個人發展的永恆力量。以馬斯洛(A.H.Maslow)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則認為,人的心理髮展是人固有潛能的自我實現的結果。人不是被澆鑄、塑造或教育成人的,環境的作用最終只是容許或幫助他,使他自己的潛能現實化。環境、文化等外界因素只是陽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種子(馬斯洛,1987)。

  從上述觀點來看,內發論認為心理髮展與生理髮展沒有什麼根本的實質性的區別,心理髮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結果,完全否定後天學習、經驗在其中的作用。這就導致了以生理髮展曲解心理髮展,這是內發論的根本錯誤所在,是庸俗進化論觀點在心理髮展問題上的一種表現。

  (二)個體心理髮展的外鑠論觀點

  該觀點與內發論相反,認為個體心理髮展的實質是環境影響的結果,環境影響決定個體心理髮展的水平與形式。這種觀點又稱心理髮展的環境決定論、外塑論或經驗論等。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心理髮展觀可以看作是外鑠論的典型代表。華生(J.B.Watson)認為,環境與教育是心理髮展的唯一條件,教育是萬能的。他曾揚言, “給我一打健康和天資完善的嬰兒,併在我自己設置的特定環境中教育他們,那我願意擔保,任意挑選一個嬰兒,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資和他祖先的種族,都可以把他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商界首領乃至乞丐和盜賊”(赫根漢,1986)。斯金納(B.F.Skinner)繼承了華生的環境決定論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乃至複雜的人格都可以通過外在的強化或懲罰手段來加以塑造、改變、控制或矯正。

  外鑠論把心理髮展看作是外界環境影響的結果,否認心理髮展的內因作用。其根本錯誤在於否認心理反映的能動性,是一種機械主義的發展觀。

  (三)個體心理髮展的社會文化歷史觀點

  該觀點認為,人類個體心理髮展的實質是在與周圍人的交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固有本能,心理髮展受人類的社會文化歷史制約。

  這種觀點是由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首先提出,後經列昂節夫和魯利亞等人的進一步完善,形成了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又稱“維列魯”學派。

  維果斯基認為應區分兩種心理機能:一種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這是個體早期以直接的方式與外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特征。另一種是作為文化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以符號、語言等間接方式與外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特征。高級心理功能具有一系列的根本不同於低級心理功能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心理活動的主動、隨意性,即心理活動是主體按照預定的目的而自覺產生的。第二,心理活動的抽象概括性,這是由於語言的使用及其思維的參與而導致的。第三,心理結構的形成是以符號或詞等為中介的,具有間接性。第四,心理活動的個性化,個性的形成是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重要標誌。

  低級心理機能和高級心理機能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的產物,前者是種系發展的路線,後者是文化歷史發展的路線。雖然兩種機能在個體心理髮展過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人類個體心理髮展過程中,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其本質標誌,也是不同於動物的根本所在。個體心理的發展是在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的心理機能的轉化過程。具體講,就是在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條件下,個體藉助於語言符號而進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致使其心理活動逐漸由外部向內部轉化,心理機能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

  我們知道,個體不只有其自然的,也有其心理的一面,即所謂的個體心理,它包括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一切心理現象和特點。同樣,一個群體也有其自然的一面(如群體規模等)和心理的一面。群體的許多特點,是通過群體共同或主導的心理傾向表現出來的,如凝聚力、心理氣氛、士氣、態度傾向等。

  個體心理的實質,是大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而群體心理則是普遍在其成員的頭腦中存在,反映群體社會狀況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狀態與傾向。由於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的存在,這種狀態與傾向已不簡單是個人的特征,而是群體的特點。

  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是密切關聯的。沒有個體心理,群體心理就沒有基礎。另一方面,個人作為群體的成員,其心理狀況必定會受到群體心理傾向的感染與影響。一個人心情不快時,歡樂的群體心理氣氛會使他受到感染,忘記煩惱。相反,如果群體有不良的心理氣氛,如不信任、猜忌,這些特征也最終會投射到個人身上,成為個人的特點。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Zfj3000,Yixi,林巧玲,寒曦,Tracy,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個體心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